朱子治家格言 | 厚道之人有厚福
文摘
育儿
2024-09-09 19:02
河北
我们继续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经文:“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与肩挑贸易”,跟小商贩买东西的时候,不要占他们的便宜。
小贩谋生很不容易,我们还跟他讨价还价,锱铢必较,他会感到很难堪,这就有失我们的厚道。
再延伸一下,比如我们跟人合伙做生意,绝对不要有占合伙人便宜的念头,甚至可以“予宜多,取宜少”。
春秋时期的鲍叔牙特别厚道,他跟管仲一起合伙做生意,等赚到钱后,管仲分的钱比较多,旁人担心鲍叔牙吃亏,就好心提醒他。
鲍叔牙不但不计较,还替管仲解释说,他家里比较穷,多拿点是应该的。
我们学圣教,一定要从“厚道”开始学起,“厚”字让我们想到大地之德,厚德载物就是表大地,浑厚;还有憨厚、敦厚的意思,宁肯自己吃亏,也不占人便宜。不断积累,培植自己的厚德,“德日进,过日少”,才能载物。自己的德愈厚,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而这个“道”字,是时时存有一颗仁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心,这是厚道的精神。“厚道”的具体落实,首先从嘴巴开始,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养自己的厚道,念恩、念旧,时时不忘父母、老师和长辈对我们的恩德;即使有了新朋友,也不忘老朋友。喜新厌旧的人不厚道。宋朝宰相王旦,宰相肚里能撑船,与他同朝为官的寇准,常常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而王旦则专门称赞寇准。有一次皇上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可他常常指出你的问题。”结果王旦不仅不生气,反而对皇帝说:“臣当宰相这么多年,一定有很多过失,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更加见其忠心正直,这也是臣看重他的原因。”王旦是宰相,更是朝廷的表率,他有如此大的度量,其他文武百官也起而效法,进而带动了整个朝廷宽恕不计较的风气。所以“公门好修行”,为官者、在高位的人好修行,因为他的影响力大;同样的,公门也好造业,假如他德行不好,带坏下属,带坏社会风气,就罪孽深重。有一个叫马森的人,父母在生他前还有过一个孩子,因婢女有一次不小心失手,孩子撞到额头夭折了,马森的父亲发现后赶紧让婢女离开。中年丧子之痛,这位父亲不是一味沉浸在悲痛和愤怒中,反而为这个婢女着想,让她赶快走,如果被夫人知道,婢女肯定会遭受皮肉之苦。他的夫人知道后伤心欲绝,控制不了情绪,往他的身上撞了好几次,突然问那个婢女去哪里了?此时婢女已经走远了。婢女回到家,她的父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认为这么好的人,不能让他后继无人,所以全家每天祈求神明,保佑他们还能再生贵子。至诚感通,没过多久,婢女得知主母又怀孕了,生下来的这个孩子就是马森,后来当了教育部长。下一句经文讲,“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到穷苦的亲人、邻居,应该尽力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体恤他们的困难。
邻居虽然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亲人之间都不一定能住的这么近,所以邻居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竭尽全力去帮助,这是有情义的表现。我们今天有能力帮助别人,是祖宗给我们的福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范仲淹先生明白这个道理,他对孩子说:“今天我能够显达,完全是祖宗的德荫,所以我应该以此德荫好好照顾亲族。”范公照顾过的亲族有几百户人家,在“义田记”一文中都有描述。范公不只照顾自己的亲族,还照顾邻里乡党,培养贫困的读书人,很多人因此成为国家的栋梁,一代大儒张载先生,也是范公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天下得人谓之仁”,帮国家培养人才,使一方受益,这是真正仁慈的人。所以范公也跟孩子们讲到,要照顾好所有的亲族,让祖先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范公在世时的义田是一千亩,到清朝的时候,经过后代子孙的努力,义田达到了四千亩。
第一,“难予能予”。“予”是布施、给予,虽然自己也很困难,但不忍心看亲友痛苦,依然尽力帮助。
第二,“难作能作”。别人不愿承担的,我们要主动去承担,不计较得失。
第三,“难忍能忍”。家人住在一起难免有摩擦,被误会、被指责,都要能够忍让,不计较,更加看重彼此的情义。
第四,“密事相告”,人难免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想找亲近的人吐露一番。所以,当亲戚朋友向我们诉说心事的时候,我们要好好的安慰他,引导他,同时也感谢他对我们的信任。
第五,“互相覆藏”,不能把亲人的隐私讲给别人听,这样会让他无地自容,也辜负了他对我们的信任。
第六,“遭苦不舍”。当亲戚朋友遇到苦难的时候,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要见义勇为去帮助他。
第七,“贫穷不轻”。他很贫穷,但绝对不能轻慢他,要记得以前他对我们的好。纵使我们今天富裕了,有地位了,对他的感激和恭敬之心,绝对没有丝毫的改变。还要帮助他、提携他,助他早日走出困境,能有更好的发展。“有此七法,名为亲友”。
能把这七条都做到,才算是尽到了我们作为亲友的本分,所以敦伦尽分,都要从这些教诲中去落实。
阅读原文,请购《德育故事》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