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大家都在屋里坐着。
姑家的妹妹悄悄走到闺女跟前,跟她说,走,带你去买烟花。
我以为是嫌另外几个男孩子太挑,吵闹。所以妹妹只带了她的大孩子和闺女去。
等买回来才知道,妹妹带闺女和孩子去,纯粹是点缀,是给自己打掩护,她买的烟花都是自己放的。
就像夏天时,一个朋友去内蒙古旅游,旅游的项目中含篝火晚会和烟花秀。
朋友以为篝火晚会和烟花秀,是当地旅游公司为了欢迎远到的客人,特意安排的。等到了才知道,篝火晚会确实是当地准备的,但是,是为了烟花秀做铺垫。
烟花秀,则是外地人买了烟花燃放,自己欢迎自己的。
大概是在城市里呆久了,束缚太多,没有草原的自由自在。也或者氛围都烘托到那儿了,需要几支加特林来给氛围做加持。亦或者是因为大城市里禁烟花,大家都手痒难耐。
总之,点燃了一堆篝火后,来草原旅游的大人,不分男女,在见到烟花的那一刻,都成了孩子。
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放加特林,场面真是壮观。
放烟花和看烟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看烟花是欣赏,远远的看,能调动的感官是眼睛。
放烟花的时候不一样,你能感觉到点烟花时打火机的紧张,能闻到烟花捻子烧着时的火药味,能近距离看到烟花在你的头顶“啪”地绽放,能看到绽放后的烟花,在你眼前一点点落下。
你不仅仅是欣赏者,也是创造者和参与者。
就像我那忙活着放烟花的妹妹一样。
她把“满地珍珠”,一字排开,一个个点着,本意是希望它们能一起喷洒珍珠,然而一个人能力有限,明明点了五个,结果能在同一时间燃放的最多三个,其余的两个还没等到开始,就自己灭了。
放完珍珠,她又放类似彩菊,却又能旋转着飞到天空的另一种烟花。
她比孩子们忙活,也比孩子们快乐。
忙里偷闲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