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教育集团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校际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多维度提升科学学科教育教学品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12月6日,龚家湾教育集团在龚家湾第三小学录播教室开展了以“'科'研相长 '学'以致远”为主题的科学大教研活动。活动环节包括课例展示、教材分析、读书分享、交流研讨、专家点评等。活动特邀七里河区教育局教研室科学教研员耿斌莅临指导。
课例展示环节,首先由龚家湾第三小学科学教师高艳红带来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比较》现场课,高老师通过提出趣味大比拼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比较,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配制酱油水的活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酱油水的颜色深浅,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接着,由彭家坪中心校科学教师曾诚相带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现场课,曾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与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空气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曾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学生们不仅亲眼目睹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神奇现象,更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深刻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读书分享环节,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张右易老师带来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精彩分享。书中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即小豆豆)小学时期在巴学园度过的快乐时光。《窗边的小豆豆》是受教育者的世外桃源,教育者反躬自省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带来的教育启示十分丰富,比如生态式教育、人性化教育、尊重平等教育、学科融合等。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材分析环节,龚家湾第三小学科学教师马倩芬就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进行了单元教材分析。马老师从单元整体介绍、分课时解读、单元教学建议进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聚焦于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自我认识的建议以及生长规划的思考。马老师不仅依据课标深刻剖析了教材内容,进行了新旧教材的对比,还根据一年级学情给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接着,龚家湾第三小学科学教师李天红老师就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进行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并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空气的性质来改善生活。李天红老师分学段对空气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每一课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教学建议,并指出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与观察分析中逐步构建关于空气的科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交流研讨环节,老师们围绕课例展示与教材分析各抒己见。针对一年级《观察与比较》课例,教师们就如何进一步激发低年龄段学生的参与热情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诸如利用故事导入、设置奖励机制等多种实用方法。对于三年级《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课例,教师们聚焦实验教学的优化改进,提出了增加实验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等建设性意见。在教材分析交流中,教师们相互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何整合教材资源以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等关键问题。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教师们相互借鉴宝贵经验,共同攻克教学难题,为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携手共进。
活动最后,教研员耿斌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并依据科学学科的核心概念进行了针对性指导。耿老师首先对本次集团科学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每个环节每位教师的分享展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耿老师指出,科学知识有系统的结构,单元教材分析应围绕核心概念去增加纵向梳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科学阅读活动,让孩子们走进科学的世界,打开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为学生开启一扇科学之门。
本次集团科学大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教学理念层面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的培育。在教学方法上获得了丰富的创新灵感与实用技巧,为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提升将有力推动龚家湾教育集团科学学科教育品质的稳步提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培养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助力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扬帆远航,逐梦未来。
图文 | 王 乐
编辑 | 王 雪
责编 | 杨鹏程
审核 | 王 雪
终审|朱润东 赵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