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事变”:我们不过都是“看戏的人”
文摘
教育
2025-01-08 11:34
福建
2025年1月4日,李明德在微博上连发多条动态,怒指马天宇和剧组的种种问题。他情绪激动,浑身都透着刚,在直播中还表示“把我逼急了谁都别想活”。当晚,《三人行》剧组发布声明,称李明德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参与围读会,多次离场、失联造成拍摄延误,于1月4日正式解除合作关系。马天宇工作室也发出声明,澄清自己进组时间跟剧组协商好,没有迟到、耍大牌和不看剧本的情况。李明德原本以为自己是电视剧《三人行》的男主角,后来却变成了男二,而马天宇才是男主角。剧组对他的待遇也让他感到不满,他觉得自己被当作一般小演员对待。李明德指责马天宇耍大牌,缺席剧组围读剧本,现场走戏迟到四十分钟,且台词说得驴唇不对马嘴,导致他难以表演。此外,他还透露自己在剧组中受到了不公待遇和职场霸凌。李明德后续反应李明德在接机直播中表示不会退圈,只会拍好戏,并对马天宇表示不满,直言他“根本不看剧本”,他还晒出了剧组的解约通知书,要求他在1日内退房并退还10万服务费,面对舆论的压力,剧组和马天宇方面也迅速做出回应。剧组发布声明称李明德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参与围读会,多次离场、失联造成拍摄延误,因此与他解约,马天宇则坚称自己没有迟到、耍大牌、不看剧本的行为,并表示不再解释。这场风波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与关注,舆论场一度站在李明德这一方。但随着事件的发展,舆论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人支持李明德维权,也有人质疑他的品行。李明德的粉丝量也在短时间内激增370万,但他也面临了10万元违约金索赔和近万元财物损坏赔偿,马天宇则被网友实锤破案,证实了他没读剧本也没参加剧本围读。但是在1月7日,工作人员发出了马天宇在片场的照片,并逐条否认了李明德的言论,所以真真假假,还有待证实。其实在李明德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的影子。近两年出现了很多“年轻人整顿职场”的例子,从这一点来说,李明德完全符合了当下年轻人想要反抗社会内卷,逃离社会焦虑的要求,所以在明德事件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得到了全网关注,也收到了网友的支持。但是在冷静下来之后,又有很多网友回归冷静,从剧组的方向分析李明德的问题,同时也有关于李明德的过往被扒出来了,舆论逐渐出现了又一次的偏移。李明德在微博上说自己“不需要钱”,但是在抖音直播是还没下播就着急查找哪里能看到一共刷了多少礼物,他自己身上也穿着一万多的羽绒服,网友说大家还是多心疼心疼自己吧!
很多人支持李明德,可能这件事里并不是李明德完全正确,但是这次是娱乐圈里又一次被“扒开”,娱乐圈的资本运作和明星特权现象一直备受诟病。李明德事件扒开了娱乐圈里资本凌驾于公平之上的现象,他自己在微博上爆料整个娱乐圈,范围涉及到了内娱、韩娱、泰娱等,彻底揭开了娱乐圈的那一层“遮羞布”。同时,也体现了为什么娱乐圈追求流量演员出场?因为东西没有质量,剧本是低质量的,内容是没有逻辑的,演员是不读剧本的,演技是近乎没有的,而“流量”就像是最后那一根救命稻草,只有抓住这株救命稻草,才能在这个圈子里保有一席之地。从几年前开始,我们总说“让子弹飞一会”, 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和情绪化表达,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文化中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使得普通事件被赋予极大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趋势不仅加剧了事件的情绪化,也容易导致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误判。所以在面对网络热点事件时,不要成为资本手里的枪,不要不计后果的行动!在这场事件中,我们都是“看戏的人”,或冷漠旁观,或情绪激昂,或理性分析,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场“戏”。我们或许会为李明德的勇敢发声而点赞,认为他代表了那些在职场中默默承受不公的基层打工人,向资本和权力的压迫发起了挑战,为他们争取权益的勇气和决心值得肯定。他的行为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无数人内心深处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的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仿佛在告诉他们:“看,有人站出来了,我们也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也有人会对李明德的行为持怀疑态度,认为他可能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借机炒作,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利益。在他们看来,娱乐圈是一个充满利益纠葛和权力斗争的复杂世界,李明德的“发疯”或许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这种观点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利益的时代,人们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动机和目的,我们不能轻易地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深入探究事件的真相,理性地看待每个人的行为。我们无法论述谁对谁错,也许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带来的公平和光亮会照亮每一个人,但是作为个体而言也请考虑自己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零帧起手固然很爽,但是在没有充分的准备之前,请想一想之后热度散去的狼狈和后果,这是每一个个体着这个内卷的世界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