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理念]田驰丨系统性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的纸媒设计创新——《中国日报》的纸媒设计实践

文摘   2025-01-20 10:00   北京  

经验与理念




点击收听本刊制作的音频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指明改革方向。本文聚焦《中国日报》这一中央主要媒体和国家英文日报,深入探究其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力求创新的独特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中国日报》通过践行"策划优先,视觉先行"的主题报道理念,采用大开大合的版面设计展示大美中国,加强数据挖掘和创新可视化表达,以及应用鲜活动态的文化创意等途径,不断探索策划创新、表达创新、传播创新的新思维路径,进而实现丰富新闻内容、突破视觉呈现、拓展传播渠道的目标效果,着力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的故事,为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持续贡献新闻人力量。

关键词:媒体融合;中国故事;视觉传播;文化标识


目录

一、在主题报道创新中践行"策划优先,视觉先行" 理念

二、以大开大合的设计思维展现中国之美

三、通过加强数据挖掘创新可视表达

四、探索静态版面的动态设计

五、结语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传播如何通过审美体验构建跨文化传播路径,如何用丰富多元的视觉符号讲述好中国故事成为主流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关注的关键问题。作为中央主要媒体、国家英文日报和国际传播主力军,《中国日报》坚持以打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一流媒体为目标,重视内容采编与呈现形式等新闻设计方面的改革创新。为此,《中国日报》的设计团队兼有国内和国际的专业新闻设计人才,擅长平衡把握权威、严肃的报纸定位和海内外读者对视觉元素多元化需求的契合点,内容上采用西方读者熟悉的文字语言,呈现上引入国际最新设计理念,通过丰富照片、图表、插画等视觉元素,探索出一条党报新闻视觉设计的创新融合之路,以求通过国际传播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一、在主题报道创新中践行"策划优先,视觉先行" 理念

"策划优先,视觉先行"的理念是《中国日报》版面设计的"秘籍"。报社创新采用全球联动的顶层策划机制、重大新闻报道的专项策划机制以及日常新闻策划机制等,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跨部门联动策划,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创新形式、方法、手段,实现内容创意与视觉设计相得益彰、出新出彩。视觉设计不再处于采编的末端,不再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要共同参与初期选题讨论,从创新形式、设计风格等方面提出先行想法,在编前会上共同讨论。由此,新闻设计师与文字编辑可以实现新闻作品创作的创意高度融合和创作精准分工。让视觉设计师尽量充分地与记者编辑沟通、配合,是做出好版面的关键。


早期,新闻业界对版面好坏的评价标准是好看与否。随着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设计的不断理解和感悟,大家逐渐意识到好版面的基础应该是遵循新闻的原则和规律,设计是为新闻服务的。版面中视觉元素的充分运用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内容,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但艺术设计不能喧宾夺主,好的新闻版面要始终将新闻性、新闻价值放在第一位。《中国日报》作为英文党报,除了新闻语言和艺术语言,报纸版面编辑更要突出版面的政治语言,将"四个意识"贯彻到版面呈现中,结合稿件内容,从图文结合、图图结合等多方面反复推敲、不断打磨。简而言之,突出政治性、强调新闻性、体现艺术性的版面就是好版面。


(一)大胆使用照片

报纸头版起到凸显导向作用、鲜明体现定位的作用,因此对合适照片的精准选择是版面成功的关键。《中国日报》在照片的拍摄和使用上,历来都是敢于突破,力争将好的新闻版面打造成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使其具有收藏价值。尤其是要在报纸头版、高访专刊等设计制作中不惜笔墨、不吝版面,强化创新镜头语言与版面编排,通过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视觉呈现,生动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例如,在对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报道中,记者敏锐地抓拍了习近平总书记向97岁的夏森老人俯身颁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瞬间,向全球读者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风范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这样的宏大主题报道中,《中国日报》创新打通头版与末版,用最大版面篇幅,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大会热烈、隆重的气氛。版面主图选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出席庆典的画面,身姿挺拔、目光坚毅,质感与油画《开国大典》神似,展现了大国领袖风采。版面设计不仅大气磅礴,还兼顾了读者阅读的体验感和版面设计的意义表达。其中一版是DAY T0 CHERISH,着重强调建党百年大会这一历史性事件的重大意义,另一版是AT START 0F NEW JOURNEY,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正处于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开端阶段,两者结合起来作为通版标题则呈现出更加浑然天成、气势恢宏的效果。


(二)巧思传达妙想

为了做好庆祝建党百年报道,《中国日报》提前大半年策划,于2021年7月1日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4版全彩专刊,将展现百年来党的精神代代相传的"使命、人民、团结、创新、开放、学习、斗争、发展、纪律"9个关键词,逐个有序地呈现在对开专版上,既体现了历史厚重感、大气感,也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和审美需求。此外,分别配发插图的9个对开专版也兼备独立欣赏的艺术感和融合共生的冲击力,9个版面融合后就形成了一面完整的红旗,象征着党旗始终高高飘扬。该专刊次年获得了新闻设计协会 "专刊设计"卓越奖,这是对报纸向海外讲述中国共产党故事表达方式有益探索的认可。


(三)匠心打造精品

《中国日报》坚持立足自身特色、把握读者和用户需求,以冲击力与传播力兼备、可读性与观赏性俱佳的版面呈现,创造性推出八联版这一全新报纸形态,让读者在一气呵成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视觉冲击。


比如为做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中国日报社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策划推出《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足迹》国资央企项目特别报道。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报道团队从习近平主席10年来视察过的国资央企"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中,精心挑选了19个项目,运用国画风格,绘制了"一带一路"的长幅画卷。远处隐约浮现的古代丝路驼队、欧亚大陆上的城堡和建筑,随着丝绸之路的意象由远及近,由上至下跃然纸上。黄蓝双色丝带呼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色调,寓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承载并传递着当代"一带一路"上的文明结晶。19个项目同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介绍地点、项目类型和建设成就,提高了版面信息含量。习近平主席挥手致意的全身照片,与图画和文字有机融合,突出展现了领袖风采,是整个版面的点睛之笔。《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足迹》国资央企项目特别报道一经推出即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和国内外高端人士广泛赞誉。在主管部门月度新闻通气会上,部领导高度肯定该报道并向全国与会人员现场展示版面,参加论坛的外国政要和嘉宾也对此赞誉有加。巴基斯坦总理卡卡尔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高度评价该版面,并专门在推特账号发布推文;泰国总理赛塔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对该版面竖起大拇指。该版面及内容被包括福克斯新闻、雅虎财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华盛顿每日新闻在内的全球400多家海外媒体报道或转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阐释,说明了中华文化与文明对塑造国家形象、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这是继文化"走出去"战略和"5 .31"讲话提出国际传播"五力"建设之后,为国际传播工作提出的新的历史性目标。


为做好党的二十大重要主题报道,《中国日报》从视觉传播角度入手,在大会开幕当天隆重推出"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主题八联版,长轴式设计兼备视觉冲击力和个性传播力,把传统报纸的可读性、观赏性甚至收藏性做到极致。八联版集纳了包括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环境等多个代表性领域数据,一方面聚焦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另一方面从党员及二十大代表性别、职业、省域构成等方面全面阐释近1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二十大充分体现党内民主和广泛代表性。版面整体设计恢宏大气,以牡丹为主要素材,每一朵怒放的牡丹花代表中国一个有强劲生命力的行业或领域,巧妙地将数字融入花蕊的设计元素,极具创意,象征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国家民族繁荣富强;以丰富数据图表构成的"20"字样表征党的二十大继往开来,居中的习总书记形象更是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和"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四)把握高访契机

作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国家队,《中国日报》积极服务中央工作大局,深刻把握习近平主席国事访问和参加国际大型活动的重大意义,举全社之力,成立跨部门、跨国别专刊团队,充分发挥海外分社力量对周边宣介,加强网上全球传播与线下本土覆盖相结合,强化借嘴发声深入解析与创新叙事讲好故事相结合,及时在第一现场出版高访专刊,系列版面伴随习近平主席高访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


高访专刊注重加大视觉呈现力度,需要做好专刊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的报道和传播,通过杂志化封面设计、图片专版和图表专版的视觉表达,与读者产生共鸣,突出向全球受众展现习近平总书记领袖魅力风范,唱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比如,《中国日报》深刻把握习近平主席2024年11月拉美之行的重大意义,立足外宣特色,强化使命担当,派遣精干力量赴美洲分社总部纽约,于11月13日至21日连续在秘鲁、巴西推出9期《高访专刊》,突出报道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活动重要讲话,阐释好引领推动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贡献、中国机遇,切实做好对两国引导、对拉美宣介、对全球传播。专刊覆盖秘鲁、巴西各类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受到与会人士和国际各界积极评价,有力服务中央工作大局。《高访专刊》发行覆盖APEC与G20峰会媒体中心、各国代表团下榻酒店、当地政府部门、大使馆、机场重要航班、跨国公司、高校智库等,相关专版还随《中国日报国际版》在全球同步刊发,有效影响全球重点地区主要人群,以本土化传播为习近平主席此行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


二、以大开大合的设计思维展现中国之美

《中国日报》作为对外宣传主阵地,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己任,通过深入挖掘文化精髓,创新融合传播形态,用好版面视觉语言,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为了向海外读者更好地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并全面反映中华文明之美、人文之美、山川之美,《中国日报》将“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贯彻于工作中,版面上,找准传播角度,提炼中国符号,推出年度重点策划栏目《大美中国》。该栏目每月以四联版的大体量报道、精彩的图文和杂志化设计,深度聚焦苏州园林、石窟寺、京杭大运河等十组重要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为读者奉上华夏美学盛宴。栏目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仅梳理了各遗产地的丰富历史积淀与深厚人文内涵,更注重“人"与“遗产"穿越时空的联结,将人物故事与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保护的鲜活案例娓娓道来,让华夏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并由此表现出遗产对积极构建新时代价值观的启示。


此外,为了使设计作品更有灵气,凸显城市特色和文化符号,在设计重要版面之前,报社会安排实地采风。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的风物,更能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入版面设计当中。比如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一周年之际,《中国日报》推出潮州八联版,充分展现潮州这座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通过追随总书记的脚步,深入介绍当地标志性建筑和非遗项目,展现潮州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内涵与魅力,进而更好地展现潮州在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以及新发展格局中取得的成绩。版面一侧重点介绍潮州的文化艺术,如刺绣艺术和木雕工艺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展示了相关刺绣、木雕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花卉和动物为主题,精细地展现了潮绣的立体刺绣技巧、优雅的色彩搭配和活泼的设计元素,木雕中的通雕技艺,尤其是虾蟹篓作品,将龙虾和螃蟹雕刻得栩栩如生,金色的装饰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彰显了潮州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巧妙的创意。版面的另一侧重点介绍了潮州的经济和文化社会生活,将厝角头建筑、龙舟竞赛、手工制作的牛肉丸、潮剧、舞龙、机械化制陶和泥塑艺术、采茶和工夫茶等与潮州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特色元素与数据图表相结合,突出潮州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成就。这种展示城市人文精神和环境的方法,有助于跨越文化差异,赢得全球读者的认同。


三、通过加强数据挖掘创新可视表达

国际主流媒体越来越重视数据图表,并将其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产品。《中国日报》致力于.用数据叙述故事",通过将数据信息以视觉化的方式在版面上展示,提高了读者对关键数据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质量的认识和认同。比如,信息图表除了展现数字之美、设计之美,还可以带读者领略肉眼不及的微观世界和未知世界。《中国日报》推出《大国奇迹》系列新闻可视化报道,致力于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手法,展现饱含中国智慧的世界之最,力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生动、形象、立体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是系列报道的重中之重。《中国日报》成立报道小组,强调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突出可读性,图表设计师与文字记者一同在“爱达·魔都号"交付前夕前往一线采访,深入船体,了解船体构造、功能分区、性能参数等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可视化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通过跨版图表,呈现了这颗饱含中国智慧的世界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得到新闻同行和造船行业人士的高度认可,制造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认为该图表填补了我国高端造船业里程碑产品在国际英文专业图解上的空白,以大量数据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在造船方面的领先地位。


四、探索静态版面的动态设计

为了更好以创新思维驱动,做好媒体融合,让版面动起来,2023年初“新视界工作室"成立,通过跨部门合作等方式,与各采编部门合作推出《大国奇迹》《绿色中国》《璀璨非遗》《风物图志》等品牌栏目:新视界工作室视频号保持每周更新,视频产品全部从版面中提取元素,紧密关联,相互呼应,真正做到让新闻动起来,让版面活起来,受到广泛赞誉和关注。


为了以智能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交流,在《中国日报》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中,探“元"工作室应运而生,致力于采用前沿技术和应用,推出了报社的首位虚拟员工“元曦"。作为“中华文化探索者",元曦自亮相来便成为焦点,标志着报业首次引入专注于文化传承的虚拟人物。在尖端的数字人技术和AI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下,探“元"工作室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视角,推出“元曦文化探源"系列视频,在首篇融合作品《文化探源∶元曦带你见识九千年历史岩画》中,数字人元曦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体验贺兰山岩画的远古艺术,并与观众互动。这种跨越时空的视觉体验,揭示了不同国家岩画的共通之处,向全球观众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层理念,强调了文明的共同根源和相似起点。


五、结语

创新无止境,守正再出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国日报》将持续发掘新闻原动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探索策划创新、表达创新和传播创新,丰富新闻内容,突破视觉呈现,拓展传播渠道,突出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思想魅力与领袖风范,着力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的故事,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作者简介

田驰,中国日报社视觉中心设计室主任编辑,2024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主讲人之一。



引用格式参考

GB/T7714-2015 田驰.系统性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的纸媒设计创新——中国日报的纸媒设计实践[J].新闻传播学刊,2024(4):50-55.


CY/T121-2015 田驰:《系统性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的纸媒设计创新——中国日报的纸媒设计实践》,《新闻传播学刊》2024年第4期,第50-55页。


MLA 田驰."系统性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的纸媒设计创新——中国日报的纸媒设计实践"新闻传播学刊.(4)2024:50-55.


APA 田驰.(2024).系统性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的纸媒设计创新——中国日报的纸媒设计实践.新闻传播学刊,(4),50-5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编辑:《新闻传播学刊》编辑部

出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编:高晓虹

副主编:曾祥敏 赵淑萍 张毓强

编辑部主任:赵希婧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7-433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986/G2

投稿邮箱:xwcbxk@126.com

新闻传播学刊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持扎根中国、全球视野、多元方法、学术争鸣之态度,推进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前沿实践,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