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之后
如何与孩子聊成绩
平度一中心理教育中心
考试之后如何与孩子沟通?应该跟孩子说些什么?不应该说些什么?能不能聊分数?孩子考得好该怎么聊?考得不好又该怎么聊?
以上这些疑问,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了。如何与孩子愉快地聊天,是每位父母都需要修炼的技能。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在匿名的问卷调查中是怎么说的。
我们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词频统计,在考试之后最想听的话中,出现最多的词分别是:“努力”“加油”“下次继续进步”。孩子们最想听到的,是家长们的肯定、鼓励和支持。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被家长看见和肯定,哪怕成绩暂时还不够理想,也不代表孩子没有努力。他们还希望家长能够鼓励自己不管这次成绩如何,下次继续加油努力,而不是一味地否认和批评自己。
相比“想听的话”,孩子们写的“不想听的话”,画面则更生动也更有冲击力。“怎么才考这么点,你看看初中的同学***都考那么高。”“也不想想看自己在做什么,你对得起我对你的好吗?”“你怎么没有考好呢?这么笨!”“考成这样还敢休息?"“这是你自己考出来的,不要怪别人。”“后悔有什么用呢?”“你要是没有你妈,什么都不是。”……从孩子写下的这些话语中,我们听到的是讽刺、打击和贬低。我相信这不是大部分家长的初衷,但是因为不恰当的表达,却把如此负面的内容传递给了孩子。试想孩子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委屈和无助。
那么,如何做一个会聊天的家长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接纳现状、保持镇定,做一个能“情绪稳定”的父母。
不论孩子考得比我们预期的好,还是不好,我们都要接纳这个成绩。不要因为孩子考得比预期的差,就表现出非常烦躁、焦虑、失望等情绪,甚至在孩子面前崩溃大哭。也不要因为孩子考得比预期的好,就表现得过于激动、兴奋,因为孩子知道,他考得好的时候父母有多开心,他考得不好的时候父母就有多不开心。所以,不论孩子的成绩如何,我们的情绪都不要过度。
当然也不是说父母必须毫无反应,也没有必要伪装我们的情绪。我们可以真实地表达我们的情绪,不需要孩子考得好,还故意摆出一副扑克牌脸。只是开心和不开心的情绪都在一个比较适度的范围里面,不要波动太大即可。
事实上不仅仅在成绩这件事情上,在很多事情上,父母稳定的情绪,对孩子都很有帮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稳定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情绪管理、学业表现、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现都更为优秀。
2、真诚沟通、说到做到,做一个能“言行一致”的父母。
和孩子沟通的基础是信任。当孩子信任我们,他们才愿意把真实的感受、想法告诉我们,我们才能够给孩子一些真实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孩子信任我们,我们就必须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父母。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始终是真诚的,不欺骗、不隐瞒,我们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有时候父母为了不给孩子压力,会告诉孩子考试成绩不重要,父母根本不在意。但是当孩子把考试成绩告诉父母的时候,父母的脸上分明写着“我在意”。这个时候,不仅没有实现不给孩子压力的初衷,反而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了信任。
3、用心倾听、耐心陪伴,做一个能“温暖有爱”的父母。
孩子不论考得好或者不好,都有表达情绪的需要。考得不好可能需要发泄一下情绪,甚至是大哭一场;考得好可能需要有人看见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也可能有担心下一次是否还能保持好成绩的焦虑。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一个愿意陪伴和倾听的人,不着急给孩子下结论,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孩子考得不好,父母可能会说“你就是不够努力”,但孩子可能满腹委屈,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但自己的这一份努力,不仅没有在成绩上获得认可,在父母这里也没有被理解。更好的做法是,我们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试着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可以休息、恢复的港湾。
4、外化问题、寻找方法,做一个能“积极思考”的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想给孩子一些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孩子与问题分开。父母、孩子和问题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问题是否能够成功化解。如果我们将问题和孩子捆绑,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很容易传递给孩子一种感觉,就是“问题在我身上”。这个时候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会给孩子一种无力感,非常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更好的做法是将问题外化,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孩子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和孩子一起来想办法应对这个问题。在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时,比如孩子某一科成绩不够理想,这个时候我们尽量帮孩子一起找到一些具体的、能解决的角度,这些角度通常是暂时的、非个人的、特定的。
同时我们和孩子都要意识到,负面情绪带来的不都是消极的后果,在一定程度内的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做出改变。问题也可以是资源,是教育与成长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