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两分钟

乐活   2024-07-29 19:30   上海  

内观禅法

公众号ID:vipassan(a)

关注



如果你们希望成为像「须弥陀」那样出色的学生,那么让我们实际地学习观照和标记。这是特别为了那些未曾经验禅修训练的人而进行的。禅修进行的方式与《圣者住经》(Ariyāvāsa sutta)[11]里面的偈句是相呼应的,该经云:

Satarakkhena cetasa samannāgato
成就念护之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你们可以完全成就觉知(mindfulness)心,以之作为防护。」如果成就觉知,这等同于到达圣者(Ariyā)的境界。当念头生起的每一刻,培养觉知,让心受到保护。
如果具备了觉知,一个人就可以说是住在圣者所居之处,得到庇护,免于危险。每次念头形成出现时,必须要观照(comtemplate)它和标记(note)它,如果做到这样,在每一次标记的当下,一个人已经到达圣者的住处,保护他免于堕落恶道的危险。
如果持续增长标记心念的进度,将可以成就圣道(Ariyā-magga),究竟确保行者远离轮回的一切厄难和危险。
如果能够觉知每一个念头出现,纵使未成就圣道,一个人也可以免于四恶道。
如果在禅修时,死亡现前,他也必定逃离堕入四恶道的苦厄。
持续的觉知或警觉心念或心识的现起,就是「圣者住处」(Ariyāvāsa)。

「小心观照和标记每一刻现象的出现,经常保持警觉」,这是我给予你们的格言。
「小心观照和标记每一刻现象的出现」的意思是,当每次心念生起时,均需要作出标记;
也就是,当在看、听、嗅、尝、触、想时,如果心念生起,标记每一个出现的念头或心念。
当看到某样事物生起时,标记「看到」。
还有,当心识在听的时候出现,其认知「听」的心亦应该标记。
一定要时时刻刻「觉知」每一个心理活动。
将觉知放进每一个听的行为,嗅、尝等等。
就好像一个正在康复的人,在每次进食难消化的食物时,需要吃消化药。
在六根门前生起的每一个看、听、接触和认知,均需要觉知。
这便能到达圣人的住处,它可以彻底防护一切危难险阻。

如果你们培养「觉知」,不但觉知会生起,热心修行和忍耐力将会自然地包括其中。
这是正精进(sammāvāyama),正确的努力。
三摩地(samādhi)也会在里面。
这是一般所讲的正定(sammāsamādhi)。
还有包括正确的见解,这是正见(sammāditthi)。
伴随正见的是正思惟(sammāsankappa),正确的想法,它们会一起出现。
至于正语(sammāvācā)、正业(sammākamanta)和正命(sammājīva),是属于戒律之道(sīla maggangas),这在受持戒条的时候已经圆满。
因此,整个八正道(maggangas)都包含了。
「小心观照和标记每一刻现象的出现(包括心理现象),经常保持警觉」,这个箴言简要地说明圣者住处的教法。
如果以念住(Satipatthāna)的词汇来说,这完全就是念住的教法。
根据佛陀的教诫(desanā):「汝等应成就不放逸」(appamādena sampādetha),这是不放逸的教法(appamāda dhamma)。

每当心识现起,觉知必须紧随。
所以,要尽力标记每一刻的见、闻、嗅、尝、触;标记它为「看、看」,「听、听」,「嗅、嗅」,在认知味道时,标记「认知、认知」[尝、尝];在接触时,标记「触、触」。
在标记「触、触」的时候,它涵盖全部身体的行为和活动。
即四念住(satipatthāna)的教法当中的身念住(kāyānupassanā),像「行走时,清晰知道行走」(gicchanto vā gicchāmīti pajānāti)等等,亦包括其中。
在操控肢体的时候,例如当我们在行走,「风大」支持性及肢体的移动性会在全身各部分出现。
这些移动只会在身体的元素受到刺激和撞击后发生。
然后,身识(kāyaviññāna)接触和认知生起。
(从这里,心识生起「触」。这种触识的觉知,让人了知是支持性。)
当支持出现,觉知变得非常清晰。当弯曲出现时也是,标记为「弯曲、弯曲」。
触识觉知到支持和肢体的移动。
由风大元素的压力所产生的腹部移动应标记为「上升」和「下降」。
跟着,当想象和计划出现时,标记为「想」和「计划」。
这是禅修练习的惯常次序。然而,刚开始禅修的初学者,并未能够在观照时紧随着所有目标。
因此,最重要的是他应该首先观照最明显的目标。
经论提到Yathāpākaṭaṃ vipassanā bhiniveso〔随着明显的(名色法),执持毗婆舍那〕。
意思是一个人最初应连续观照明显的目标。
一般而言,身体行为是比较清晰明显的。
所以,注释书说观照和标记应该从物质身体,色法开始。
一个人应该从观照身体比较明显的大种(mahābhūta)──四大元素开始。
在四大主要元素中,一个人应从某一个元素着手观照。
因为四念住已经教授了,如果观察风大,像「行走时,清晰知道行走」(gacchanto vā gacchāmīti pajānāti)等,所以应该从风大开始观照。
在坐的时候或者静止不动的当下,观照和标记「坐、坐」。
然后,便会知晓风大的支持特性。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地标记「坐、坐」,专注力会随着因努力的松懈而变弱。
因此,在坐禅的时候,我们教导观照和标记腹部上升和下降的移动,当中涉及由风大所导致的变化,腹部推动的起伏。
所有禅修者都被这样教导标记,因此禅修者在观照的时候都保持着统一的方法。

当腹部上升时,标记「上」,下降时,标记「下」。
只应该在心中标记「上」和「下」,而不是用口说出来。
重点是觉知这些现象。
「观照」、「标记」、「认知」及「记着」,这些都是一样的。
某些人设定了一些规矩,像「不可以用某种方法标签」或「应该以这种方式标签」;
这都是没有必要的。
随它是怎样的目标便怎样标记,精要点是认知或者觉知。
如果还多此一举,标记为「认知、认知」,实际上还是等同于认知它。
如果标记为「观照、观照」亦然。
因此,如果任何现象生起有标记,它已经被认知。
例如标记为「想」,这也是认知。
全部都是一样的,而且具有同等的效果。
我们简单说「标记」,以便容易地表达出来。
如此,当腹部上升,从上升的开始到结束,带着觉知,标记它为「上」。
同样地,也应该标记和觉知「下」。
不应尝试改变呼吸,应维持着平常的速度。
没有必要闭气来减慢呼吸的速度。
也不应该把注意力投放于加快呼吸。
不必要强行去呼吸。
只需要如常地呼吸,在标记的过程中,跟随它并标记它。
「毗婆舍那观照」的意思不是要观照不曾存在的法,不论是透过制造或透过发明。
它的意思只是持续地观照和标记当下生起和灭去的现象,是关乎现在当下的法。

所以,它仅仅需要连续观照和标记腹部的上升为「上」,下降为「下」。
如果在观照时心散乱,这散乱的心应该被标记。
如果散乱,标记为「散乱、散乱」。
如果心散乱,想着到了一个地方,标记为「到达、到达」。
如果它计划和想象,标记为「计划」和「想象」,随情况如何便如何。
这是相当简单,完全不困难。这种标记的方法,是属于心念住(cittanupassanā),在标记过后,应该返回平常标记为「上」和「下」的练习对象。
在观照期间,如果出现明显的僵硬、热、痛或刺的感觉,应该一一标记。
如出现僵硬的话,标记为「僵硬、僵硬」,把心固定在感到僵硬的地方。
如果出现热的感觉,标记为「热、热」,把心专注于感到热的地方。
如果感到痛,标记为「痛、痛」。这是受念住(vedanānupassanā)。
如此标记后,回到平常「上」和「下」的标记对象。
在一坐中,这是颇为足够的。
然而,长时间禅修一整天,「弯曲」、「伸展」及其他肢体移动应该被标记。
还有,其他身体的行为也必须标记。
所有生起的现象均需要标记。
在当前那一坐的禅修练习所作出的标记,只是浅尝法的滋味,就好像尝到一点点的盐一般。
这不是长时间,仅是约短短的两分钟。
因此,让我们禅修一段短时间,使我们成为一位聪明睿智的学生。

在深入禅修之前需要谨记一件事情,这是《清净道论疏》的教导:Addhā imāya patipadāya jarā maranamhā parimuccissāmi(透过此修法的实践,肯定让我解脱衰老与死亡)。
概要地说:我将谨记,透过修行此教法,我将肯定解脱于轮回的一切忧悲苦恼、衰老与死亡。
在这个人世间,如果每样事情都顺利,能够过活,这将带来欣喜与快乐。有些人工作时甚至会哼着歌。
一个人的汗水与辛劳所赚到的,只能仅仅换取一日的支出所需,他可以期待些什么呢?
环境许可的话,他可能收到足够两或三天生活支出的酬劳。
很少人能够凭着一天的工作赚到十天的支出。
绝大部分情况下,一天的收入,是不足够一年支出的,更不用说一生所需。
如果一个人可以因为工作,能够赚一两日生活的开支而开心,为此而歌唱,那么如果透过禅修,能够永远脱离轮回的忧悲苦恼,这不是更让人值得快乐?
那不止值得唱一首歌,实在可以开大型演唱会了。
这是鼓励人们,应该精进和热心地禅修,这是可以确保为他们带来快乐的。
这是注释书所述,不是我的主张。
我们可以因此,按照先前所给予的教导禅修两分钟。
现在开始计时…… 

连载:《蚁丘经讲记》22
作者:马哈希尊者
英译:敏瑞
中译:陈永威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毗婆舍那 | 佛陀正法 | 解脱之道
Sādhu!Sādhu!Sādhu!

内观禅法
延续佛陀教法, 体证解脱之道, 追求出世之乐, 断灭世间烦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