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样一篇标题的文章:
《当了leader才发现,大厂最想裁掉的,不是上班总迟到的,也不是下班搞失联的,而是经常把这3句话挂在嘴边的》
这个标题让小编想到了工作这些年,对职场的一些感悟。
经过观察,不少被裁的确实不是那些经常迟到的,反而是总喜欢让领导“不爽”的。
特别喜欢把这几句口头禅挂嘴边。
01
“这个我做不了”
一句“我做不了”,看似很有勇气,但其实已经失去了领导的信任。
领导需要的不是无能为力的借口,而是创造可能的态度。
传奇企业家稻盛和夫,给了年轻人7个职场方面的忠告。第一条忠告,就是“把工作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对待工作,稻盛和夫认为“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是最好办法。
按照这个思路,如果领导的要求,对你目前的能力有难度,那么回答应该是:
“好的领导。这事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我有一些初步的想法,我想先试一下,如果遇到困难实在解决不了,我再来向您汇报求助。”
别小看这句话,这样回答既委婉的说出了你的难处,巧妙地压低预期,又能让领导感受到你敢于尝试的勇气,还能彰显尊重领导决策的汇报意识。
02
“这和我没关系”
很多新入职场,包括已经工作两三年的职场人,多多少少还会有“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撇清责任”的习惯。
其实这类人在职场令领导“讨厌”的程度,比前面那句“这个我做不了”还高。
在阿里巴巴创立初期,公司面临诸多挑战,团队士气低落,员工们对公司的未来充满疑虑。
有一次,马云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市场策略,但团队中的一位年轻员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当马云询问进展时,这位员工的第一反应是说:“这个策略本身有问题,不是我的责任。”他试图将问题归咎于策略本身,而不是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马云听后非常生气,他严厉地批评了这位员工:“在阿里巴巴,我们不找借口,只找解决方案。如果你觉得有问题,应该主动和团队沟通,而不是逃避责任。”
这位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开始主动与团队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他们成功地调整了策略,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马云后来在内部会议上多次提到这件事,强调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阿里这个案例说明:遇到问题,千万不要用“学生思维”——题目错了,我没错,来“解题”。而是“工作思维”——主动承担、分析原因、找解决方案。
这种态度不仅能够赢得领导的信任,还能在领导眼里树立起靠谱、敢于担责的形象。
主动担责+提出解决思路,即使最后不完美,态度也能加分。
03
“我不知道啊!”
“我不知道”,绝对可以排得上职场的禁忌词“榜一”了。
领导找到你,提出一个问题,哪怕你真的没有解决方案,也不要脱口而出。
在稻盛和夫创立京瓷公司初期,公司曾面临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当时,一位客户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陶瓷材料需求,而京瓷的技术团队在尝试多次后仍无法满足要求。团队成员纷纷向稻盛和夫表示:“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然而,稻盛和夫并没有接受这种消极的态度。他亲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鼓励大家不要轻易说“我不知道”,而是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他提出:“即使问题再难,我们也不能放弃。我们要从失败中学习,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一步步解决它。”
在稻盛和夫的激励下,团队成员开始重新审视问题,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最终成功开发出了符合客户要求的陶瓷材料。这次成功不仅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为京瓷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稻盛和夫后来回忆说:“在工作中,‘我不知道’是最不可取的态度。只有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
你发现了吗?
如果你想上升,那么你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以下几点的做法,如:
①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②以终为始的结果思维;
③要事第一,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牵扯到我,目标明确就是要解决问题的工作原则;
④以及“双赢”,寻求与领导互惠,一起寻找工作中的机会,而不是推诿的处事态度。
后信息时代,真正的竞争力不是你会什么,而是面对未知时,你能展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你愿意去学习、适应并且彻底搞懂的态度。
今天的互动话题:如果你是领导,你最会裁的员工是哪一种呢?
—— E N D ——
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现在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我们三茅网HR大家庭,每天与来自全国各地的HR分享工作经验、心得。
赶紧识别下方二维码
加入三茅网HR社群
↓↓↓
欢迎你的留言、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