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罗荣国(壮族):记忆深处的手抄书(散文)

百科   2024-11-05 14:46   广西  


记忆深处的手抄书


广西百色|罗荣国(壮族) 


这是1977年的冬天,我们刚刚参加完恢复高考第一年的招生考试。考试过后,我和我的同学、同村要好的朋友阿平抱头痛哭。阿平一边哭一边指着书桌上的“课本”说:“这些东西根本没有用啊!”是的,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试中,阿平落榜了。在这之前,为了帮助阿平复习,阿平在城里工作的叔叔托人四处收集了几乎各科的教科书。可这些教科书封面上无一例外都是革命领袖的“最高指示”,无论是数理化还是文史地,大段语录和套话都占据了正文的大部分,真正的学科内容非常少。后来,阿平在他叔叔的帮助下进城当了工人,我则和阿平在同城读书。阿平高考落榜,我心里也非常难过。于是,我利用在学校里图书多的优势,拿出了“抄书”的老习惯。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出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中学课本,从中抄了一些要点,并分门别类地收集好,送给阿平再复习。凭着努力,阿平在1980年的高考中,终于考取了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在那些日子里,阿平除了感谢对他帮助的很多老师、同学之外,对我送他的手抄课本也很感激。
说起抄书的习惯,源于父亲早年给我做过的“一本书”。那年,我刚刚就读小学,正遇到“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不读书的风气成了主流。学校走廊、楼梯,时常走动着嘈杂的学生。很庆幸我身处一个学习风气好的班,我记得一次上课,一些高年级的同学来捣乱,在老师的指挥下,我们用课桌椅抵住教室门。上课受影响,老师希望我们增加课外阅读量。老师说,这个道理十分简单,不爱读书的学生,不会是一个好学生。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在我家的墙壁上,贴着一幅很大的画。画面上红旗飘扬,好多解放军战士面对风雨交加,军帽上鲜红的五角星闪闪发光,在冲锋号下有的扔手榴弹,有的紧握着钢枪,一个个奋勇向前,英姿勃勃。那时居家面积小,回家做作业也在饭桌上,一抬眼就能看到这幅画。每每这时候,在我尚小的心灵,时常涌起一股不畏艰难的激情。
那些年代,没有什么电话手机之类,想通个信息,需要来个“柳毅传书”。这是一个星期六,父亲叫我代表他到远村的一个亲戚家传个话。当时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很不情愿去。父亲说:“你去吧,回来了我送你一本书”。那个年代,书是稀罕的东西,读书则能让我有一种坐拥的快乐。父亲的许诺,引起我很大好奇心和吸引力。
翻山越岭,爬山涉水。按照父亲的吩咐,第二天我在亲戚家传完话后又原路返回。一路上我一直想,父亲会送什么样的东西给我呢?
回到家,饭桌上真的有书。书很薄,大小尺寸也不对称,这不是一本正规的书呀。看我失望的样子,母亲,还有妹妹都望着我,笑容有点怪怪的。我顺着他们游移的目光,翻开了“书本”,只见是旧社会读过私塾、新社会上过夜校的父亲工整的毛笔字一个一个地烙印在“书本”的一张一张白纸上,这一本完整的启蒙书——《三字经》啊……
还有,读小学时,村里的小学陈老师逼我抄书也让我形成了习惯。在那个年代,知识、书籍匮乏,在陈老师小小房间里的那些书,是我景仰许久的稀罕之物。和陈老师相处久了,也能够随便进出陈老师的房间。陈老师书台上民国晚年出版的《重增幼学故事琼林(绘图)》比父亲留给我的民国初年出版《幼学故事琼林》内容更加丰富,白话文注释更加明畅。陈老师这本书早是我垂涎之物。那天晚上,趁着夜色,我悄悄地拿走了陈老师的书。第二天上午,我一进教室,刚刚坐下,因为做贼心虚,随着陈教师射来的目光,我感觉到手、脚都抖了。下课了,陈老师叫我进他房间。给我射来了那一束威严的目光说,想读书不会借,不会抄吗,为什么要偷……
也许是因为父亲那次手抄书的影响,也许是陈老师的“逼迫”,加上地处偏远的山村,当时能让我们读的书非常少。于是,我仿照父亲的做法,按陈老师的指点,找村里有书的人,找学校的教师,借他们的书来抄。尤其是,当年我读了《五人墓碑志》,得知明代大学士张溥少时抄书阅读的事迹后,更加感到手抄书的乐趣。不抄则已,一抄而不可收拾,越抄越乐。抄多了,就分类成册。有人讥笑我没有钱买书,自己也顾不了那些话。久而久之,形成了我大半辈子手抄书的习惯。尤其是“文革”后期,我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也是通过手抄书把《梅花党》《李宗仁回国》《三下江南》等等课外书籍来阅读。现在看来,这些手抄书比起那些精装的、新线装的、平装的,等等,都显得非常的笨拙。可对我来说,它们是非常珍贵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抄书、阅读,我也悟出了不少的道理:抄书必须心宁神静,全神贯注,涤烦净虑,并将其当作一种理性的事情,一种兴趣之所在,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娱乐身心的方式时,则能将自己的灵魂从浮躁的闹市中超脱,宁静而致远。人,因此也就不俗。抄书,还能培养人的一种思考的习惯,形成一种超越功利而归于平和、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家也搬了好多次,也处理掉了不少的东西,但那本父亲送我的手抄书和我后面自己许多的手抄书,都一直珍藏在自己书柜里。这些,对我有着不寻常的意义。记得当年,我自己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书。当我把新书拿给父亲时,父亲乐呵呵地笑着。也许是因为当年父亲的手抄本,让我们父子俩,一个农民和一个读书人,有了书香,而且在心里互存着那一缕书香啊。
【主编点评】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特殊历史时期,通过手抄书籍的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故事。文章通过回忆父亲和陈老师的影响,以及自己在“文革”后期通过手抄书阅读的经历,展现了手抄书对作者成长和教育的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手抄书在物质形态上显得笨拙,但对作者来说却具有无法替代的珍贵价值。文章还表达了抄书带来的心灵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手抄书在父子之间传承的书香情感。(李承骏)

作者简介:罗荣国,男,壮族,右江区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共百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百色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等职。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百色市地方志学术委员会委员。

罗荣国先后在《广西日报》《广西工作》《右江日报》《百色文艺》等报刊上发表了800多篇理论文章、工作体会、散文和上百篇的通讯报道文章;著作散文集《漫想枫桥》(作家出版社出版)《水底的阳圩,我永远的乡愁》(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与罗生福先生一起主编《印象百色》、个人主编《魅力百色》(这两书分别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参加由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百色历史通稿》的编纂领导工作(副主编),个人因此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的2016年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现正在参加《百色公路史》编纂领导工作(副主编)等。


值班编辑:黄艳红     主编:李承骏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