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马拉松要跑LSD,这个大家都懂;LSD要慢跑,这个大家也懂。那么到底LSD要跑多长?这个似乎意见不一了。
多数亲们的直觉认知是这样子的:全马42.195公里,那么在全马之前,怎么着也得跑几次30公里甚至35公里以上啊,不然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
您是不是也这么想的?
是不是?
4不4?
系不系?
别否认,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包括老Q以前。这也是所谓的“常识”或“直觉”。
——有毛病没?
其实吧,也没太大毛病……
拿老Q自己来说,这几年赛事之外的跑步训练,没有一次超过30公里的。准确来说,任何一次所谓的LSD,上限就是2.5小时(不用管到底跑了多少公里,只看时间不看距离)。包括老Q这儿的跑你马拉松训练营里的同学也是一样,安排的课表没有超过150分钟的。有课表有真相:
▲周末时间长,适宜安排LSD课表
注意到没?
上面课表里面加框框的,都是150分钟,也就是2个半小时。这就是LSD了。当然,LSD的强度会有区别,有E150,有EP150,还有E60+M90之类的。看个人能力、状态及目标,需要做点适当调整。
结果呢?
反正大家的全马成绩不断提升吧。就算是新手,首马完赛也没有任何问题。不是一个两个案例,训练营所有同学练下来都是这结果。虽然这些同学在首个全马比赛前也是各种焦虑,花式忐忑。
这是为什么呢?后面附了篇文章很清楚地讲LSD这事儿。
用老Q自己的理解,咱们来打个比方:
LSD是训练,全马是比赛。
训练是储蓄是攒钱,全马是消耗是花钱。平常攒够钱,憋着花一次大的。例如平常省吃俭用,半年一年存下来,可以出国旅游/买套单反……是这理儿吧?
如果LSD就跑35公里甚至跑个全马,那就完全变成“花钱”甚至“挥霍”了,从训练本身来说,跑太长距离,身心疲劳,需要花更长时间恢复,自然也就影响后面的训练。可以说,完全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心理安慰而已。
所以,LSD赛前一定要跑,但跑长了没必要。
记住了:LSD是存钱,不是花钱。
明白木有?
当然,一些高手2.5小时跑下来,会轻松跑出超过30K的距离。这也正常,但咱们要注意的重点是时间,时间,时间。而且一定还要注意强度,慢跑,慢跑,慢跑。
转一篇以前徐国峰老师写的关于LSD的文章,说得挺好,在理儿,亲们一起看看。
-----
首先对于「初马跑者在比赛前有必要跑一下32~35K来体验一下撞墙的感觉」这样说法的逻辑怪怪的,顺序不太对。我们应该藉由充份的训练来「避免撞墙」,而不是去藉由不断体验它来来习惯,就像真的撞墙一样,我们应该学习避开它,而非多「撞」几次让头变得更硬。
对于全马在四小时以上的跑者的LSD一定要练到32~40公里以上的说法,我认为非常不妥。因为那个量实在太大了,身体只会知道你跑了多久时间,不会知道你跑了多长距离。所以如果硬要初马跑者在训练时跑32公里,可能需要花掉四个小时的时间,更别谈40公里的训练时间了!就我所知,4小时的LSD对专业马拉松跑者来说负荷也很大,隔天一定无法完全恢复,他/她们绝对不会练这样的课表,连专业跑者都吃不下,我们怎能要求初阶跑者进行如此严苛的训练呢?
训练是靠累积,少量多餐才是训练之道,暴饮暴食易伤身,一次练40公里绝对算是暴食。那吃到多少的量就算「暴食」呢?以LSD来说,奥运级的马拉松选手,E强度的课表「最多」只会练到2.5小时(此结论出自《丹尼尔博士的跑步方程式》)。
你可能会想「菁英跑者的马拉松都在2小时30分之内就跑完了,我跑这么慢,应该要再练多一点吧?」
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你的跑量要能消化吸收得了才有用。吃下去但吸收不了,反而有害。因为既然连这种专业跑者(除了跑步就是吃饭休息和睡觉的人)一次都只能吸收2.5小时的E强度课表,准备初马的入门跑者又怎能跟他们一样把LSD拉到2小时,甚至3小时以上呢(甚至还跑到40公里)!!身体绝对是吃不消的。
所以对于初马或目前全马在四小时以上的跑者来说LSD最多也是2.5小时就好了,而且也不能前几个月就加到两个半小时,一开始练那么多,身体也不一定吃得下去。
所以绝对不要认为自己全马时间预估是4个小时,单次的的LSD也拉长练到4小时。这种训练方式将会导致过度训练(Overtrainning)!
只要训练持续下去,不用担心自己到时比赛会跑不完。
实力是靠一次次的训练累积出来的,以更极端的例子226公里的超铁选手来说好了(我自己曾经就是超铁选手),我们绝不会在赛前练一次完整的226公里赛程:游3.8公里、骑180公里再跑42.195公里,甚至连单次骑180公里的课表都不会做,虽然比赛中要跑全马,但我们的跑步最长也是2.5小时,但我仍可以在这么长距离的比赛中创下好成绩,为什么?因为实力是靠累积,累积需要的是不中断地持续训练,而单次的超量训练时常就是「中断训练」的元凶。
我也可以了解不少人会执着于跑量(距离),之前在上海带训练营时不少学员跑过来表示过担心,每次上课完都跑过来问我「只跑2.5小时真的够吗?这样比赛会不会跑崩??」我每次都跟他说不用担心,跑超过2.5小时反而无法让身体好好恢复,进行规律的训练。在这十六周的时间里,他的PB从4小时02分进步到3小时33分,平均每周只练跑45公里,这并不是特例,而是周期化训练之效。
去年有位Garmin训练营的学员在破PB后写了一篇心得,其中有一段话:「我至少在课当上问了老师两次:『每次训练时间这么短,LSD也不允许超过2小时30分,和我们传统理解的LSD距离和时间都不匹配,如何能在比赛中不跑崩?』老师用他温和而坚定的台湾腔告诉我:『请相信我,只要你按照这个课表走,一定可以做到。』我真的将信将疑,直到上马冲线,我才彻底被这套训练计划征服。」
我也知道有些跑者会刻意「把自己搞得非常辛苦、痛苦」,关于这件事阿德勒曾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他说:「有两种方法可以通过高度仅五英呎(约一点五公尺)的门,一种是挺直身子走过去,另一种是弯身走过去,若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势必会撞到门顶。」也就是说,觉得「人生很辛苦、很痛苦」的人,就像挺直身子穿过门,结果就是撞到头,要是能稍征弯身走过去,就能免受皮肉之痛。但大多数人都会怪罪「门太低」,而不是反省其实是没有弯身的自己不好。换句话说,觉得练马拉松很痛苦的人是因为想要不断藉由撞墙来适应它,那当然痛苦,但如果你对于训练的心态是藉由训练来避开它,学会弯着身子绕过它,学会享受它的乐趣,那它就变得没那么困难了!
阿德勒的观点也让我连想到最近在读的一本演化学的书《动物的武器》,有些动物为了生存而演化出坚硬的盔甲,像我们熟悉的乌龟和我们不太常看到的犰狳、穿山甲、鼠妇虫、龟甲虫,还有演化到最极致的,从侧面和背面长出尖刺和棘,像是豪猪、刺猬等。这一类动物通物虽然坚硬无比,很少人吃得了他们,但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盔甲太重,所以行动缓慢。他们是演化学里的一种有趣的议题:为什么他们演化的策略会朝向盔甲发展,而不是朝向灵巧与敏捷?这本书就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但以结果论来说,我们现在都知道朝向灵敏方向演化的动物,比那种只练金钟罩、铁布衫或铁头功方向演化的动物来得更容易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
老Q:跑全马的成绩在于平时的积累,单靠赛前跑一两次LSD,其实真的改变不了什么。回到LSD本身,很多经典的跑步方面的著作,例如丹尼尔斯、罗曼诺夫等出版的书里,都很一致地不建议跑太长时间。所以,跑马亲们,平常自己训练的时候,单次LSD跑2.5小时,150分钟,足够了。
总而言之,更重要的是整个赛前训练得周期化、体系化。所谓比赛,可不就是把平常训练的积累跑出来而已,赛出正常水准就好,不要指望超常发挥。所谓用百米的速度跑一场马拉松,类似这种言论也就是句职场激励新人的鸡汤,你要拿来当跑步比赛的行动指南,你就是S13。
国峰老师原文链接:
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article/single/35
* 图片来源互联网
想挑战吗?人生清单里面加上“完赛全程马拉松/铁人三项”这一条,确实很有挑战性。如果你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需要经验丰富、指导过近千位零基础小白完赛马拉松/铁人三项教练的专业指导,请留言。
支持线下,可选地址:南沙、广州天河。
支持线上。
支持私教(私人、家庭、小团体)。
-本文完,有帮助请点赞---
跑步技术派Q群:498036372
可扫下方二维码
----享受运动 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