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仁爱,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便是教育的根基与灵魂所在。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教师的仁爱之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上,更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与无私奉献中。它要求教师将学生的成长视为己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耐心去启迪学生,用细心去洞察学生,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卓越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栋梁之才。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的信中指出的“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对教师之爱的深刻诠释,也是教育家之所以成为教育家的根本所在、动力源泉。践行教育家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永葆仁爱之心,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师者之仁爱,爱生为首要。关爱学生,我们要懂得理解。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对于“理解”二字的重量认识不够,急于摆脱身上的稚气,在与学生交流时常常不能想其所想,也使很多学生对我的厉色感到畏惧。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才逐渐明白了“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理解和包容。学生们在高中阶段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也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而面对社会对他们的期待,有的越有压力越有干劲,有的感到无助彷徨,也有的同学对周边环境极其敏感。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真正关爱学生,应全面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需求、优点、缺点和面临的挑战;应以极大耐心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基本状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应为其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和帮助。对没有目标的同学我会与其一起搜索资料,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对敏感、不抗压的同学我会给予其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对于学习关注度低的同学我会反复地提醒、叮嘱。只有当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关系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才会更愿意投入学习、参与探究,才会勇于尝试与实践、敢于创新与创造,更加充满热情和自信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验。
教育的灵魂是爱,但爱不是代替,而是成就学生。仅仅把目光停留在成绩单上远远不够,关爱学生要关注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尤其应注意培养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责任感。我作为任课老师也曾多次和学生共同参与班集体的活动,孩子们往往在班集体活动中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成长,通过参加校运动会他们培养了团结的意识;在班会中,学生们学会了对自己上一阶段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反思;当我与班级共同参与雪天的卫生大扫除,孩子们展现出极高的分工协作能力。这些让我学习到: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在集体、社会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主性认知与决策,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与人格。当甘于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时学生也就达成了对他人、社会、自然的奉献,成为一个有自主性、创造性且有情有义有用的人才。富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感的重要职责。
学生只有在仁爱的教育环境里才能获得健康、快乐、幸福且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才能获得爱的生命体验和心智的良好成长。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教育教学的基础原则,我将继续以身作则、修身正己,立身成仁、成己成人,坚持遵循爱的教育原则以做到言传身教、因材施教、乐教善教,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师爱的真谛,为学生树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
供稿||胥玮玲
编审||宣传中心
审核||代治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