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长。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以及生活水平低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普遍较短。
据学者考证,不同历史时期的平均寿命有所不同,如夏商时期低于18岁,周秦约为20岁,两汉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
这些数字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存状况。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开始逐渐提高。然而,在20世纪的前50年,由于战争、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仍然较低,不到40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推广预防接种、改善环境卫生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这一时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1949年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而到了1981年已经增长到67.77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疗资源的不断增加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继续稳步提高。
200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1.40岁。
2010年,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2015年至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6.34岁、76.5岁、76.7岁、77岁、77.3岁。
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7.93岁。
2021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到78.2岁。
即将实施的第四套生命表显示:男性预期寿命从76.岁增长至78.4岁,提高2岁;女性预期寿命从81.7岁增长至84.5岁,提高2.8岁。
这意味着,未来长命百岁不再是一句祝福语,而成了再平常不过的话,毕竟,谁都可以轻轻松松活到一百岁。
活到一百岁容易,面对长寿带来的副作用,不容易。
第一个副作用是疾病。重大疾病是时间的朋友。过去的人不是不会患重大疾病,而是在还没来得及得重大疾病时,人已经走了。
现在的老年人,为什么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这么高,为什么阿尔兹海默综合症发病率这么高,为什么心脑血管发病率这么高。
因为,活的足够长,这些叫疾病的种子在充足的时间里,发了芽。
第二个副作用是花钱多。活的短,不用面对未来的老年问题,在四五十岁时死掉,不用考虑未来的四五十年吃什么,穿什么,去哪里看病,去哪里修补牙齿。
但是,现在的养老问题,成了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几乎没有一点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现在正在老去的人,是最早一批正式开始养老的人。
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他们没有石头可摸,他们却是后人的石头。
有养老金和没有养老金的人,无论是心态还是生活习惯,都差距很大。
有养老金的人,哪怕养老金不多,月月都有,就使他们多了一份对待生活的松弛感。
至于长寿,是否还有别的副作用,我目前只总结了这两条。
若是问还有没有第三条,其实也有。就是心态。这种前无古人长寿着的心态,使人在真正步入老年时有种茫然。
在人类的基因记忆里没有关于长寿的经验,只能独自摸索。
而每个人的人生,便是这样摸索的过程。
用什么方式,可以解决老年后疾病和养老金的后顾之忧,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