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和朋友去听过一堂关于国学的讲课,老师年龄不大,特别有激情,讲课也是娓娓道来,感觉特别博学。
后来她讲到历史人物张良学习诸葛亮计谋的时候,她前面树立起来的光环,在我心里轰然倒塌。
下面的学员听的依然很认真,他们不知道这句话的破绽在哪。老师讲课又是一带而过,没有人在意,也没有人深究。
我听到了,却不能装听不到。
第二节课朋友再约我去参加国学听课的时候,我婉拒了。
张良是刘邦的得力助手,是西汉开国功臣。诸葛亮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他俩相差431年,等于从明朝万历年间到现在这么些年。
她不光弄错了人物,也理错了时间。
她一定不是第一次讲课,也一定不是第一次讲错课。
太不严谨了。
不严谨的老师不光她自己。
很多老师随口就来,只要把感恩,孝顺,大爱嵌在课程里,顺便再讲几个故事,再找几个通过学习课程收获人的发言,(最好能声俱泪下,认为自己脱胎换骨)一定会获得无数的掌声,无数的追随者。
这种课程有它存在的道理。
大部分人,没有强大的内心。
从小到大,一直被安排:年龄到了去上学,上完学找工作,找完工作找对象,找到对象,结婚。鸡飞狗跳等孩子稍微长大,发现这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年轻时你是别人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对象的配偶,是孩子的父母,唯独没有当过自己。
生活忙碌时,有没有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日复一日的生活推着你走。
反倒是闲暇时光,让人茫然失措,你不知道你是谁,你为什么抵达这里,也不知自己将去往何方。
你感受到了从来没有的惶恐。
和自己对话后那种巨大的空洞,你不知道该用什么填满。
所以四十岁前,很多人什么也不信。
四十岁后,逐渐开始研究国学,研究茶道,研究书法,研究佛学……
他要用一种东西,充盈自己的心。
有用吗?暂时有用。
真正的内心强大,不仅要在书上学,也要在事上磨。一边是见识,一边是实践。
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情绪稳定。既能诗酒歌茶,也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唯有这样,才是真的宠辱不惊,内心强大。
(地上有一点冰,也能让孩子玩的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