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填报指导手册上新!

文摘   2025-01-21 21:13   湖南  
文章有高度,思想有深度



NSFC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申报功能已全面开启,备受关注的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冲锋号已吹响。除去依托单位形式审查的时间,申请书撰写时间大概仅剩50天。


2025年项目申报政策变化关键词为“更名”。部分项目已更名,请留意,并请使用2025年申请书模版申请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亚类

年龄等限制

备注1

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025年改名)

A类

申请人当年1月1日未超过60岁,骨干成员以中青年为主


B类

申请人和骨干成员均未超过55周岁、且平均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024年新设

延续资助

除不可抗力外,学术带头人不得更换;研究骨干原则上应与第一个资助周期保持不变,确有需要更换的,最多更换1人


创新研究群体
项目

A类

申请人未满55周岁;团队骨干不多于5个(除申请人外)


B类

申请人和骨干成员均未满40周岁;团队骨干不多于3个(除申请人外)

2025年新设

青年科学基金
项目

A类

男性未满45周岁,女性未满48周岁

2025年改名,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类延续资助

上一年度资助期满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负责人

2024年新设

B类

男性未满38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

2025年改名,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C类

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

2025年改名,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一、重要提示


请仔细阅读:


1、添加成果至简历时,代表性论文应根据其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并对本人署名情况进行标注;


2、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项目/课题范围:资助期限开始日期晚于2020年1月1日(含)或者目前在研的项目/课题(科学基金项目由信息系统按照证件号检索后自动生成);


3、导师信息仅用于采集,不体现在简历PDF中;


4、职称中不再提供“博士后”选项,博士后人员可选择为“无”;


5、为保证个人成果能成功添加到简历,需要先通过首页快捷通道进入“个人成果”上传成果全文;


基金委已确认“结题":资助期满: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状态说明:结题:成简历时资助期已满,但基金委尚未确认结题;在研:生成简历时项目仍在资助期内。


二、填报项目申请书步骤



1.完善个人信息



说明:

1. 在“维护个人信息”下选择“基本信息”或“科研主页

2. 从“个人信息管理”菜单下选择“科研主页”、“基本信息

3.更新“个人信息”、“研究领域”、“关键词”、“教育经历”等相关个人信息填写【保存】便于在基金申请书填报中使用


温馨提示:

更新您最新的基本信息,方便您更好的完成项目申请

"所在单位”可根据个人情况实时进行更新,无需审核

所在院系所”从系统中选择

“账号管理”功能 可“修改密码”、”更换“电子邮箱”、“手机号码”

建议使用单位邮箱,不建议使用hotmail、outlook、sina.yahoo这几种电子邮箱,避免接收不到邮件

个人信息维护需一次性将“基本信息”、“科研主页” 中带“*”号必填项填写完整后才可保存成功并生成简历



说明:

1.选择“科研主页”或“个人信息管理

2. 在“科研主页”界面一添加编辑“研究领域”,点击【编辑】按钮,选择个人熟悉的“研究领域”并【保存】

3.在“科研主页”界面一添加编辑“关键词””,点击【编辑】按钮,选择“添加”在“关键词”输入框输入中、英文关键词并【保存】


温馨提示:

研究领域(不多于10个代码)需要修改,点击“编辑”按钮进入编辑研究领域,点击已选择的学科分类“X”删除

关键词(不多于20个中文关键词、20个英文关键词,一个方框只输入一个关键词)

填写过程中如遇到系统使用中的问题,请点击【在线咨询】,我们将及时为您解答




说明:

1.选择“个人信息管理

2.在“科研主页”界面一添加编辑“教育经历”、“博士后工作经历”、“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及“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其他科研项目/课题”并保存


温馨提醒

请认真阅读项目指南中申请规定

重要提示: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由系统按证件号检索后自动生成到提交简历中)

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项目/课题范围:资助期限开始日期晚于2019年1月1日(含)或者目前在研的项目/课题(科学基金项目由信息系统按照证件号检索后自动生成)

导师信息仅用于采集,不体现在简历PDF中

职称中不再提供“博士后”选项,博士后人员可选择为“无”

为保证个人成果能成功添加到简历,需要先通过首页快捷通道进入“个人成果”,上传成果全文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状态说明:结题:基金委已确认“结题";资助期满:生成简历时资助期已满,但基金委尚未确认结题;在研:生成简历时项目仍在资助期内



说明:

1.选择“科研简历”点击【创建新简历】按钮

2.按个人所需,选择简历类别“申报普通类”或“申报高层次人才类”,自命名填写“简历名称”点击【下一步】,填写简历详细信息


温馨提示:

提交后简历内容不可修改,如需修改需重新创建新简历每个人员最多拥有5份有效简历,简历PDF可以在基金申请书填报中使用(作废简历不占有效名额


2.添加个人成果



说明

1.请在系统登录平台中点击【个人成果】进行“个人成果维护

2.【+添加成果】从两种导入方式中选择

a.点击【成果检索】通过智能推荐或检索收集项目成果

b.点击【手工录入】:对于无法找到的项目成果选择手工录入


温罄提醒

导入成功的成果不再重复出现在导入界面

保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同时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出现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中列举的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范围的内容:不得出现任何违反科技保密和科技安全规定的涉密信息、敏感信息。


3.选择资助类别



说明

1.在“办事快捷通道”选择“在线申请”,或

2.在“申请与受理”菜单下选择“在线申请

3.点击【新增项目申请】

4.选择需要申请的项目所属科学部资助类别,点击【填写申请】,进入申请书填写界面,或

5.在申请书填写列表中,选择需要继续完成填写的项目,点击【进入填写】,进入申请书填写界面


温馨提醒

申请书填写列表界面提供相关手册供申请人查阅及观看

【进入填写】按钮下面的时间代表项目申请书提交的截止时间

申请人按照项目指南要求及个人需求选择对应的申请项目所属科学部进行填报申请


4.填写申请信息



说明

1.点击“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按钮,阅读最新的申请填报要求

2.根据填报说明的要求,填写相关【项目信息】


温馨提醒

请按系统要求填写所有(带“*”号)必填项

申请代码按项目指南要求选择

建议从系统中选择最相关的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顺序应保持一致


5.添加项目成员



说明

1、点击【人员信息】卡片,添加主要参与者基本信息

2、主要参与者简历:项目申请人通过申请书中“人员信息”,添加该参与者,然后点击“邮件通知参与人”。主要参与者通过邮件中提示登录系统在线提交生成 简历PDF,将该PDF文件交给申请人,上传至申请书中

3、点击【上传】链接,上传简历:项目申请人/主要参与者简历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上传

1)若主要参与者不存在于系统中,主要参与者收到的邮件中,链接为长链接,主要参与者激活个人信息后即可登录系统

若主要参与者已存在于系统中,主要参与者收到的邮件中,链接为短链接,主要参与者可以通过系统登录页面中“忘记密码”找回忘记了的帐户并重置密码。

(注:找回帐户时,请使用原来在系统中登记过的邮箱)

4.主要参与者信息最多可填入9人,其他人员在职称中填写数量,总人数系统自动合计

5、选择“申请人类别


温馨提醒

项目申请人/主要参与者“项目分工”"每年工作(月)”请在“人员列表” 中对应位置手动填写

当您的个人信息做了修改后,请及时创建最新的简历,并再次将PDF简历上传到申请书中


6.上传附件、检查提交



说明

1.按照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下载相对应的附件材料模板填报上传,系统未提供的附件模板请自拟

2.点击【添加附件】上传项目申请附件材料

3.点击【填写检查】按钮,确保项目申请书内容符合填写要求;

4.点击【生成草稿PDF】按钮,预览申请书

5.点击【提交】按钮并承诺,将项目申请书提交给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


温馨提醒

提交后,项目申请人可以通过系统查看申请书审核进度情况


三、账号使用


温馨提酲


请确认电子邮箱的正确性,其将作为新增用户的登录帐号。


添加账号注意事项:


1、工作单位有变动人员,新单位无需添加账号!只需本人登陆系统在“个人信息管理”将所在单位更新即可;


2、获批人员有“项目负责人”角色无需再增加角色,项目负责人角色已包含“在线申请”权


3、主要参与者,如需申报项目,由依托单位科研处管理员在原账号基础上新增申请人角色;


4、系统里从未有帐号,由依托单位科研处管理员添加新账号;


5、网络邮箱不建议使用(如:hotmail、outlook、sina、yahoo)


注:在添加申请人姓名时,应与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一致:姓名中的字符应规范。一般情况下,外注:倍人员姓名中单词间为1个空格,中国国籍少数民族中的点应用中文全角居中点。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科奖中心”微信公众号,原标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填报指导手册上新!”。转载仅用于学术分享,若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修改或删除!



『点赞在看,精彩不断』↓ ↓ ↓

食品信息学
追踪食品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展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研究新成果,共筑食品科学美好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