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此帖的气势仅次于《祭侄文稿》

教育   文化   2024-09-30 11:10   江苏  

     颜真卿的行草作品中,除了《祭侄文稿》外,能称得上气势磅礴的,就是这封《刘中使帖》信札了。全帖运笔强劲秀拔、笔力纵横矫健,呈现出一股英气豪爽的风度。

    《刘中使帖》又称《瀛州帖》,大约写于公元775年,墨迹行草,长43.1厘米,宽28.5厘米。共8行,41个字,是颜行草书中字体最大的。文中所反映的是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之一的田承嗣反叛之事。全帖内容如下:“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磁州为卢子期所围,舍利将军擒获之。吁足慰也。”此帖历代以来流传有绪,保存完好,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刘中使帖》所反映的是河北三镇之一的田承嗣反叛之事。公元749年,投降朝廷的前安禄山、史思明部将田承嗣又发动叛乱,占据瀛州等地,又派卢子期围瀛州,朝廷派兵攻击,吴希光投降,卢子期被擒押解京师,于十一月处死。颜真卿当时在湖州任上,时年已经六十七岁。他接连两次收到平叛军事胜利的好消息,难掩激动之情,挥毫书写了此手札。

全帖运笔流畅,一气呵成,激动喜悦的心情流于作品字里行间,通过字的大小、线条的长短粗细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耳”字的竖画一拖到底,占满一行,开怀之情跃然纸上。后半部分心情越发舒畅,字也逐渐变大,线条更加遒逸联绵,笔力纵横矫健,呈现出一股英气豪爽之风度。


     《刘中使帖》受到历代很多书法家的推崇,评价也很高。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评论说:“英风烈气见于笔端”;张宴也称赞说:“观其运笔点画,端有闻捷慷慨效忠之态”;明代文徵明认为在颜真卿存世墨迹中“此帖为最”;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则称其“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

 

     颜真卿刚正不阿,忠诚正直,因直责权相元载而遭到排挤,直至逐出朝廷,一直在外任地方官。他虽身处江湖之远,但仍心系大唐王朝。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过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吸取他们的长处,兼收并蓄又不失个性,创造出自己特有的“高古”、“森严”、“遒劲”的风格。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古代书法与绘画知识介绍,书法学习知识,古代书法作品赏析,国画作品欣赏,国画知识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