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双非”二跨"选手:上岸985,然后去看海|厦门大学考研经验贴

文摘   教育   2025-01-20 12:08   福建  



本文作者

觅游学员J13496 江婵


还记得刚刚2月26号那天刚查到成绩时哭到浑身颤抖,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考上了四百分,这个在我考研开始就定下的目标终于实现,考研期间总和朋友说起的“海边见”终于成了现实,“24上岸厦门大学”这个梦想也终于具象化。


复试的时候在厦大校园里看到的海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本科就读于西南地区某双非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成绩中等偏上,英语六级473飘过及格线。作为一战跨地区跨学校二跨选手,初试415排名第二,深感幸运。

去年今日,我还在为选学校的事情而苦恼;今年此时,结束复试后,在我本科院校的寝室中敲下这行字,虽然前路漫漫,但我的内心却不再迷茫。如今写下我这一年的备考经历和经验,要是能够帮助到后来人,我将倍感荣幸。





在了解了厦大新传23年分数线是389以后,我给自己定下总分四百加的目标,均分到每科分别是80、80、120、120。而根据侧影学长在课上说的按照总分值分配每天学习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时间,按照这个思路,我每天学习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时间比例为6:4。

我是从4月开始备考的,而这个期间还要完成学校课程以及课程作业,一天学习的时间大概在2-3个小时。六月份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考研这件事中来,前期的学习时间达到8-10小时(6月),中期大概在10-11个小时(7-9月),后期基本在12小时左右10-12月)




专业课是备考的大头,本着“大道至简”的原则,我认为整个专业课备考最核心的两点是“背书+练题”。背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它是你日后答题的基础,决定了你分数的下限;练题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能够训练你灵活运用知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而灵活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决定着你在考场上能够获得的分数的上限。
 参考书学习 

厦大已经不再公布官方参考书目,根据各个机构的推文及上届学长姐的经验贴,我将参考书分为三个级别:

必看+必背的书:《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广告心理学》《广告学概论》《范式与流派》(这本书在备考前期看可能有点难,但厦大真题比较爱考的三大学派在这本书里讲得很详细深入)

需要阅读+背诵重点章节的书目:《网络与传播》(厦大真题爱考学界热点,这本书一定要通读一遍,可以适当背诵重点章节的小标题和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中国新闻传播史》(这两本书可以只读厦大爱考的重点知识部分,要是时间来不及只背觅游发的资料也是可以的)

三级书目:《品牌学概论》(跟广告学结合学习,重点名词需要掌握,比如24年真题考过的“品牌态度”“品牌意识”等)《外国新闻传播史》(考得不多,可以直接背诵觅游的名词解释)

一点提醒:厦大考察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且随机性很大,像中外新史、广电、报编、公关这些科目无法判断下一年会不会考察,考察比例是多少,所有备考的时候即使没有时间去完整地看参考书,也一定要熟悉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这个可以跟着觅游小班的划重点课程,也可以根据厦大历年真题自己梳理),把自己打造成“六边形战士”,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更好的完卷。

 备考时间线 

我专业课的备考时间安排与觅游全程班保持高度一致。

3-6月:阅读重点书目+整理框架+整理笔记

读书:这个阶段算是新传考研的入门阶段,每天的专业课学习任务相对比较轻松,最重要的事是阅读上述必背的重点参考书目,可以结合觅游带读课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一来可以培养你对新传学科的兴趣,二来也能为你后来的背诵打下基础。

框架整理:读书的过程中可以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可以参考觅游或者网上学长姐们整理出的书目框架,在此基础上填充细节,形成你自己的最终框架,它不仅可以让你清晰学科的知识架构,更能够帮助你后期的背诵和答题。但要注意的是,框架宜简不宜繁,不要把书上所有细枝末节的知识都搬到框架上来,这反而会加重你的记忆负担。

笔记整理: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边看边去整理重要知识点,形成你自己的一份背诵笔记
但我后面觉得自己整理效率比较低还是购入了学姐的广告学笔记,所以这个方面不用苛求自己,用觅游的资料或是学长姐的资料也都是可以的

7-8月:背诵三大主要学科知识点+真题训练+实务练习+阅读次要书目

背书:暑假是备考的黄金期,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背诵传播学、新闻学和广告学的基础知识,在九月之前至少要背完一轮。

院校真题训练:觅游在七月就会开始根据你的目标院校组建小班,七月中旬开始院校带班人会每天发布历年考过的真题,一般是一到两道。最开始可能会无从下手,可以先参考各大微信公众号的答题思路,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真题训练最重要的是敢写,不是等你把知识点全部背完才能开始练习,而是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去熟悉院校的考题风格以及不断巩固知识点。(我甚至到了九月份才能勉强脱稿,完全由自己写完一道题,所以完全不用因为不会写而内耗,刚开始不会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刚开始写两道名解都要花半个小时,格式也不对

后来模拟考可以半个小时以内写完五个或六个


实务练习:这个阶段觅游的实务班也会开班,这个课程覆盖了厦大考过的绝大多数的实务类型,实务训练也会随之开始:每周发布一道评论和消息改写练习,周末发布小众实务练习如电视节目策划、广告策划等。虽然厦大专硕近两年没有考过实务,但学硕一直都有涉及,所以25的备考也应该好好练习实务,如果报了班就跟着班的节奏走,如果没有报班,可以找一两个研友互相出题+评价。实务的写作一开始确实很难上手,可以先总结每一个题型的基础模板,后续练习不断熟悉和完善模板,这样在考场上遇到了也能完整地写出来。

阅读余下参考书:可以根据近五年考题总结出重点章节,对这些章节进行阅读和背诵,同时觅游也会发许多广告学、品牌学、新闻史的资料,时间来不及或者不想看书的朋友也可以直接背。

9-11月:背诵基础知识+专题学习和题目练习+模拟考+真题训练+实务练习

基础知识:加强背诵,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在此期间完成2+n轮。此外,中外新史、广电、报编、公共等知识点在这个阶段至少背诵两轮。

专题学习:专题的学习和练习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而专题班是性价比最高的知识付费。我在去年九月之前对专题的学习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但当时我的带班学姐告诉觅游的专题班会安排好一切,所以,我的备考经验仍然是——跟着觅游走。九月初的时候会收到觅游发的专题笔记,课程会在中旬开始,在还没正式上课之前,可以自己翻阅专题笔记,大概了解每个专题都讲了什么。在专题班正式开课后,基本节奏是一周两个专题,每个专题结束后会有相应的一道论述题目的练习。只要在讲课之前认真预习专题,课中认真听(东东大羽侧影的专题课都讲得特别深入)课后完成论述大作业并根据学长姐的批改和讲评不断改进自己的问题,一直到专题结束,你会有质的飞跃。其实越往后走,你会发现专题与专题之间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比如人工智能和技术治理专题,知识点可以通用,那你在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下融合,形成自己的独特框架,这样会事半功倍。

模拟考:模拟考也是备考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反映你上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也能够为你接下来的复习提供方向。觅游全程班一共有四次模拟考,两次通用、两次针对目标院校。我的建议是全部参加,第一次模拟考会在八月下旬,考题是学科基础知识,它可以检验你整个暑假期间的背诵成果,更重要的是,从这一次开始,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能够完全独立地写完一整套卷子了。院校模拟考更为重要,它是手写答题,最后一次还有密封袋和纸质试题,完全还原了考场上的场景,且院校模拟考试题目是由院校学长姐和觅游各位讲师共同完成的,针对性比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能最大程度上反映你的水平。我在做院校模拟考的试题时,会记录每道题所用的时间,如名解用时29min,我就会在试卷末尾标记,这样方便复盘的时候快速看出你哪种题型超时了,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改进。

第二次院校模拟考的纸质试题
同时,除了觅游的两次院校模拟考试之外,我还用22年和23年的真题自己模拟,自己找公众号的真题解析进行批改和框架优化。在模拟考甚至是正式考试,我都始终相信“完成大于完美”这一原则,首要目标是写完卷子,其次才是打磨小标题和语言。模拟考试写不完很正常,不会写也很正常(我在正式考试之前只有最后一次模拟考是勉强完卷的),总结写不完、不会写的原因,在下一次改进才是最重要的,更不要因为比别人分数低而焦虑,毕竟,正式考试的你一定比现在的你厉害很多。

第一次模拟考的最后一道论述只写了两个点

真题和实务:与上一阶段节奏一致,但可以逐渐训练脱稿写作的能力,在11月份争取完全脱稿。

12月:心态维稳+模拟考试+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12月对于我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个月,天气的转凉、止不住的咳嗽还有背不完的肖四。

黎明之前的黑夜最难熬,所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要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心态还有坚定上考场的信念。

最后的20来天,可以再把背过的基础知识过一遍,把以前整理过的答题框架和论述优秀作业看一遍,回顾之前做过的真题,完成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最后再形成自己的“考前一页纸”(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答题框架也可以是案例,把你最担心的整理到里面,进考场之前看一遍),这些内容不一定都能完完整整地看完,但只要是你看过的,在考场上一定能够记起来。

我的“考前一页纸”

没有一个人敢说在上考场之前是把所有知识都掌握了的,在考场上你一定会遇到没准备过的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当然是灵活调用背过的知识点,从练过的题目、听过的课程中寻找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突破点。比如去年厦大334最后一道考题“如何构建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体系”,这个话题其实是去年学界热点议题,但我没有复习过,所以当场脑子一片空白,但我在看了时间只有30分钟之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最后运用“WWH”的答题框架并结合侧影学长最后一节课所讲的传播学的出路问题完成了我的作答。我不确定这道题老师最终给了我一个怎么样的分数,但从334总体得分125是专业课一最高的情况来看,我这道题的分数应该在及格分以上。

专业课备考注意事项:

专业课备考我认为总体来说不算复杂,只要一直跟着觅游走,知道每个阶段应该干什么,按部就班的来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虽然厦大的考题越来越细节,比如23年真题“媒介素养的发展历程”,24年的“卑鄙世界”指数,但在备考的时候还是首先要遵循“整体大于局部”的原则,要分清主次,先把必须要会的知识点掌握牢固,再去慢慢掌握细节知识点。退一万步讲,即使在考场上遇到了不会的知识点,也可以按照你所背到的基础知识大胆地编。

每日计划:在考研期间我坚持写每日计划,它可以帮助你清楚你当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能够提醒你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每天完成之后打的勾勾会让你很有成就感,给你一个正向反馈。不需要细分到哪个时间需要干什么,只要列出早中晚各自的任务,让自己明白就可以,在计划本空格处还可以画出“重要-紧急”四象限,优先完成每天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被学姐夸过的每日计划~


关于复盘:复盘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也很重要,我一般是一个月进行一次大复盘,主要是总结上阶段干的事情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提出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的解决方法。

每月复盘和下月规划


关于练题:一定要重视练题,不管是真题还是专题论述大作业,它们能帮助你一遍一遍巩固知识点,能让你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快速反映出答题框架。每练习一道题目可以在批改过后自己再整理一遍框架,找出该题的所有答题角度还有能用的理论,这个做法可以强化你头脑中的基模,在拿到与之相关的题目时,可以快速调用,这可以帮助你在考场上节省大量的时间。

整个备考期间写完的答题纸

考前对写过的真题进行的框架训练


真题训练后自己整理的框架




公共课我的备考经验是吃“百家饭”, 我在前期不太了解公共课备考情况的时候激情报名了某机构政治和英语的全程班,然而事实是每个阶段应该跟的老师不一样,全程只跟着一个老师学习的话很容易造成思维的局限。比如政治我前期跟徐涛中期跟腿姐后期背肖四,英语则是不同题型跟不同的老师。


 政治备考 

由于我高中时是理科生,高中政治只学了一学期,出于对政治不过线的担忧,我在七月份就开始了政治的学习。


7-8月:徐涛强化课,强化阶段政治的学习压力并不大,我甚至把它安排在每天图书馆闭馆前的一两个小时,把它当作一天的休息时间。在前一天看完课之后第二天就要完成1000题相应章节的练习,以巩固前一天学过的知识。


9月:强化课看完,这个阶段可以进行1000题马原、毛中特部分的二刷,把不会的知识点再去过一遍,但是注意,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回去看课了,比较浪费时间,结合答案和核心考案进行理解。


10月:腿姐技巧班,腿姐的技巧班有时间的话建议完整跟下来,时间比较紧也建议跟一下马原和毛中特部分,对于像我这样政治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是很有用的。也可以边看边进行1000题的三刷,验证腿姐的技巧是否适用。


11月:这个时候市面上的押题卷都会出来,要是想要最后选择题得高分,建议把市面上能买到的纸质题目都做一遍,肖八肖四、徐六、腿四、米六米三等等,把模拟题全部做一遍并认真订正(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选择题至少可以达到35分以上。


12月:12月最最最重要的事是背肖四大题,背肖四大题不是说你到了考场一定会遇到原题,而是作为你答题的素材,让你到了考场上有话可说。肖四大题会存在背了就忘的情况,我当时是结合苏一老师的肖四大题框架背的,会轻松很多。背诵时也要利用好短期记忆,我考政治的前一天晚上在酒店狂背肖四,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一点,进考场前也还在背,最后在考场上每道题都能有印象并按照“点默析”的结构写出来。


 英语备考 

英语我的个人情况是四级555,六级473,大学期间没怎么认真学过英语,但高中的英语基础还在,所有整个英语备考算是比较轻松。


背单词(整个备考期间):背单词可以说是英语备考最核心的任务,考研英语特别是英语二对语法知识的要求不高,所以能看懂单词基本就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背单词这件事就是不断重复就行,不用去搞一些花里胡哨的背单词方法,也不要去听单词课,用一个你顺手的单词软件比如不背单词、墨墨,前期每天背100个新词,跟着APP任务复习学过的词,不断滚动。按照这种方法,我从2月份到考前背了至少五遍。


阅读题训练(6-10月):从6月下旬开始,我每天下午花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做一篇阅读题,做题流程大概是这样:计时做-查单词-检查选项-对答案-全篇翻译-听唐迟讲解课。这样的流程比较耗时,但它跳出了做一道题就是一道题的思路,是对你时间把控、单词熟练度和翻译能力的全面提升。阅读真题可以交叉着做,比如考英二可以先做英一的真题,考英一的也可以做英二的题。


小三门(9-10月):英二的小三门题量少,题目简单,所以在开始刷真题的时候可以先做英一的真题,我的刷题顺序是完型填空-七选五-翻译。由于我高中的时候就比较擅长完型填空和七选五,所以这两个题型我基本上是吃老本+看做题技巧,而英二的翻译只要单词背得熟练,也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这里推荐我当时跟过的老师:完型填空-易熙人老师、翻译-唐静


作文(11-12月):作文有两种准备方式:一是整理自己的作文模板;二是直接背押题范文(大小作文至少各十篇)。这两种方式我都尝试过,最后选择直接背押题范文,因为整理模板这件事对当时的我来说性价比太低,而背诵这件事对于我来说会轻松很多,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


模考(11-12月):刷真题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留下3-5套最近几年的真题,在11月中下旬的时候每周进行一次全真模拟,最好是挑周末进行,并在接下来的一周完成这套真题的订正。模考一定要计时,也一定要写作文,完完全全按照考场的要求走,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模拟考中找出自己还不熟悉的单词,不会的题型,对其查漏补缺,这样才能在考场那种高压环境下稳定发挥。





 1、关于笔记/背书 
做笔记和背书都要摈弃“完美主义”,不要过分逼迫自己一定要做一份完美的笔记或者一定要在背书的适合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我的经验是,即使在前期没有整理自己的笔记,用觅游的暑期讲义直接进行背诵也是可以的——觅游的暑期讲义内容非常全面,纸张和排版也很舒服,背诵的过程中不会不舒服。背书我了解到的大多数考研人用的最简单的滚动背诵的方法,一天背一章,背完一本书再从头滚动,这个方法在前期可能会背了就忘,但从第三遍开始,你会神奇地发现知识已经开始印在你脑子里了。


 2、关于经验贴 

不要盲信经验贴!你可以参考、可以将它作为你的提醒,但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每天学习13个小时能考上,有的人每天学习8个小时也能考上,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快乐学习,稳稳上岸。


 3、关于心态 

其实,在决定考厦门大学新传以后,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我都觉得自己考不上——本科双非的出生、写得没有小班同学好的论述题和模拟考。我的心态在整个备考期间反复崩溃和重建,最焦虑的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失眠,甚至有一个晚上完全没睡着。我克服焦虑的方法是“如其所是”,即让它发生,我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睡不着就起来背书,不会写题就先去看别人的优秀框架。去做让你焦虑的事是克服焦虑的最好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安排休息时间,让自己喘口气。我们不是机器,没办法每一天都能保持很高的学习效率,学累了可以适当给自己放个假,去看一部电影、和好朋友吃一顿火锅或者去公园骑行,都能很好地缓解备考时的压力。


 4、考场上不要轻易改答案 

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从小到大,我吃了无数次亏,才终于在考研的考场上学乖。政治的最后两道多选题、英语连选三个B的阅读题,我都差点因为一念之差而修改答案,差点痛失6分。其实开考之后的一到两个小时,你的头脑是最清醒的,这个时候写出的答案正确率是最高的,所以,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在正式考场上千万千万不要随意更改答案。



12月24号出考场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完了,不会写的专业课,看不懂的英语文章,仿佛这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但到我落笔的这一刻,我已经收到了来自厦门大学的拟录取通知。回首我备考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即认真背书、认真练题,认真对待每一次全真模拟。


最后,借用侧影学长的话送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前方道路拥堵,但你仍在最优道路上。

我们,海边见!


作者 | 觅游学员J13496
编审 | 铃子

排版 | 红红











我知道,你“在看”



觅游新传考研
新传考研权威公众号,专注于新闻传播学考研。 深耕新传考研辅导8年,硕博团队500余人,每年辅导学员上万人。 遇见觅游·遇见幸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