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 家道久享的秘诀
文摘
2024-09-16 19:00
河北
我们继续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经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刻薄”与厚道的意思相反,厚道是积德,刻薄是损德。《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自己和后代子孙的吉凶祸福都在一念之间。善,感来福报;恶,感来祸患。我们中华民族是靠伦理道德起家,各行各业都重道德:老师有师道;商人有商道;医生有医道。《大学》中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以不好的言语对人,最后这个恶报一定会回到自己身上;“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最后一定留不住,还会招来灾祸,损人绝对不利己。孟子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领导对待下属像手足兄弟,那下属就把领导当心腹。人与人相处都是相互感应,我们对他好,当然他也会对我们好;“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领导把下属当犬马一样使唤,不顾及他的感受和身体健康,那下属就把领导当一般人看待,可能下班见了面都不愿意打招呼;“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领导把下属当土芥一样轻视,那下属就把领导当仇人。父母刻薄,下一辈的人只会更刻薄;父母乐善好施,培养孩子的善心,一家人心和善,就家和万事兴。刻薄处世就折福,一个家没有福,家道就要中落,所以“理无久享”。而我们看到所有忠厚的圣贤人,他们的家道都延绵长久。皇帝很佩服他,有一次请教他说:“你们这么多人住在一起,为什么还可以相处的这么和乐?”张公艺非常用心地写了一百个“忍”字呈给皇帝。意思就是当跟家人发生不愉快的时候,要忍;实在忍不住的时候,还要再忍。可以提起一百次忍,气就消了。忍得一时之气,等彼此都冷静下来,也会感觉自己理亏,这个时候再好好沟通,误会、矛盾就化解了。假如不能忍,发生冲突,可能小事就变大事,情分也生疏了。接着经文讲:“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伦常”是指五伦关系;“乖舛”是矛盾、反常的意思,这就违背了伦常之道,比如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夫妻无义,这个家随时都可能衰败。从父子关系来看,老祖宗告诉我们,“至要莫若教子”,一个家没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为人子要尽孝,而尽孝,不只是外在的言行,更要发自内心地敬爱父母、感恩父母,知恩报恩。有个读书人叫俞麟,他是山西太原的秀才。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孝子,慕名而来向他学习,但他却一直都考不上功名。后来有一个机缘了解到,他考不上功名的原因是侍奉父母时只有表面恭敬,内心却诸多埋怨,这就是“腹诽”。父母一言一行,俞麟心里都不以为然,表面还要装出恭敬的样子,敷衍应付,事实上内心把父母当路人一样看待。所以他的福报就一直折损,本来可以考上功名,结果终身都没考上。“伦常乖舛,立见消亡”,这个家道就中落了。还包含夫妻关系,夫妻是道义的结合,要互相扶持、不分彼此。中国传统婚礼的整个仪式,都是在教化我们,让人提起责任、道义之心。其中,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的时候,盛酒的器皿是葫芦瓜,把它分成两半,拿来做酒杯。酒是甜的,表示同甘;葫芦瓜的肉是苦的,表示共苦,这杯酒喝下去,夫妻俩从此要同甘共苦;二边葫芦瓜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葫芦,代表夫妻同体不可分。结婚当天有这样的提醒,代表这样的态度,夫妻俩要终身奉行,不能对不起对方。明朝的读书人吴子恬,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母。而后母比较刻薄,经常虐待吴子恬。后来吴子恬娶妻孙氏,后母还是常常欺负他,吴子恬实在忍受不了了,就要去找后母理论,孙氏就劝丈夫说:“毕竟她是你的后母,我们不应该这样。”后来,吴子恬的父亲去世了,留下很多钱和田产,后母就把钱都藏起来,再把田产分成三份,好的都留给自己和亲生儿子,把最差的分给了吴子恬。吴子恬知道了,又要去找后母重新分家产。孙氏很贤德,还是劝丈夫不要冲动,吴子恬又忍下来了。分完家产没过几年,后母生的弟弟染上赌瘾,把家产全都败光了,母子俩几乎无法生活,要去乞讨了。孙氏再次劝丈夫要尽为人子、为人兄之道,说:“你赶紧把后母和弟弟接回家来吧。”吴子恬不计前嫌,把他们都接回了家。人都有良知,夫妻俩以厚道之心,唤醒了后母和弟弟的良知,弟弟也把赌瘾给戒了。所以人要学吃亏,不要计较,一计较就刻薄,就不会有好结果了。以上几则故事都告诉我们,人算不如天算,老天厚道,有好生之德,不会跟人计较。所以我们解决问题,一定要有理智,依照经典,不可意气用事。
阅读原文,请购《德育故事》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