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发事件特别多,戾气很很重。
但是我不想过多关注这些,也不想过多讨论这些。
为什么?
这些看似最近突发,其实以往的每一年,全国各处也都发生过这些恶性事件,只是现在手机普及了,短视频和微信发达了,到了人手一个手机的地步,很多事可能事发地在宜宾,但是记者都来不及到场,现场的视频早就传遍了全国。
而且,短视频还有什么特性?
算法协同过滤之后,采用聚类算法推荐,那就造成一件突发事件之后,全国各地的类似事件都被过度关注、无限放大。
最终,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系统算法里,就像前些年有人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突然间,好像全国各地都在突发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有人捅人,突然全国各地都在捅人;有餐馆爆炸,全国各地都在发生餐馆爆炸……
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时候,就没有人捅人吗,就没有餐馆爆炸吗?
为什么没有人报道呢?
因为大家都在关注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时候,你去报道餐馆爆炸,没流量……
新闻学,不存在了~
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度下降了,更重要的原因是,观众的注意力越来越被各类热点分散,而且,人人都是记者了,随手拍~
关注和讨论这些热点事件,没有意义,我看网上都已经开始讨论无差别报复和精准报复,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了。
这都是文化人,吃饱了,闲的。
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如何报复吗?
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而想要发展,就要搞清楚,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各个阶层,对于同样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取决于社会各个阶层的角色定位和认知信仰不同。
我们承认,虽然可能存在少数个例,但同一个阶层的人,基本都呈现出共性;不同阶层的人,也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
这里所说的个性和差异,既包括外在形象、语言表达,也包括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价值观念、行事逻辑等。
其中,认知信仰的差异最大,同阶层还好,认知趋同,而不同阶层,几乎信仰差异巨大,比如对待姜萍事件的看法,比如比较13.11%和13.8%哪个数大,比如0.4×0.2等于几,这些简单的认知信仰,就已经能够区分出至少一半的网民了。
虽然大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程度、认知程度不同,所以,最终对自己的认知和对自己的定位,也都完全不同。
由于这些不同的认知,就造就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阶层会给不同的阶层内的人在思想深处打上思想钢印,这就反过来进一步加固了对社会阶层的认知。
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社会角色决定了认知,而认知又反作用到人的社会角色中去。
这一点,非常重要,重要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所以很多人恰恰把这些都给忽略了。
这就是理解社会、理解人的钥匙。
我们既然要讲社会阶层,那么就一定要先对社会阶层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我们这个社会是金字塔型的,由于内容太过敏感,不宜直接公开,我放文章最后了,也测试一下公众号的新功能。
我们先讲一下最底层的角色定位和认知信仰。
处于金字塔底部的底层,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也正是他们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运转。
可以称之为社会基础,既然是基础,那就要求这个群体具备十分稳定的性质。
而想要让基层稳定,只需要干两件事足矣:
1.有饭吃;
2.有事干。
有饭吃就不会反,有事干就不会乱。
有饭吃这事,在古代很难,因为农业社会生产力地下,而且还要看天吃饭,如果风调雨顺还行,如果遇到灾年,那就只能饿殍遍野了。
所以,古代几乎所有的战乱都伴随着自然灾害,吃不饱,就只能揭竿而起。
如今,生产力超速发展,实现了脱贫攻坚,至少保证所有人都能有口饭吃,这非常了不起,是几千年来的重大成就之一。
有事干这事,相对就更困难一些。
有事干有两层含义:
1.身体有事干;
2.精神有事干。
身体有事干就是指人得有身体力行的工作,反映在社会上就是就业率,美国不是一直在搞非农数据吗,就是社会就业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这事非常重要,但也非常难,正因为非常难,所以各方才会极度重视。
精神有事干就是指:人的思想上,得一直有事干,不能闲着,脑子一旦闲着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人多了,社会的稳定性就会变差。
但是,精神世界是那么的虚无缥缈,又该如何控制呢?
也是2个妙招:
1.扎起思想的笼子,把思想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2.精神消费,把空闲的思想消耗在无意义的事上。
扎起思想的笼子好说,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把你的思想统一到一个频道上来,所有其他的思想都定义为异端邪说。
从古至今、国内国外,都是这么干的,毫无例外,你可以称之为统一思想、主流思想、政治正确等等什么词,意思都是一样的。
而精神消费,就是要给精神找点事干,每个人的思绪都是飞扬的,所以,只需要给你制造足够多的关注点去消费,就能够消耗掉你所有的精神了,比如影视、比如综艺、比如明星、比如八卦、比如鸡汤、比如仇恨……
这些都是用来消耗社会多余精神力用的,就像是我们每天要去遛狗一样,你不遛狗,狗的精力消耗不完,就会拆家!
当这些东西占据了你的大脑,你的大脑就忙碌起来,当再有其他新鲜事物需要处理的时候,便会冷处理,如果强行并行处理,就会宕机。
但是社会不会告诉你这是消耗你的精神力,而是会告诉你,这是精神文化需求。
国际热点、突发事件、争议话题、明星八卦、综艺短剧、体育赛事、社会舆论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些事就是负责消耗完你所有的精神力,只要你的精神被不断消费,你就没有精力胡思乱想了。
所以,对于社会底层来说,创造一个姜萍,就足够让他们接受自己孩子上中专这个分流计划了,因为他们坚信中专里也能出人才,他们会对中专的抽烟和喝酒打架早孕堕胎等充耳不闻,只盯着一个虚幻的姜萍,幻想着自己孩子会是下一个姜萍,可能确实会是下一个姜萍,但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数学天才姜萍,而是现实中的那个150分只能考83分的姜萍。
但是这部分人的美好愿望并不改变中专学校的原本特性,这次宜宾事件,再次印证了这件事,可能哪个学校都有极端的人,但是,中专这个群体,比例更高。
这是一种用途。
另一种用途就是纯消耗精力,今天让你评判这个抓小三是否解气,明天让你点评胡塞武装是否真的炸了美国航母,后天安排你为越南领导人默哀,这些会不断地消耗掉你所有的精神力。
毕竟,社会底层,最重要的认知就是情感和道德,这也是这个群体行为做事的准则。
所以,只要情感和道德上的认可给到位,再把精神投喂给到位,即使是月入2800,也能每天地铁、外卖、看剧,笑哈哈,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赚的是干净钱,无愧于心,即使苦点累点,这都是幸福的。
如果你行为做事的准则是情感和道德,那么,你要好好思考一下,你所处的社会阶层了。
我们再讲一下中层的角色定位和认知信仰。
中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需要的就是专业上的专和精,换句话说,就是要有自己的绝活,有些事只有你做得最好,非你不可!
这种绝活,可以是技术,可以是商业模式,也可以是服务,反正只要是这件事你能做到出类拔萃,那么就能够脱离社会底层仅能出卖劳动力的境地,用自己的绝活安身立命。
比如医药世家的秘方、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汽车修理技术等,都是通过长辈传晚辈、师傅传徒弟的方式传承的,其他外人没有机会接触。
在信息化时代,这种东西还可以扩展为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比亚迪的电动车技术、微信公众号的推荐算法等。
想要阶层跃迁,从底层到中层,练就一门独门绝学,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和方法,可以靠家学,也可以靠拜师,还可以靠自己开悟,都可以,各凭本事,甚至有人为了一门绝活,宁可自宫,比如为了学习辟邪剑谱的林平之。
虽然付出巨大,但是收获也极其巨大,一旦你练就了一门绝活,你就足以开宗立派获得江湖地位了,虽然可能不能一举成为武当少林,但也有可能成为海沙帮、巨鲸帮了,行走江湖就有了名号。
以上内容就已经足够我们用了。
至于说对于我们处于非名门、非名校、非名企、无天赋、无特长、无资源这种三非三无人员,应该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身的发展之道,会长明天带大家进行探讨。
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纯粹猎奇,如不好奇,不必要浪费时间,设置一个小门槛。
我们再讲一下上层的角色定位和认知信仰。
上层是社会资源的分配者、权力的执行者、社会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