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指南之打工人篇:穿去哪个朝代打工最轻松?

教育   2024-11-25 19:00   重庆  


唐朝时期,诗人白居易曾在长安任职校书郎,负责校对和整理皇家典籍及文献。在此期间,他写下一首名为《晚归早出》的诗,吐槽说:


“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


这两句诗翻译过来意思是:


“从衙门下班回家时已近深夜,天刚蒙蒙亮又得起床上朝递交奏章······什么时候才能辞去官职,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繁重的公务和超长的工作时间让白居易身心疲惫,多次产生辞官的念头。


那么,古人上班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他们每周上几天班,上班需要打卡吗?


 《徐显卿宦迹图(局部)》



01


古人打卡叫“点卯”


在古代中国,大部分人都靠种田维持生计,不像大多数现代人,会去固定的地方上班。只有那些当官的人或在衙门里帮官府办事的胥吏、衙役,才有“上班”的概念。


除此之外,大户人家的奴仆或受雇的工匠也算是“上班”的一种,但跟现代的上班不完全一样。今天的打工人为了多睡一会儿,经常踩着点到单位,打卡签到。


其实,古代官员上班也有类似的“打卡”制度。明朝《官箴集要·卯酉》中记载,官吏和衙役每天需要


“侵(清)晨于上画卯,至暮画酉”。


意思是,每天卯时(清晨5—7点),官员们要到衙门签到,称为“画卯”或“点卯”到了酉时(傍晚5—7点),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天津南开大学行政楼前的日晷,上面用篆书写有十二时辰。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把明朝官员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取中间值,即清晨6点上班,傍晚6点下班。


这样算下来,明朝官员一天需要工作整整12小时,工作时间相当长。


此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古代官员的住所又大多离办公地点比较远,为了能按时“打卡”上班,他们不得不在凌晨三四点就起床赶路



02


古人有多少天假期?


在不同的朝代,官员可以休息的天数不一样:汉朝官员每5天休息1天;唐朝官员每10天休息1天;宋朝时期的官员是最幸福的,每年有100多天假期,平均上两天班就休息1天;明清时期,官员的假期就少得可怜了。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展示了古人休假郊游的场景


明太祖在位时,规定官员必须每日上朝,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缺席。据《大明会典》记载,官员们需于凌晨3点在午门外等候,直到凌晨5点左右,宫门开启后才得以入内开始早朝。这场“晨会”并非当天工作的全部,而是一天政务的序幕,朝会结束后,官员们需返回衙署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


到了清朝初年,朝会时间改成“逢五视朝”,即每月农历初五、十五、二十五举行朝会,差不多每隔10天上朝一次,官员们这才有了少许休息时间。但到康熙年间,又变成了每天上朝。清朝的官员只能强忍着内心的苦楚,继续悲苦的“打工人”生活。



03


古人迟到了怎么办?


古人上班迟到或旷工会遭受惩罚吗?会的,而且比现代严厉得多。


《唐会要》记载,在唐肃宗时期,如果需要参加朝会的官员无故缺席,会被罚一个月俸禄。元初著名画家赵孟頫任职兵部郎中时,因为上班迟到,差点被长官打了板子。明朝皇帝也喜欢打板子,这种处罚被称为“廷杖”,官员上朝迟到或无故缺席就会被施以廷杖之刑。


 《徐显卿宦迹图(局部)》描绘的古人上朝场景。


除了官员和衙役,古代的奴婢和工匠也需要长时间劳动,他们的工作时长可能超过一些官员。


清朝散文家方苞在《婢音哀辞》中回忆一名叫“音”的婢女,描述她常常半夜1点到3点才能入睡,早晨6点又起床开始工作,几乎全年无休。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这名婢女年仅17岁便因积劳成疾去世了。 


至于古代中国工匠,可分为“官工匠”和“民工匠”两类。官工匠为官府和皇室服务;民工匠则生活在民间,家庭为单位经营商铺,或为雇主工作。官工匠在为官府工作时,通常有严格的作息时间。 


在闫崇年的《御窑千年》一书中,描述了京师匠户的工作时间:匠人每天早上5点左右报到,身份核查后开始工作。工作时间通常持续至下午5点至7点,结束后还需接受检查方可离开。为御窑工作的匠人通常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文中图片来源:Wikipedia


本文原载于奇点同学(ID:qdkx2021)



好奇号
《好奇号》官方公众号。《好奇号》是一本少儿全科通识读物,为6-12岁孩子提供高品质的阅读材料,涵盖科学、技术、自然、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