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万物生长,鲜花用盛放宣战严寒;书,野蛮生长,我们用经典抵抗虚无。
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正是读书天,正是我们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呈爆炸式增长,人脑每天接收海量碎片化信息。这种信息洪流容易导致思维日益浅薄,丧失深入思考的能力。而经典著作,恰似思维的深度拓展器。
啃读经典,是打开新传思考之门最合适的钥匙,希望你在备考之初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从这些书中培养起新传思维。
新传考研第一步:
读书,从钻研啃读开始。
最好的备考状态是什么:
专注阅读,深度思考。
阅读几乎贯穿于我们整个备考周期,你每天大部分的复习时间都放在阅读上:读参考书、读论文、读新闻热点…随着考研初期到暑假再到冲刺,你要经过把参考书从厚读薄、再从薄读厚的过程。因此你在阅读中的理解分析能力,直接决定了你的复习质量和效率,也就直接影响到你的考研结果。你现在试着从繁杂的备考资料中解放出来,从背书、背概念、屯资料的机械式复习中判断重点。要知道学习的效率不是由翻书的速度和资料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思考的深度和层次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化繁为简,专注于对自己思考理解能力的训练,从阅读一本好书开始,从好好阅读一本书开始,在深度阅读和思考中,习得专业知识,构建你对这个学科的网络式认知。尤其是对于“一战考生”或者“跨考小白”来说,读书是帮你看清前路的最佳方式。带读经典,是觅游首次引入新传考研备考中,并且也是觅游一直以来坚持践行的教学项目。新传考研读书月也延续到了第十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举办了公益带读100+场,累计汇集新传学子30万余人。今年也已经举办了1期,小伙伴们除了收获新知,更是发现了何谓学习,何为思考,让学习成为一件更为积极主动的事情。每一年都力求用这种踏实的方式,帮助更多小伙伴们进入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大门。传播学是新传考研的基础,也是我们这门学科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市面上的经典传播学教材很多,但大多严肃枯燥,甚至对很多小伙伴起到了“劝退”效果。李彬老师可谓是传播学界的“诗仙”,这本书浪漫诗意的笔触让枯燥乏味的理论顿时生动起来,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等大师仿佛坐着筋斗云向我们走来,丰富殷实的案例为抽象的理论骨架注入血肉。这本书精湛的文笔虽然会让你怀疑自己是在看一本小说,但作为一本入门性质的经典读物,它的信息量却是巨大的。
《传播学教程》是学界泰斗郭庆光老师编写的经典教材,也可说是传播学最经典的教材,在新闻传播学学科中也是罕见地会被期刊论文引用的教材,而且其被引次数冠绝新闻传播学类的所有教材。
这本书是一半以上的新传院校招生指定参考书,这本书是所有新传考研人绝对绕不开的一本书,对于初学传播学的同学来说,这本书阅读有一定的难度。
在考研队伍中,也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丹爷在手,理论我有。”陈力丹老师就是新传考研学子备考复习阶段紧紧抱住的一座“大山”。而陈老师本人,也以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敏锐不间断的学术审思,成为新闻传播学界鼎鼎有名的大学者。陈老师的论文、著作广泛被引用,为我国“万引学者”之一。1981年,陈老师就配合沈如钢老师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讲课,算起来,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而《新闻理论十讲》,亦源自陈老师的课程讲演录,在囊括了基本的新闻理论知识之外,也涵盖了其对新闻学的思考。可以看到书中有许多插图;再仔细阅读一下,亦会发现其语言风格平易近人,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直白生动,其中穿插的大量案例,更是协助我们领悟新闻学理论的好帮手;倘若你深入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其实非常丰富,可谓深入浅出。
在我们的常识中,我们日常使用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只是随web2.0的发展而到来的产物,但是,汤姆·斯丹迪奇却指出,社交媒体在人类传播史上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从西塞罗和其他古罗马政治家用来交换信息的莎草纸,到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期间印制的宣传小册子,过去人类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主导了信息的散播几十年后,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交媒体重新变成人们与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并推动公共讨论走向一个新的模式。汤姆·斯丹迪奇由此提醒我们,历史上的社交媒体其实跟现代社会的社交媒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正是这样一本书,非但为我们开辟了另一种看待媒介发展的视角,而且整本书读下来,你会发现,新闻史可以是、也应该是趣味十足的。
看到《娱乐至死》这本书的时候,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娱乐至死”而不是“娱乐致死”呢?“致”,从字面意思会被解读为:娱乐本身是致命的,是一个危险的东西,我们应该反娱乐。很多人用这个词来指责现在的媒体娱乐化、内容低俗化,电视媒体没有起到引导大众价值观的作用。但是《娱乐至死》这本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批判的并非娱乐本身,他所批判和警惕的,一是人们在娱乐中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二是对“一切公众话语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担忧。希望看过《娱乐至死》的各位,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一种理性平衡的生活,提升个人媒介素养,对娱乐有一种全新的审视。同时我们也希望以小见大,从传播学里常考的媒介环境学派入手,带你探秘有趣的传播学。只读一两本参考书是解决不了建构学科体系和学科框架的问题的,觅游带读其它经典书籍,才能帮你们多读一些呀。读书的目的是训练思考力,我们带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让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知识。大部分人的备考状态就是翻书合书,学了多少自己也不知道,学了什么也是懵懵懂懂,一回忆发现啥也没记住,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是不是不适合考研,陷入挫败中。咱们每天带着问题读书,帮你在读书中直击重点,激发你更多的思考力,你能真正收获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今年,我们为大家配置了来自武大、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大、中传等学长姐作为带读人。学长姐们将运用自己的专业功底,带领大家解决阅读和学习中的疑惑,迅速掌握书中的框架和核心知识点。从更宏观的视角和更深入的分析对知识进行解读,为你提供思考问题的多元视角,拓展你的思维边界。每两章群带读结束后,会安排一节视频讲解课对前两章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大家回顾重点内容,学会应用知识。在觅游的读书社群中,不仅有能够为你答疑解惑的学长学姐,还有和你一起坚持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成长的小伙伴。在一天天坚持中,让读书思考成为你的习惯,这个好习惯最终会带着你敲开理想院校的大门。将读书思考内化为习惯,这会成为你们最后打开神殿门的钥匙。从2013年起,全国新传院校的真题画风大变,从重记忆到重理解。花了大半年时间把参考书啃了两遍,结果发现真题还是上不了手。除了基础理论的考察外,新传院校的真题将更多的比重放在考察你是否具备灵活运用知识分析热点问题,甚至对理论进行思辨、批判的能力。最后使我们脱颖而出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更是我们思维的灵活度和活跃度。从阅读这两本书开始,从一个个思考题开始,锻炼自己的理解力和思考力。在带读过程中,更有学长姐提供更宏观的分析视角和更深入的知识解读,拓展你的思维边界。有了高维的思维,面对千变万化的考研题目,我们也能做到灵活应对。以下为觅游小伙伴每日做图和笔记我们会鼓励小伙伴们自己做笔记,但觅游学长姐还是为大家准备好了一份干货满满、草料充足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由带读学长姐合力撰写。内容从基础知识到拓展知识,从名言金句到论文推荐,从真题解读到课后思考,不一而足。不过,为防止大家的偷懒想法,我们为获得笔记设置了相应的条件,奖励给那些每天认真坚持打卡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