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震天下的北洋军阀,它是怎么来?鼎盛多少部队。怎么没了

文摘   2024-11-24 23:59   广西  

中华民国,乃是与春秋战国一样的乱世。虽然军阀混战,却是群星璀璨和英雄人才辈出。如同吃薯条必吃番茄酱一样,提及中华民国,必需提及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组建的北洋政府,统治中国十六年,对中华民国和社会发展可谓是影响深远。

北洋军阀的起源

虽然世人认为北洋军阀军队创建于袁世凯,但是却与李鸿章是有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洋务运动的兴起者。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朝廷对外国人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设立了北洋和南洋两个通商大臣,全面负责外交工作。南洋大臣是当时的两江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就是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担任。

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手握重兵。李鸿章的军队是属于淮军,淮军中有一支部队叫做“盛字营”。屯兵在天津附近的新农镇,然后一直在新农镇操练了二十多年。

后来,甲午海战爆发,这一支部队就被清朝朝廷拖去打仗。结果就是众人皆知的惨败,一去不回,新农镇就被荒废了。

之后,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将领胡燏棻率领淮军第五军开进了新农镇。1895年,清朝朝廷命令袁世凯接管了这一支部队,建立一支新式陆军。

袁世凯对驻扎在新农镇的第五军进行改编扩军,把一个师扩充为六个师。然后,袁世凯采用西方新式的方法训练军队。如聘用洋员担任教习,突破当时只能训练一个师兵力的局限,把六个师的兵力都训练得井井有条。

之后,袁世凯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招募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等人才,提拔了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旧部下,从而初步形成自己的羽翼和班子。之后,清朝廷修建了大沽到天津的铁路,新农镇就变为铁路沿线一个小站。袁世凯就在新农镇这个小站练兵,北洋新军诞生了,这也是北洋军阀形成的最初基础。

袁世凯创建了北洋军

可以看到,北洋新军虽然是袁世凯组建和操练,但军队最早却是来源于李鸿章的淮军第五军。后来,袁世凯意识到自己在天津小站(新农镇)编练的新建陆军虽然比较有战斗力,但力量相对分散。于是,在1898年袁世凯向朝廷提议组建武卫军,将包括自己的新建陆军在内的多支军事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军事体系,不仅方便统一指挥和管理,更是能增强部队整体的军事力量。

之后,在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中,袁世凯的武卫军扩充了兵力。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候,清朝朝廷其他几路武卫军都崩溃,唯独袁世凯领导的武卫右军都是按兵不动,保存了实力。这样,袁世凯的北洋武卫军在清末的乱世中得以幸存,也提高了影响力,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清末新政,北洋军阀势力扩张

清末新政,给予了北洋军阀势力扩张和军队形成的机遇。在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晚清政府开始了新政。为了编练新军,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为北洋军阀的对剑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使得袁世凯能够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建设军事设施和聘请外国军事教练训练。

清末新政也给予了袁世凯提高在国内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在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朝廷地位日益显赫。于是,他趁着清政府推行“新政”的机会,将山东的军队调回到京城不远的直隶,然后进行部队扩充,把原来仅四千多人的“定武军”扩编为七千多人的“新建陆军”,由于他当时担任北洋大臣,这支新建军队又称为北洋军。

在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之后,袁世凯又进一步扩军,建成了北洋军六镇。除第一镇由满人铁良为统制外,其余五镇均由袁世凯的部下担任统制,成为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就这样,袁世凯借助于清末新政的机会,与各方势力周璇,形成以他为领导核心的强大军事政治集团。在这个时候,“北洋”和“北洋势力”,都是指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

伴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也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靠近京城的直隶地区的工业、商业都获得蓬勃发展,这也为北洋军阀的军队提供了物资供应和经济支持,也为北洋军阀的势力扩张创造了条件。袁世凯仿效当时先进的德国、日本陆军进行编制和军队训练。

清末的新政,也为袁世凯趁机为北洋军队培育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在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大力兴办军事学堂,如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等,这些学堂为北洋军阀培育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纷纷加入了北洋军队,成为北洋军阀的重要力量和军事人才。之后,清政府还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事。袁世凯也借此机会派遣北洋军的高级将领出国深造,如段祺瑞被派遣留学德国,学习德国的军事理论和技术。徐树铮被派遣留学于日本,学习日本的军事理论,对北洋军阀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重要,这也使北洋军阀也是人才济济,如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都被号称北洋军阀三杰—龙、虎、犬。

1901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洋军队拥有了六镇,军队数量规模为七万人。虽然这支新建陆军在清军比例是非常小,却是武器精良、兵员素质高、战斗力强悍,乃是清朝军队的最中坚力量。

中华民国建立,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的开始

清政府原本对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状态非常满意,打算继续扩充。可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打消了清政府的计划。

武昌起义爆发后,面对汹涌的革命形势,清政府只能重新袁世凯。袁世凯趁机掌握了国家的军权、财政和政权,成为内阁总理大臣。之后,袁世凯却拥兵自重,对于清政府下的平定南方革命党势力的命令都是视若无睹,却是积极与孙中山革命党人联系。之后,却是倒戈相逼,逼迫清帝退位。

这样,这一支耗尽清朝财力,为捍卫清朝统治建立的北洋新军,最终在袁世凯的操作下,也成为清朝的掘墓人。

之后,1912年,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后,中华民国成立。

于是,袁世凯被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建立了北洋军阀政府,开启了北洋政府在中国的十六年。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陷入内斗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袁世凯凭借自己权力,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把自己嫡系部队——北洋新军兵力扩充到120万人,这一段时期可谓是北洋军最强盛的时期。

虽然人数增多,北洋军内部却出现了各个派系。如段祺瑞是一派,黎元洪又是另一派。这些派系虽然都服从袁世凯的领导,派系都在窝里斗,有分裂的趋势,很难凝聚。

1915年,袁世凯不顾世人反对,公然称帝,遭到了全国民众的一致反对。北洋军阀内部各个势力也趁机脱离袁世凯的摆控,宣告反对袁世凯称帝。这样,在各方的压力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病逝。

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军阀失去了统一的领导核心,陷入了群龙无主的状态中,各个派系的首领为了争当老大,进行了一番权力斗争,中华民国由此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之中。

当时,北洋军阀派系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分化为多个派系,主要是一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张作霖为首的奉系,以及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张勋的定武军等派系。

北洋军阀混战的乱世

直系军阀直接脱胎于北洋军中,代表人物为冯国璋。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孙传芳也轮流坐庄,势力范围大约在湖北一带及周围各省,最强大时候拥兵25万。

晋绥系军阀代表人物是盘踞的山西的阎锡山。后来,傅作义从晋军中分离,才有了晋绥系的称呼,最强大时总兵力大约在12万上下。

皖系军阀代表人物是段祺瑞,势力大致在东部沿海地区,最强大时候兵力大约20万。虽然皖系军阀退出历史舞台时间比较早,强盛一时,在直系和奉系的双重打击下,很快也推出了历史舞台。

张作霖为代表的奉系,与袁世凯没有直接的管辖关系,最强大时候也拥有小半个中国,军队序列齐全,海陆空军都有。但张作霖去世之后,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也宣告北洋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

当时中国,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经常混战,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大规模战争爆发,使得经常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北京政府的权力也在各个派系之间不断更迭,先后历经直皖共治、直奉共治、直系独权、奉系独权等局面。当时中国虽然是有政府,却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基本处在无政府状态,都是地方军阀为土皇帝。

可以看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争频繁,使得民众饱受战火的蹂躏,居无定所,乃是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代。可是在这一段时期,由于无政府的状态,思想文化也获得了繁荣。由于一战时候列强忙着打仗,无暇顾及中国,中国的工业、商业、教育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

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是如何结束呢?为了对付北洋军阀,孙中山积极与苏联合作,在苏联帮助下改造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去世之后,蒋介石掌握了国民党大权,1926年开始北伐。北洋军阀几个派系经过十五年的混战和窝里斗,实力都在内耗,如皖系、直系基本被打残,北伐军收拾了残部,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暗杀,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倒戈到了北伐军,宣告了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于是,北洋军阀在中国十六年的统治结束,北洋政府的时代基本完结,中华民国进入了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时代。

结语

北洋军阀的形势和发展,以及主导统治中国十六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清政府的衰落、地方势力的崛起、列强的干涉等等。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使得当时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乱世之中,百姓饱受战火的蹂躏,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但是,对北洋政府统治也要持着一分为二的观点,虽然那个时代是军阀混战的乱世,中国的工业和军事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兴起于那个时代。对此,读者你怎么去看待呢?



历史星空之旅
南宁作家协会会员,历史爱好者, 柳州阿妹用诗性的文学语言 与理性的哲学思辨,汲取毛泽东选集的智慧哥顶级思维,领读者受益终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