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气时代 | 从三大主流粮食作物突破 构建更具韧性农食系统

学术   2024-09-20 17:58   北京  

编者按


气候变化正在给全球农食系统带来严峻挑战,它不仅影响着田间地头的粮食生产,还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近日,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 Trade Policy (IATP)发布的报告《粮食进口依赖国和主要粮食生产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分析了玉米、水稻、小麦这三大主粮作物在气候变化下的生产和贸易流动变化,总结了由此产生的粮食安全危机,并为建立更具韧性的农食系统提出了5点建议。

01



三大主粮生产相对集中化

小麦、玉米和水稻是全球关键的主粮作物,这三者的摄入量占到人口饮食的50%,但少数主要生产国却主导着这些谷物的生产和出口,大多数国家消费对进口有强依赖性。2022年,前十大生产国占全球小麦生产的80%,前十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量94%;美国、中国和巴西的玉米产量分别占全球玉米生产的32%、22%和10%;而中国和印度的水稻生产则达到了全球产量的54%。

图1 2020年主要粮食贸易

来源:IATP

02



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危机

科本气候分类将全球划分为热带、干旱带、温暖带、内陆带和极地带5个主气候带和30种子气候类型。自1950年以来,已有约5.7%的土地改变了其气候分类,预计到本世纪末,9%-13%的土地面积也会因温室气体排放发生转变,干旱区域将会扩大、极地区域则将缩小,影响全球14%-21%的人口,严重影响集中化的农业。

图2 简化版科本气候分类

来源:英国气象局

气候变化影响着部分地区和作物的产量。当前全球变暖趋势和降雨模式将对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玉米、大豆和水稻产量到世纪末出现下降,其中玉米的下降可能达到24%。而这些生产上的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部分国家对食品贸易的依赖。

图3 各地区谷物净贸易量变化趋势(百万公吨)

来源:IATP

集中化的粮食生产暗藏供应风险。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农食系统中有大约30%-40%的食物在到达市场前就已损失。未来,当前生产相对集中的情况还将受气象灾害和人为因素,如倾销、价格波动、战争等的影响,其供应中断的风险还会进一步上升。


集中化的粮食生产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农食系统的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25%-30%,其中包括森林砍伐、土地使用、运输和包装以及肥料使用等环节产生的排放。到2050年,为满足人口增长而增加的农业生产还将增加约30%的温室气体排放。

03



建立更具韧性的农食系统

面对危机,为建立更具韧性的农食系统,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提高国内和区域食品生产。创造更短价值链,降低部分供应链终端风险以及长途运输、食品保鲜相关温室气体排放。

  • 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投资政策、行业、农场和基础设施的干预措施,包括改善供应管理、食物处理系统、回收利用以及消费者行为改变。

  • 探索农业生态策略,识别特定农业生产系统的高产、多样化和低排放路径。探索抗虫害和耐旱的气候适应型谷物品种,避免作物和供应商的单一性,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生态响应机制。

  • 国家政策朝着2050年建立具有气候适应性和健康饮食的食物系统努力。食物系统以未来为导向,以营养、农民生计、环境为驱动力。

  • 依据国家和作物特点相关研究,审视气候变量和特定区域主粮生产间的关系,推进食物系统改革。



-END-

原文链接:https://www.iatp.org/climate-change-risks-food-trade

封面图源:unsplash


文字/马越  审核/陈美安 汪燕辉  排版/包林洁

食气时代 | 老挝稻鱼种养结合的经验与启示

食气时代 | 菜价飙升的背后,是极端天气在“操盘”?

食气时代 | 新型农食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食气时代 | 江西稻虾轮作和生猪养殖中的减排实践

对话2049
iGDP是专注绿色低碳发展的公益性国际化智库。根植我国绿色低碳实践,面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通过跨学科、系统性、实证性研究,推动能源和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科学化的精细化,推动绿色低碳议题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