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刚于1月29日(大年初一)晚播出的《春满东方·好巳花申2025东方卫视春晚》,融海派、沪味、文旅、国潮、非遗、都市等丰富元素于一炉,视听惊艳而又底蕴深厚的精彩作品,吸引了无数眼球,呈现出上海独树一帜的海派风范、魔都气质以及人文胸怀。
春节,无疑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晚也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春节记忆。东方卫视自制的《春满东方》春晚IP已于大年初一与全国观众见面。五大平台联动直播,其中抖音端直播热度当日达5088.7万,居当日所有省级卫视春晚前二。微博主话题#东方卫视春晚#累计阅读量近101亿,增长量突破10亿。抖音平台上,晚会相关内容累计播放量达31.1亿,多次登顶上海同城榜TOP1;在快手平台,更是多次同时霸榜热榜和文娱榜TOP1。全网相关短视频总播放量近1亿。
海纳百川,彰显沪上海派风采
作为中国与世界衔接的前沿地带,上海文化中向来有着强烈的海纳百川之胸襟、开放包容之气度。融贯中西的海派风采,一直是上海这颗东方明珠,闪耀于泱泱中华乃至世界舞台的基因密码,东方卫视蛇年春晚一脉相承了母亲城的独家气质。
全程外拍打造的《天鹅绮梦》,将西方经典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从常规剧院搬向各大上海文旅地标。当拥有百年历史的邮政大厦、饱含艺术风情的外滩美术馆、承载半部上海近代史的苏州河,遇上古典浪漫的翩翩芭蕾,城市地标与舞蹈艺术在此刻交相辉映。尤其当交响乐奏至高潮,浦东美术馆镜厅的玻璃上同时倒映出天鹅舞姿与外滩夜景,海派的魅力被具象化了,海派文化经艺术编排成为了一幅经典的画面,令无数观众心醉。
《中国色》本是上海民族乐团出品的一台创新国乐,东方春晚开放性地邀请克罗地亚旅游形象大使、大提琴演奏家安娜加入,通过中西乐器的融合演绎,诠释五彩斑斓的上海色、万紫千红的中国色。深沉抒情的大提琴拉响时,音乐彷佛流淌在摩登现代的陆家嘴上空,而当古朴雅致的萧、二胡、琵琶逐一加入后,时空从上海张园、黄浦码头逐渐扩大到北京天坛、江南水乡,及至祖国大江南北,多种器乐汇聚成一首赞美盛世华彩的宏伟乐章。西洋乐器的加入,更加凸显了民乐音色的听觉美感,给中式古典意境的作品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意趣。
过去半年,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的热度居高不下,乙巳蛇年恰巧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当中国年成为世界年,连埃及众神都忍不住想要过春节。《博物馆新春夜》讲述了埃及众神模仿春节民俗,却因文化差异闹出许多笑话的趣味故事。节目中古埃及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碰撞,既是春节影响力加强的表现,也是东方卫视春晚海派风范的彰显。
个性新潮,一览魔都多姿年轻态
魔都之所以为魔都,年轻态、个性新潮、包容万象,是它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不可或缺的城市气质,东方春晚在3分半的开场片《开往春天的光明列车》中开宗明义地呈现出这一特点。当TOP登陆少年组合唱着青春洋溢的歌曲,与“春满东方”线列车一同穿梭于外滩、豫园、武康大楼等地标时,窗外闪现的是绅装骑行、无声disco、宠物友好、街头brunch、二次元等充满上海特色的年轻态元素。一切个性、前卫、新潮的自我表达,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都能寻求到包容与支持,这也契合了晚会“你,就是上海!”主题。
上海同时也是一座“爱乐之城”,受年轻人青睐的音乐剧与承载传统文化的戏曲每天都在城市各个角落上演,行情火爆一票难求。东方卫视春晚请来音乐剧大咖阿云嘎与越剧名角裘丹莉同台合作,越剧婉转柔美的唱腔与流行乐的通俗奔放和谐绽放于《千年梦缘》,古典与流行的交织为越剧带来更丰富的品味层次。这种年轻态的创作手法、跨界合作的开放心态,有助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播与焕新。
《魔都少年魂》是由钢筋水泥少年团带来的咏春表演。东方明珠下、陆家嘴“四件套”旁,这群平均年龄不过十岁出头的少男少女,已能融汇传统武术咏春与现代街舞技巧于一身,在未来都市感拉满的光影特效与跌宕起伏的鼓点节奏中,挥斥方遒着咏春的刚劲、街舞的动感,蓬勃的少年生命力挥洒于城市地标间,更加凸显上海的年轻态与时代生机。
洞察社会,品味申城人文情怀
一台成功的晚会,给观众带去欢笑就够了吗?东方卫视春晚制作团队的初心显然不止于此。经过多轮严格筛选、精心打磨的语言类节目里,藏着他们洞察社会发展、捕捉时代脉搏、触达群体情绪的深思远虑。
手机成瘾是绝大多数当代人的都市病,我们和APP相处的时间或许已经超过了家人朋友,假如那些日日流连的APP有了人形,会对我们这些主人说些什么?喜乐短剧《SHE的APP》就从这个创意出发,大开脑洞揭示现代科技利用人性弱点不断抢夺注意力与金钱的真相,同时温情劝慰大家,切莫太过沉迷虚拟世界,真实的人生路并不在电子屏幕内。
手机为何就那么吸引大众?购物直播间恐怕是元凶之一。当“买买买”成为了情绪抚慰剂,“123上链接”掌握着每个人的钱包开关,商品的真实价值早就模糊不清。李川、张维威带来的喜乐短剧《疯狂直播间》,融合了霸总、直播间两大热点话题,前者负责夸张化的油腻搞笑,后者讽刺了带货行业里的种种作秀、高溢价“乱象”。
新兴产业总是难免伴随着噱头大于实际、规则不健全、品质参差不齐等现实,直播间如此,短剧行业也是如此。《白蛇转不起来别硬转》中,小品名角宋小宝携手短剧女王李沐宸,通过趣味改编白蛇传,辛辣又不失诙谐地调侃了劣质短剧表现手法的扁平粗暴。当故事内容只剩下爽、打脸、反转、重生,逻辑与思考全都抛诸脑后,同样被放弃的还有对观众智商的尊重。
这些语言类节目,无一不是紧跟时代热点、透过网络表象、敏于批判反思的优质创作。东方卫视用饱含人文关怀与都市温度的创作态度,将浸透笑点的深度思考带进春晚舞台,为晚会拓宽了不少品评空间。
怀旧更新,漫步东方一路繁花
挥别甲辰龙年,迈向乙巳蛇年,每逢辞旧迎新的时光节点,总是难免令人唏嘘动容。不仅是刚过去的2024,在过去几十年间上海成就了全球瞩目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辉煌战绩,里头凝聚了上海数代人的青春风华与心血汗水。翻阅时光相册,与观众一同怀旧、更新,同样也是这次东方卫视春晚的旅程目的地。
《张三的歌》在柔软追恋的曲风当中结合了精巧的舞台编排。当演唱者丁禹兮边唱边漫步于舞台上时,卖茉莉花的女孩、手提大哥大的生意人、修鞋磨剪子的小商贩一一与他擦肩而过,上世纪的上海市井画卷就此缓缓铺展于观众面前。随着大屏幕上同一家庭时隔数十年的今昔对比照释出,上海的城市变迁、上海人民经历的光辉岁月,都与音乐一起深深触动了屏幕内外观众的心。
说起老上海,老弄堂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就不能不提。由黄奕、李传缨等带来的小品《欢乐美发店》,围绕一家经营多年的弄堂美发店展现上海市民的浓浓邻里情。平日里有“精明”的一面,关键时刻上海人内心深处的热情、真挚也绝不缺席,正如小品戏核“陪伴才是真爱”彰示的,弄堂岁月虽然已离大部分人远去,但老上海的真情品格永远都在。
与城市一同变迁的,不止有石库门老弄堂,还有沪语电影。作为华语电影宝库中小众但璀璨别致的影片类型,沪语电影经历过记录90年代炒股热的怀旧经典《股疯》,迎来了充满上海腔调的近期佳片《爱情神话》,如今很快要跟随《菜肉馄饨》重新出发。《沪语电影喜相聚》节目中,东方卫视非常有心地请来了《股疯》《菜肉馄饨》的共同主创潘虹、王汝刚,以及周野芒、茅善玉、王琳等其他《菜肉馄饨》上海籍演员,大家在说笑逗趣中对沪语电影献上了诚挚敬意与滚烫祝福,相信在未来不久,还会有更多经典加入到沪语电影的大家庭中。
2025东方卫视春晚是一道融合国风与海派、传统与年轻态、视听享受与人文思考、怀旧温情与起航动力的文化盛宴,充分展现了春晚在寄托国民情感共鸣、焕新发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风貌方面的重要作用,折射出了上海锐意进取、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为提升上海人民文化自豪、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东方卫视供稿)
监 制:史 杰
后期编辑:张庆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