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围棋是分级并设有段位的,然而什么级位相当于什么棋力,段位具体又有何差别,这些有关级段位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家长。
其实说到底,家长还是想知道孩子到底学成什么样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详解一下级段位制度,不仅是现代的,包括级段位制度的演变也一并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级段位制度。
了解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才会不再迷茫。
01 古代段位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 围棋为什么会分为九段
在古代,人们会将人按照层次高低分为“九等”,《汉书·古今人物表》里将人分为九等,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奠定了古代分级制度的雏形,也即我们所说的“九品官人之法”。
围棋的九品这一说法,最早来源于三国时期邯郸淳的《艺经》,这部专门谈论汉代人们游戏艺术生活的著作为围棋的品级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该文将围棋的水平划为九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
围棋九品,你认为你到了哪一品?
只不过《艺经》这部著作早已散佚,而后续北宋的《棋经十三篇》中对其原文的复刻,让这一概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2. 围棋制度传入日本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古代中国九品的评价体系如火如荼传播的时同时,我们对于围棋的分级制度也传入了日本,在魏晋时期,中国出现了以围棋为生的人,官府专门设立部门供职业棋手任职,而更加剧了围棋的传播。
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中原战乱不已,很多中国人迁入东北或者朝鲜,北迁朝鲜的人又大量东渡日本,这也为围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另据《大日本百科事典》记载,到了大和时代(公元4-7世纪)时,围棋已经在日本皇宫和贵族之间开始流行了,这也与魏晋时期围棋的发展基本重合,那么既然要分高下,自然也要设置等级制度,而日本方面开始了自己的摸索。
3. 现代围棋分段制雏形
现代围棋段位制度的雏形,一般认为是在日本起源,当时日本围棋界有四位家元,其中最著名的是本因坊道策(1645-1702)。为了统一围棋的实力标准,他制定了段位制,其中初段段位最低,九段最高,九段同时也会被冠以“名人”的称号,同一历史时期只能有1个名人。
本因坊道策画像
古代的日本围棋制度竞争非常激烈,那时规定,不同段位棋手之间对弈是不平等的,称为“棋份”,其中差两段要让一颗子,差一段是先相先(段位低者两盘执黑,一盘执白),因此名人这个交椅,实际上相当难坐,毕竟高手之间真正的差距其实都很小。
而棋手想要上到五段以上(当时也称高段),是非常困难的事,由于段位制度被四大家族把持,因此升高段也要获得四大家族认可,如果有不认可的家族,该家族就要派出代表与想升段者对弈,这也称为“争棋”,历史上有不少名局都是由争棋产生,由于争棋引起的关注度极大,因此失败的一方往往因为心生惭愧而呕血,这也加剧了日本围棋制度的残酷性。
因彻吐血局,因为争棋而留下的历史名局
4. 中国方面的九品制度发展
上文提到,早在汉朝,就有围棋高手将围棋评价体系分为九品,但到底什么是“入神”,什么又算“守拙”呢?这种相对抽象的概念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而到了后续的朝代,随着围棋的发展,九品制的分级越来越清晰。
在清代,中国围棋有国手制度,只有当世最厉害的棋手可以被称为“国手”,国手之下也有分级制度,一般国手与之对弈时也需要让子。
只不过,中国的九品制度并未像日本的一样严格,因此围棋发展还是以个人实力为主,比如过百龄、清代的范西屏、施襄夏、十八国手等等,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清代国手黄龙士
02 当代中国围棋制度的发展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随着中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复苏,围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受到了重视,在陈毅元帅的指引下,中国围棋开始了复苏的进程。
在分段制方面,中国围棋其实也很苦恼,因为在古代,中国其实也没有专门地办过分级分段的比赛,就算要评九段?谁能评?怎么评?都是问题。
而此时隔壁的日本围棋自20年代开始,已经进行了现代化的围棋制度改革,包括段位评定、业余级位评定、相关赛事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中国围棋也决定借鉴日本的做法,统一设立段位制度。
虽然我国在1964年就有《中国围棋棋手段位制条例(草案)》,但普遍意义上真正认为中国段位制度设立,还是要到1982年的定段上,在那一年,中国围棋诞生了第一批九段棋手,分别为聂卫平九段、陈祖德九段和吴淞笙九段,这三位棋手战绩最好,被认定为九段,其余段位也分别有棋手作为该段位的“标杆”棋手出现,以便候选省队棋手定段时作为参考。
不过当时的定段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是定段赛只面向省队成员开放,二是与如今的定段赛概念有些不同。
到了1986年,我国开始设立由无段位棋手组成的定段组,定段赛正式开启,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常昊、邵炜刚等人就是在这一年成为的职业棋手。
常昊九段,被人们誉为“龙一代”的重要人物
到了1988年,定段赛面向公众开放,所有人终于可以报名定段赛了,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围棋的标准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03 家长该知道的级段位知识
1. 级位划分始于2005年
随着中国围棋的蓬勃发展,以及1998年前后包括聂卫平围棋道场在内的第一批围棋道场建立,中国围棋教育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及探索。
到了2005年,随着业余棋手,特别是孩子们的成长,大量儿童想要报考业余段位,但段位制显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因此2005年生效的《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中明确规定了级位。
其中,级位可分为1级、2级至25级,其中1级为最高级别。目前,各地区根据学围棋人数的不同,也都有自己的业余围棋制度划分,比如在围棋人口众多的上海,就分为12级,孩子们需要1级1级地往上考,但相对的,上海举办围棋比赛的频次较多,孩子们升级的机会也比较多。
2. 关于业余段位
业余段位总共分为8个等级,从上至下分别为:业余8段、业余7段、业余6段、业余5段、业余4段、业余3段、业余2段和业余1段。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业余5段就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里程碑,它意味着孩子们的围棋造诣已经足够参加各类业余比赛了,而到了业余6段,往往意味着业余的省级前三了,实力就很强了。
此外,业余8段是2022年才由中国围棋协会正式颁发的,我们以往常说的“业余8段”指的是日本棋院授予的“荣誉8段”,通常指获得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冠军。
3. 目前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差距大吗?
可以说是相当大,目前能够达到业余5段以上的小棋手,甚至是也业余6段的小棋手,通常会被认为具有冲段职业的实力,而到了更高水平,则具备了进入职业段位的实力。
比如2022年斩获业余8段的太原小伙杨宽,目前就已经定段职业。
不过职业之间的段位差距依旧很大,刚刚定段的职业“新人”,还需要在赛场上进行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淀,比如我们熟知的柯洁九段、辜梓豪九段都经历过这一时期,而大量的对局与反复的棋艺精进,才是职业棋手们得以杀出重围的关键。而每一位职业棋手,都是值得人们去尊重的。
那么有关级段位,还有什么是您想知道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问题。
有学习围棋意向的家庭,点击“阅读原文”,领取围棋体验课。
(有转载需求的媒体,请联系公众号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