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聂道教研组的资深老师,桂老师参与到了聂道2022版系统课及相关课程的研发;参与聂道网校N0-N3系统课研发,并主导相关课程资源(教材、课件、题库维护、作业讲解视频)的制作与审核。
除了教研工作外,桂老师在授课时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桂老师巧用情景创设,将围棋知识、生活趣事、文化典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每堂课都张弛有度的同时,极大地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在黑白的世界里稳步前行,畅想黑白博弈之趣。
围棋与我
说起我与围棋的缘分,说起来还真有些特别。高中那会儿,我特别痴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门心思就想研习一门国艺,再三选择后,最后还是觉得对围棋最感兴趣,便一头扎了进去。
我学围棋的时候,围棋的学习资料非常稀缺,像《天元围棋》这样的栏目,是我为数不多的能得到高手点拨的节目,那时候每一期我都端坐在电视机前,如饥似渴地听取高手们的讲解,同时还靠着阅读众多围棋书籍,靠着自学慢慢摸索,就这么一路坚持,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也已经是业余1段的水平了。
我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我依旧对围棋保持着热爱,不仅毕业论文是以围棋为主题,自己的棋力更是稳步提升,到了研究生时候,我已经成功升入了业余5段,并在昆明开启了兼职教棋之路,从我第一次登上讲台开始,如今已有11个年头了。
围棋不仅给我带来了新的人生路径,对我的性格影响也非常深,甚至可以说是实实在在重塑了它。上学的时候,我的性格有些怯懦,遇事总是没有主见,习惯于听之任之。可学习围棋之后,我渐渐参悟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局部该退让的时候退让,但从整体布局来看,必须得维持均衡,到了关键时刻,还得果断反击,强硬一些,就这样,我慢慢变得勇敢、坚毅起来。
而我在聂道无论是教研还是教学的日子里,我都想把这份对围棋的感悟传递给孩子们,不论是围棋传统文化的部分、还是对人的塑造的部分,对孩子们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我也希望能将我国的围棋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01
采用逆向研发课程的方式,帮助学员考级
由于我的专业与教育及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因此来聂道之后我有幸参与到了教研的工作当中,刚开始我主要针对课程体系的表现形式进行优化。之后我便被调到了网校业务部任教研主管一职,负责搭建网校的围棋课程体系。
很快我发现,聂道的网校业务优势很突出。这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专业性上,一方面是因为以职业棋手樊老师领衔的专业团队主导研发;另一方面则是聂道沉淀27年的教学底蕴,这个课程体系的建立有无数老师们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老师甚至有培养出世界冠军的教学经历,这些经验汇总在一起,是一份无价的教研财富。
尽管有着诸多帮助,但网校的课程体系搭建仍旧耗费了老师们的诸多心血。
众所周知,网校课程和线下课程有着很大不同,学生对信息量的需求更大,且老师主要是单向输出信息,信息密度相对较高,这对课程节奏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网课的节奏与现实授课有很大不同
既要让孩子们听得懂、又要让孩子们能一直听进去,想要设计这样的课程并不容易。并且考虑到好多孩子学完网校课程后都会去参加级位或段位考试,我们一开始制定课程的时候,就锚定了一个目标:帮他们快速学好,顺顺利利通过考级。
于是,我们基于以前直营校的体系加以改动,采用逆向研发的妙招,先收集来自各地考级的成千上万道题,接着按知识点分类,再仔细统计各知识点题目的占比与重要性,把占比高的知识点当作根基,编排新的课程,依据知识点的递进关系敲定主题,一步步完善课程编排。
除此之外,要想让学生学得好,配套资源也得跟上。我全程参与了练习题的研发,并为练习题撰写详细解答,还参与讲解视频的制作与审核,并且会根据不同老师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件。
比如说,有的老师擅长讲文化内容,那就多给他加点相关素材;要是有的老师讲课细致、更为深入,那就相应提高复盘和练习的内容占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02
重视学生反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线上教学优势明显,一方面,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和孩子只要家里有网、有手机,随时随地就能上课,再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也更雄厚,授课老师要么是职业棋手,要么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业余高手。
而且,我们一直都在探寻网络教学各个阶段孩子的最大公约数,依据孩子的共性特点设计课程、编排教学资源,让孩子学习起来更有效率,进步得也更扎实。
就拿N0-N3阶段的课程来说,目标很明确,就是帮孩子夯实基础,让他们系统学习围棋知识与技巧,顺利入门,为后续的考级、考段做好铺垫;到了N3阶段,就开始教孩子下整盘棋,让他们真正领略围棋的魅力,学会实战;而 N4、N5及更高阶段,则是以教知识为辅,把重点放在复盘上,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予精准指导,助力他们棋艺更上一层楼。
在聂道线下决赛中,指导孩子的桂老师
我一直觉得,有些课程要是存在揠苗助长的毛病,知识不成体系,孩子就会越学越迷糊。所以,我们编排课程、构建体系的时候,就奔着一个目标:让每个知识点都能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体系,融入孩子的知识网络,让他们学得扎扎实实,能实实在在运用到实战中,学习过程中有满满的获得感。
除了研发课程系统外,我也会带小班课,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依据学生的反馈来完善教学体系。比如说,起初有部分课程内容对孩子来说太抽象,就拿“打劫与禁入点”来说,孩子们理解起来费劲,后来我们就弱化这类内容,把孩子容易掌握、具象化的内容,像常见的吃子方法,作为重点来讲。
还有录制习题讲解视频的时候,最开始我们是16道题放一个视频,孩子们说操作起来特别不方便,后来我们就改成每题单独录视频,方便孩子查看相关的指导内容。
目前,我们的教研和技术团队还在持续优化App的操作,为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保驾护航。
更重要的是,作为教研老师兼带班老师,一线教学的过程让我更了解孩子的特点。我深知孩子学习的时候容易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就优化题目、融入文化内容,让课程与时俱进,能最大程度引起学生的兴趣,牢牢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教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03
通过抛出问题,不断提升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在我的课堂上,我从来不会生硬地直接向孩子们灌输知识,而是格外注重引导,尽量把棋局的变化展现得清清楚楚,通过抛出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孩子自主思考,动手摆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棋局的变化。
桂老师帮助孩子们复盘
复盘课更是如此,前半节课,我会总结全班孩子几盘棋共同存在的问题,重点突出地讲解,让孩子们先找准方向;后半节课,进行全局复盘,针对孩子的思路不断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想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始终认为,围棋教学可不单单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我带过的学生里,有个孩子胜率一直不高,家长经常发棋谱来问孩子的问题在哪。一开始,我复盘后录个十分钟的视频发给家长,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后来我转变了策略,针对孩子几盘棋共同的问题,每次提炼出一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学会举一反三。这么一来,孩子的印象深刻多了,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低级失误越来越少。
学习围棋对孩子素养的提升是全方位的,能让孩子变得更专注、有钻研精神,面对问题的时候有思路、有计划,更加有条理,遇事不慌张,能教会人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始终保持理性,正视并解决问题。
最后,我想对学员们说,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不光是学围棋,做任何事都得坚持探索,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围棋体验课或备注集训参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