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到底应该如何管理?

文摘   2024-10-28 08:03   北京  

不合格品到底是啥呢?


官方的定义是这样的:

—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或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

直白点说,就是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虽然大家都知道不合格品,但管好它却是不容易呢。

就连这几年汽车行业特别热的BIQS的第一个模块,就是告诉供应商要管好不合格品。

到底有多难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流程这东西很有意思,什么东西一和流程搭边,就显得“高大上”了!

我们想着简单的东西,也就变得复杂了!



上面就是常见的不合格品的管理流程,包括:


1 . 合格/不合格品的定义和识别

2 . 合格/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记录和处置

3 . 不合格品遏制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还不怎么复杂?

那再来看看相关的管理文件!


注意,每一个小框框,都要编一份文件哦!


二、不合格品的定义、理解和识别


下面是一只漂亮的瓷碗。


咱一般老百姓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应该还不错。

不过呢,如果让专业的检验员来看,他可能觉得小红框框出来的地方图案太直了,不符合要求,应该算个不合格品!

你看,不同的人,同一样的东西,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判断结果。

这在工厂里面是不允许的。


所以,这就需要标准化的、清晰完整的合格/不合格定义


1 . 缺陷名称

2 . (不)合格标准,最佳形式,最好能图文并茂+量化标准

3 . 处置方式,如报废、拆解回用、返工、返修


定义好之后,只有编这“定义”的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如何让大家都知道呢?


这就需要培训了!让员工准确理解对应的定义并能够准确的识别对应的合格/不合格。

通过标准化定义、相关文件等有效配置、有效的培训(BIQS-24培训)

培训完可不一定就有效果哦,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

怎么溜呢?让受培训的人去识别呗,看看能不能挑得出不合格品。


大型挑选现场

挑选出不合格品后,我们接下就要对付不合格品了!


三、不合格品的标识


标识一般采用有颜色的标签。


红:报废

黄:可疑/可返工返修

绿:其他明显区别于红黄的颜色,合格

这个标识上呢,还应该有一些基本信息,具体咱直接看图吧!



标识的目的是为了区分,不能让“乱分子”混入到群众中去。

不过“乱分子”多了,我们就得找个地方把它们给放起来了。


四、不合格品的隔离、记录、处置


合格/不合格品的隔离和处置,包括:


1 . 合格/不合格品堆放区域的设定

2 . 不合格品与合格品的有效隔离(包括在线和待处理区)

3 . 不合格品不能被随意取出

4 . 只有授权人员才能处置可疑品/返工返修品

5 . 实时记录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不合格品仓库围栏


最严格的不合格品隔离的原则是:

放得进去,拿不出来!

当然,对于生产线的不合格品,推荐使用电子化的跟踪管理系统进行记录、处置和跟踪,如MES系统的质量模块,并要求接班、产品切换时必须及时处置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存放区域呀,包括仓库、台桌都应该有一笔帐,清楚记录不合格品的总帐信息(可以画“正”字),以便后续的质量分析工作。


- 不合格品台桌 -



不合格品的处置呢,重点是追溯,要有相关的处理记录。


五、不合格品的遏制


我们来张图来理下脉络:


什么时候需要开始遏制?一般触发质量报警(内部或外部)

内部:来源于生产线的质量报警;

外部(供应商):来源于供应商的质量报警

外部(顾客):来源于客户的质量报警(或抱怨)


如何有效实施遏制?


1 . 需要遏制的零件集中在独立的遏制区域并好统一的、明显的标识

2 . 建立单独的遏制操作作业指导书,明确检查方法(如目视,检具,边界样品等)

3 . 判定标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和要求,并得到相关人员的批准

4 . 培训相关作业人员并保留培训记录

5 . 实施100%的遏制作业,跟踪并记录遏制结果

6 . 将遏制结果及时反馈到对应的管理层。关注点

7 . 实施遏制操作的零件,应有单独的标识。遏制检查不合格的零件也不能混入生产线的 正常不合格品中

8 . 即使是遏制检查合格的零件也不能随意混入正常生产零件中,遏制合格零件的d应有单独的授权

9 . 遏制合格零件返回时必须回到取出点或之前的工序(防止漏工序);

10 . 领导层必须审核产品遏制结果(确保追溯性)

11 . 清晰明确的遏制断点记录非常重要的


- 遏制工作表 -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在看”,以示鼓励!


革新innovation
改善无止境- 专注企业精益革新活动(TPM等)、Quality Management质量管理(QCC、6Sigma、可靠性等)、现场管理、改善理念、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知识与中外改善案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