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日本学者认为:侵华战争扩大为太平洋战争,是因为英、美、苏等国援助中国,日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错误看法片面强调英帝为首的霸权衰落后,新的世界格局需要寻找新的“均势”,各国都被迫卷入来谋求生存
仅认识到日本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受到欧洲老牌帝国压迫,反复回忆“日俄战争”后“干涉还辽”以及“英美停贷”
丝毫不顾及日本上层对于“战争红利”的主观选择
还有“下克上”的青年们迫切希望“进步”的殷盼
二战伊始,日本阿部信行内阁(1939.8.30-1940.1.16)和米内光政内阁(1940年1月16日至同年7月22日)都表示:
不介入欧洲战事
但是德国“闪电战”和蒋府“大溃败”,让日本军部,尤其是陆军产生了“天下英雄,唯德与日耳”的错觉
况且东南亚到处是殖民地,殖民宗主国大多已战败投降,如果要夺取这些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只需德国点头
同时,日本众议院与贵族院被“大党”和“贵族”把持,许多国民都对此不满,反而对德国纳粹独裁心生向往
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担任首相的近卫文麿就利用这种不满情绪,着手进行所谓新体制运动(天皇制法西斯)
1940年7月22日,近卫文麿再度登选首相位的两个月后,与德国、意大利缔结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原本日本参谋本部一直以来都在埋头准备对苏战争,期望偿还曾经日俄战争和诺门坎战役中“十万英灵”的血债
不过第一部长田中新一在参谋本部主要负责作战相关事宜,他认为:
如果蒋介石坚持抗战,那么侵华战争就会变成持久战,为了把战争继续下去,就需要获得南方的资源,建立起经济圈
他们计划在德军成功登陆英国本土后,趁机进军南方,落实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策划
当时负责应对议会以及预算问题的陆军省军务局局长武藤章等人则希望与美国交涉,从而找到从“侵华”泥沼中脱身之法
可是日本特使刚踏入美国领土,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为了向英国和中国提供武器援助而签署了《租借法案》,
日本军部“请美调停”企划案完全破灭
1941年9月28日,美英与苏联签订协议,为苏提供军需物资,意味着原本常备军和战斗机是日本十几倍的苏联变得更可怕
在宏观层面“北上”已经没有胜算可能,在微观层面日本陆军各师团早就脱离掌控,各怀鬼胎
关东军只愿意经营“伪满洲国”,不愿意再经历一次“诺门坎”
就算要出兵,也是柿子挑软的捏,蒋和其它东亚国家正好合适
综上,甲午战争后的“军事怪胎”不能全找客观原因,“海外雄飞”、“脱亚入欧”、“东亚共荣”等影响人的主观概念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极致而不极端,简单而不简约
长按下图关注公众号
往期好文回顾
中东大局已定,中国需谨防境外伊斯兰“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