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
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
△点击收听本刊制作的音频
推进新闻传播学教育,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新闻传播学科
交叉融合
姬德强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既是对中国传媒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强调,是对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在总书记的回信中,我们深刻体悟到,中国传媒大学在党的这一重要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和特色优势,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中国传媒大学近年来战略谋划、系统治理、创新发展的关怀和鼓励。这是70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必将引领天下中传人进一步将个人命运融入行业发展趋势和民族复兴伟业,为在新时代进一步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持续作出积极贡献。
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先后多次就媒体融合、国际传播、文化发展等领域作深入调研,作重要指示,将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国家宏观战略进行布局、安排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传播环境,凸显出系统的视野和战略的思维。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总要求,特别是高度关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凸显出强烈的世界关怀和中国立场。在“第二个结合”提出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部署,进一步打通了宣传、思想、文化,以及科技工作的边界,形成了具有统摄力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是适应乃至引领时代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系统、全面地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实践。
二、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期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将曾经相对隔离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有机统合,目标是建设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书记的回信要求中国传媒大学 “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这既是对学校70年来取得的历史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服务这一新的历史使命的殷切期待。服务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根据时代要求系统重构知识体系,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借鉴,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知识融合,以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等为支撑。这需要系统性思维和前瞻性谋划,更需要自我革命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魄力。作为新时代的中传人,我们既要赓续传统,更要开拓创新,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产和文化发展逻辑的巨大变迁,以更为开放、包容、融合、创新的努力,为支撑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持续构建兼具世界关怀和本土视野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三、守正创新、披荆斩棘的中传力量
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上接总书记要求和国家重大需要,下应行业转型和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系统思考的智慧、创新图强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一系列困扰学校发展和行业变革的难题,努力支撑起包括媒体融合、国际传播、文化发展、网络治理等在内的重要国家战略,在AI驱动的大变革时代努力引领学科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锻炼了队伍,营造了风气,铸牢了精神,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进而获得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注和肯定。作为新时代中传人,我们将以总书记回信为根本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继续深耕学科特色,继续推进交叉融合,继续躬身人才培养,为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为夯实主流舆论格局,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姬德强,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引用格式参考
GB/T7714-2015 姬德强.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J].新闻传播学刊,2024(3):21-22.
CY/T121-2015 姬德强:《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新闻传播学刊》2024年第3期,第21-22页。
MLA 姬德强."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新闻传播学刊.(3)2024:21-22.
APA 姬德强.(2024).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新闻传播学刊,(3),21-2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编辑:《新闻传播学刊》编辑部
出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编:高晓虹
副主编:曾祥敏 赵淑萍 张毓强
编辑部主任:赵希婧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7-433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986/G2
投稿邮箱:xwcbx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