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9周年。为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真实再现他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讲述·周恩来的故事》摄制组专程采访了周恩来和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赵炜、高振普、纪东和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听总理秘书、卫士、家属讲述与总理在一起的感人瞬间。
《讲述·周恩来的故事》中,四位耄耋老人怀着对周总理浓浓的思念,分别讲述了他们在中南海西花厅与周总理相处的难忘岁月,以及深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感往事,披露了大量感人至深、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四位老同志对周恩来总理饱含深情,讲述得非常动情,很多故事细节都是刻在当事人脑子里倾泻而出,富有感染力。该片根据四位老人的访谈,精心制作了《少年时光》《周总理的一天》《拒收礼品》《西花厅,温暖的家》《严守保密纪律》《俭朴的生活》《病重的日子》《恩爱夫妻》8集微纪录片,每集时长10分钟左右,从多个角度讲述了周总理的光辉的一生。
《讲述·周恩来的故事》总编导、总撰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军锋介绍,这是一部由历史亲历者和当事人、以口述历史形式完成的纪录片。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担任国务院总理26年,在全党和国内外享有巨大的威望。本片除第一集外,主要从日常生活、家庭生活、情感生活等几个侧面,从普通人的视角聚焦周恩来崇高的人格和风范。
口述历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档案文献研究的重要补充。张军锋表示,本片采访的四位老同志并不是身份很显赫、站在历史前台的“大人物”,而是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小人物”,他们并不是历史的决策者或直接当事人,但他们是周恩来在决策许多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的在场者、见证者,他们最熟悉的是日常生活、家庭生活中的周恩来,这些对于深入了解周恩来,了解重大历史背后的故事非常有价值。由于讲述者特殊的身份,讲述内容的权威、真实、生动、感人,该片上线后,很快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各大视频网站大流量传播,取得较大社会反响。
微纪录片《讲述·周恩来的故事》在各大平台播出后,得到广大观众的肯定和赞誉。在好口碑的背后,张军锋认为,是让观众看到了政治舞台下生活中的周恩来真实、日常的另一面,这些是观众不太了解的历史,具有一定的揭秘性。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周恩来对亲属的严格要求、保密纪律,为党和国家呕心沥血,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在重病中坚持工作,以及他和邓大姐的爱情和家庭,这些故事非常感人,令人潸然。
此外,尊重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在讲故事、设悬念、强细节、精心制作上下足功夫,也使得《讲述·周恩来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张军锋坦言,该片创作中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如何确定主题主线,周总理的一生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很多,受访的四位老同志的讲述也很精彩。微纪录片不适合展示宏大的主题叙事,网络播出的方式也要能够适合新媒体的特点,既要短平快,又要吸引人,所以该片确定以日常生活、家庭生活、情感生活等几个侧面作为内容主线,展示周总理鲜为人知的普通人的一面。而这些内容恰恰是采访中最感人、最丰富的内容,从播出效果来看,这些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对观众来说是非常受欢迎和喜爱的。
二是取舍问题。在采访之前,该片主创团队做足充分准备,认真仔细阅读每个受访者的回忆录;在采访中,每个受访者的采访都在三个小时以上,每位老同志讲述的内容都是丰富且有价值的,有大量精彩的故事和细节。一开始,主创团队曾考虑过采用每集以一个受访者讲述的方式,这样叙事比较连贯清晰,但后来发现这样编排有个弊病,会使得故事线索和讲述内容的丰富性不够。主创团队最终采用了确立几个话题,请几位受访者穿插起来讲述更有吸引力,比如《周总理的一天》《严守保密纪律》《病重的日子》。关于该片集和集之间的关联,张军锋介绍,他把握“由浅入深、渐入高潮”这样一个创作原则。这样一来,在故事讲述上会有一个情节和情感逐渐累积的过程,如果没有前几集内容的铺垫和积累,后几集观众也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
微纪录片《讲述·周恩来的故事》的积极探索,对于当前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平台讲好党史故事和中国故事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讲好党史和中国故事,应该怎样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带来了经验和启迪。
监 制:史 杰
轮值主编:李秋红
责任编辑:王小溪
后期编辑: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