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在文章里写「中国六代机都已经领航全球,美国再也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了。」
一位名为「半城沙」的读者留言开玩笑说「梦里还在写文章」,我给他回复说,一定要单独给他开一篇。
这位读者的这种「一直保持落后追赶」的心理我非常理解。
一、我们一直有火力不足恐惧症
就像是我军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实现了全球六代机首飞、全球领先的带电磁弹射的四川舰下水、东风导弹1.2万公里使命必达、机器狼机器狗和无人机全球领先,但是我军到现在依然保持着火力不足恐惧症。
这种恐惧症是从清朝鸦片战争就开始了,到近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等,尤其是后来又在海湾战争的时候被美国的电子战深深震撼,百年来我军武器装备确实一直落后于敌人,这就导致我军火力不足恐惧症深入骨髓。
但是今时不比往日了,我们已经嫦娥号月球挖土、中国空间站一家独大、东风导弹使命必达、六代机独领风骚了,已经从原来的「穷则战术穿插」进化到「达则火力覆盖」的地步了,目前,全球范围内,可以说,不管是谁,不管在哪,敌人的掩体都已经和敌人一样好笑了。
但是我总是感觉,我们武器发达了,但是我们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更重了。
因为我感觉我们根本就不是要玩什么合纵连横,毕竟那都是2000年前老祖宗玩剩下的了,就目前这火力紧迫和练兵备战紧迫性,总感觉是要秦攻六国了。
我们的目标或许不只是打败美国,而是如《亮剑》里丁伟毕业论文所设想的那般,以一己之力重塑全球格局:我们预备的是同时进行远攻(和美国决战,顺手收拾澳大利亚)、近灭(与日韩朝决战,对,假设朝鲜会反水)、南拒(印度和越南联合北上)、北守(俄罗斯联合中亚各国)。
而我们的目标呢,则是要一举先完成南拒(打退打服印度和越南,不占领,鸟不拉屎的地不要,在东南亚建立军事基地)、近灭(团战先不管,日本必须灭,半岛政权更迭,全权军事接管),然后还要完成北守(把俄罗斯纵向切成3段,向西平推到地中海),最后还有远攻(登录澳洲和北美,把美国死死钳制在北美)。
不仅如此,你想想我们每个小区建设必须要求人防工程,而且通水通电通路的大基建不仅是搞到新疆西藏,现在更是通过一带一路直接输出到中亚和非洲,这是不是代表着,可能还有更大的诉求。
毕竟以色列抢地盘只是靠一本经书,那咱们汉朝时候就已经记载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日月就不说了,咱迷人的老祖宗可没限定江河是啥,银河也是河啊。
这么看来,确实应该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目前看,确实还不太够。
幽默,啊,以上是一个小幽默,送给大家。
二、中美势能转换早已完成
其实目前中美之间的势能正在转换,美国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我说几个数据大家一看就理解了。
虽然从GDP上看,美国依然高于中国,但是美国的GDP统计也很有意思,你敢相信,军舰上用的一袋螺丝,居然报价9万美金?不是啥特殊制品,就是咱拼多多上9块9包邮到家的那种。
我们看一些工业指标: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2倍,发电量是工业规模的最好佐证;中国的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2.6倍;中国的水泥产量是美国的22倍;造船厂生产的船舶总吨位超过全球产量的50%;汽车产量超过3000万辆/年,是美国的3倍……
尤其是在电力领域,中国发电量已经是美国的2倍,浸淫制造业多年的马斯克自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如果这样对比您还没明白是啥意思的话,咱们换个说法,现在所有工业生产都转换为生产军舰、战机、导弹、无人机、机器狼,这样就有概念了吧。
美国YouTube上有多位博主发出了灵魂拷问:为什么美国没有六代机?为什么美国没有450km/h的高铁?
能因为啥,工业发展落后了呗!
那么美国对咱们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呢?
芯片?
对不起!
在美国对中国芯片打压的情况下,2024年1-11月份,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出口金额为1.03万亿元,增长20.3%,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好历史纪录。
而预计全年出口芯片的金额或在1.1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在美国的打压之下,中国芯片产业没有被打倒,反而形成了成熟产业链,并高速增长,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向海外出口,都已经开始卷海外厂商了。你没看错,美国要求中国增加对美国玉米和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额,而且特朗普还把这当作是他的政绩。
如今的中美好像是相互拿错了剧本,才40年,这个世界就颠倒乾坤了。
尤其是最近,美国的沃尔玛终于可以自己制造T恤衫了,终于作出了售价13美元/件(95元人民币/件)勉强可以盈利的T恤衫了。
我看了这件事,感觉很震惊,拼多多衬衫九块九包邮的都能盈利啊,美国这是怎么了?
现在中国梦想是不遗余力发展科技发展高端制造业,而美国确实梦寐以求的将全球轻工业生产线搬回美国。
行吧,不理解但尊重,以后我们买美国的T恤衫,美国买咱们的飞机,中美都有美好的未来。难怪有人做了这么一张对比图,说如今的美国,是拿了清朝的剧本。有多位美国智库的专家呼吁,美国迫切需要转变思路,从「Copy to China」的思维改编为「Copy China」,目前美国亟待开展一次「洋务运动」,践行「师中长技以制中」!
三、中国的工业实力已经远超美国
在曾经美国倡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从追赶到超越,并以一己之力成为了具备求全最完整工业产业链的国家,从高铁到豪华游轮,从电动汽车到无人机,中国工业产线无所不能,这是全球唯一一个。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中国紧紧抓住全球化机遇,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从承接低端制造业起步,一路砥砺奋进,不断向高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攻坚,持续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力量成为坚实后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投入,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物流配送高效便捷、电力供应稳定可靠,为工业发展筑牢根基。产业政策精准发力,鼓励企业勇攀技术创新高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教育体系改革同步推进,职业培训蓬勃发展,源源不断为制造业输送高素质技术工人,满足高端化需求。如今,中国全球工业份额持续攀升,预计2024年突破45%,书写着发展的奇迹。曾经特朗普执政时期,在「美国优先」战略下的贸易战曾喧嚣一时,加征关税试图为美国制造业撑起「保护伞」,然而事与愿违,不仅未达预期成效,反而搅乱全球经济秩序。近期,特朗普态度转变,呼吁中美加强合作。这一转变背后,是美国对现实的无奈认知:仅凭贸易战难以重振制造业,重建工业体系需长远布局、系统改革,投入海量时间与资金,仅靠政策调整恐难挽颓势。教育体系断层,技术工人、技能人才短缺,难以满足产业需求。比如美国在上个世纪就完成登月了,但是由于原本的技术人才都早已经脱离了岗位,就造成了技术脱节。另外,金融化倾向严重,企业醉心股市投机、短期逐利,忽视长期技术研发与制造业根基夯实。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对制造业支撑乏力。要突围,需全方位深度改革,企业战略调整与政策扶持双管齐下,重构劳动力市场,弥合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鸿沟。四、中国的工业是如何快速发展起来的?
很多国际舆论好奇,为什么中国可以?而不是其他后进国家。
仅仅20多年前,西方看中国的产业链,还是一个劳动密集、专门制造劣质假货的国度。当时美国是全球化的旗手,有些评论认为中国可以制造8亿件衬衫来换美国一架波音飞机,就是市场机制的最佳资源分配。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未来就是成为美国经济圈的一员,亦步亦趋,分享全球最繁荣国家的红利。但中国不会被美国的全球化理论忽悠,而是会有长期的宏观规划,推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内部庞大的市场为磁铁,吸纳全球最新技术,落实「以市场换技术」,并且融会贯通。大家都自豪于我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全都是世界冠军,但啥都有,要啥有啥。要指出的是,这可不是无为而治、市场竞争发展的结果,这是我国故意较劲的主观选择。二战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搞一个大分工网络。各国有各自承担的分工角色,苏联给大家提供核保护伞。但是,「国际分工论」和「核保护伞」在我国都遭到明确反对和批判。我国坚持要自己搞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较劲,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气得够呛——后来中苏交恶,与此有直接关系。但我国不为所动,坚持要把独立自主进行到底。于是,在工业化发展初期,我国就在各个工业领域发力,同时启动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正是在如此坚持之下,到1970年代,我国的工业体系就比较完整了。在这个基础上,后来的改革开放,把档次、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才有了现代中国工业的全面开花,和越过奇点之后的爆发式增长。而且,正因为没有依托苏联的分工体系,因为独立自主,苏东剧变对我国影响很小。否则,我国很可能会在那个时间段跟着苏联一起跌入深谷。在这个过程中的政策选择,与其说是精心计算、周密考虑的结果,不如说就是先天气质使然。对那些中小国家来说,能被苏联纳入分工体系,已经是求之不得,顶多是讨价还价,要个更好的待遇和条件。但对中国来说,天朝人的骄傲,让我们不可能甘心给人当小弟。就算是一穷二白有求于人,也不甘心。那些真正的大事,往往不是算出来的,就是较劲较出来的。中国另一个绝活是换道超车。在汽车领域,德国和日本都发展到登峰造极,中国另辟蹊径发展电动汽车,在电池上创新不断,性价比也压倒美国的特斯拉,成为全球顶流。中国的工业崛起,背后是高考的力量,淬炼最佳人才,如今每年的1000万毕业生,有大量理工科精英,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工程师队伍,也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中国的秘密武器是全民终身学习。过去20多年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走遍全球,无论是旅游或是留学,都将全球各国的优点和缺点摸透,回来创业,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产生诸多傲视全球的企业。中国的经济特色就是国企与民企结合,既有国企的长期规划,又有民企的灵活弹性,两者结合,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施展两套剑法,双剑合一,剑走轻灵,不惧挑战。即便近几年来,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战和科技战,但中国工业链条的基础结构已经构建好,人才矩阵也气势澎湃,尤其是企业家的精神,开拓新的平台,焕发新的气场,排除万难,将市场多元化,重视全球南方和新兴市场。这恰好和美国去工业化、沉迷金融炒作形成强烈对比。中国能、美国不能,正是全球工业版图剧变的开始。如果要论到中国的较劲精神,那一定要讲一下圆珠笔笔头的钢珠生产这件事了。
因为曾经就在7年前,我们国家还无法生产这种配件,当时被国内外各种殖人冷嘲热讽:哎呀,你工业再厉害有什么用,还不是生产不出圆珠笔钢珠?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看过这种论调。
曾经,我也曾陷入深深的怀疑,是不是我们技术水平确实不行?
直到2017年之前,中国的制笔企业多达3000余家,年产值超过150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圆珠笔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各种圆珠型笔类的年产量达400多亿支,其中70%出口。
但是呢,「笔尖钢」的技术一直掌握在日本和瑞士的手中。
用来制造笔尖的钢材,最终要通过一个高速度、高精度的设备,经历24道工序进行完全自动化的切削。所以其中的难点在于,这种钢既要能被削铁如泥,但同时又不能软烂如泥。就像刀削面,太软了容易粘刀,太硬了又容易开裂,要想手起刀落,必须软硬适中。「中国造不了圆珠笔尖」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领导耳朵里,领导很生气,调查原因,原来不是咱们生产不了,而是这个行业太小了,中国每一年400亿支圆珠笔产量也用不了多少量,一家钢铁厂一条产线一天的产量,就够全球制笔行业消化一年,因为中国钢铁产量全球占比为53.3%。所以呢,对钢厂而言,这个产业实在太小而被忽视了,没有动力去搞研发生产。但是领导发火了,那咱就研究,最终是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接到任务,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技术攻关,最后开了一条小产线,一炉子就烧了60吨,就这一炉让全球用了一年多。现在咱们太钢每年就一条小产线生产一天,就够全球消化的,而且,太钢产品质优价廉,为了赶紧卖完别占地方,太钢直接降价25%出货。这一降价不要紧,直接把原来日本和瑞士生产圆珠笔钢珠的企业全部给「送走」了,当时,有日本企业哀叹:半个世纪的美梦结束了。我们,目前不仅是人类工业能力巅峰,还是人类电力能源的巅峰,又是人类受教育人口和水平巅峰,还是人类组织能力的巅峰,同时又是人类历史连续性和纠错能力的巅峰,人类哲学和精神的巅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真不是空话,此刻,是具象化的了。回应开头咱们读者的小玩笑,这篇文章,就为回应你这句评论,我想告诉你:当年,我们技术如此落后,我们都挺直了腰杆没有趴下,如今,咱们技术全球领先了,更要挺直腰杆,就应该有自信!我不是说中国已经到人类极限了,但是环顾四周发现这个摆烂的世界,真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只有中国在朝着星辰大海奋进。最早喊出工业4.0的德国,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进化到了工业0.4,而美国则正在努力实现低端制造业。历史,真的很有意思,先进的科技水平、成熟的工业体系我们都有了,希望你们也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韧~
……………………………………
从2025年1月1日开始,景辰会陪伴各位每日精进,不管是读了一本好书、经历了有启发的事情、看到了有意思的新闻,都会每天与各位一起分享、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每天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所思所想,另外还有2件事向各位汇报:
1. 文章有偿阅读,单篇1元,包年200元,可日付可年付,通过赞赏按钮即可。
2. 今年开始景辰维护了10年的读者精进群再次对外开放,可以认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可以跟随景辰学习和发现的有意思的知识,年费365元,如有兴趣可加我私人微信沟通,可免费体验一个周,如您觉得不适合,可随时退出,全额退费。
3. 作者私人微信:97674798,深度沟通、商务合作请直接联系,我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