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日俄战争则是1904年爆发,其间刚好间隔了10年
日本在10年时间里通过两次大战,一步步地达成了“脱亚入欧”的目标
(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本质上是希望日本成为瓜分世界的帝国列强之一)
在甲午战争前,亚洲各国普遍都与欧洲帝国列强签署过不平等条约,有些国家甚至沦落为了殖民地
大清与日本都是在“半殖民”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国家的奋发变革——“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是对国家变革成效的一次“大考”,结果是大清朝惨败收场
表面上大清以慈禧为首的腐败集团比不过日本以明治为首的清廉集团
实际上是大清“西学为用”的方针比不过日本“和魂洋才”的战略
但即便日本获得胜利,由于俄、德、法的干涉,日本只能把在《马关条约》中得到的辽东半岛归还给大清
三国干涉还辽不仅让日本丢了面子,还极大地影响了朝鲜和大清对待日本的态度
“小日本还是比不上欧陆列强”
大清和朝鲜的态度刺激了日本国内,原本大量抱有民权主义想法的日本知识分子开始转向国权论
普通民众则认为日本政府软弱无能,擅自归还了国民浴血奋战(约有14000人阵亡)得到的土地
而日本政府之所以能够这样自作主张,就是因为没有普选的关系
如果以后再战,日本民众会被征召,直面死亡,所以必须搞普选
总之,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社会大为震动,以至于从清朝获得的2亿两白银的赔款,六成被用于以俄国为假想敌的军备扩充
189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礼,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专使出席
以李鸿章的这次访俄为契机,1896年6月,清政府与俄国签署《中俄密约》,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条约规定:当日本进攻大清或俄国领土时,两国将一致对日,该份秘密条约是非常明确的“对日攻守同盟”
并把从黑龙江、吉林两省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铺设权许给了俄国和法国的银行
换言之,俄国现在能够铺设铁路横跨中国东北地区
1898年,俄国又以清政府对日本赔款的援助作为担保,获得了旅顺和大连湾25年的租借权
以及一直延伸到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大连的东清铁路南部支线的铺设权,这部分铁路就是之后的南满铁路
从1903年8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开战前一个月为止的交涉中,日俄在辽东和朝鲜这两个问题上处于对立的状态
日本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将朝鲜纳入其势力范围,作为交换,日本虽然无法赞同俄国占领满洲,但是可以承认满洲的铁路沿线是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些交涉的内容在当时就已经广为人知,也被称为“满朝交换论”,说白了就是列强之间互相承认对方的殖民
1900—1905年,辽东的市场在持续扩大,但是,俄国却在铁路运费方面对本国和部分外国实施了差别对待
这让英、美、日三国都非常不舒服,额外补充一些背景知识:
日俄战争中给予俄国财政援助的是德国和法国,而给予日本财政援助的则是英国和美国
在甲午战争之前,英国已经与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内容包括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关税税率以及平等的最惠国待遇等
日俄战争爆发前,美国也做了类似的举动,而且直到二战中期,美日之间的“通商关系”一直处于升温状态
在俄国铺设东清铁路时,法国银行曾经援助俄国政府,如果俄国输掉战争,法国就没法收回19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东亚投资的铁路债
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在德国专注于西欧事务时,就需要先解决其背后来自俄国的威胁,贷款给俄国让其在远东对抗“黄祸”是上策
日俄战争的战场主要在奉天(沈阳)、旅顺、大连和金州
在这个地区的情报战方面,日本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是因为清政府虽然嘴上说着中立,但其地方官员们却对日军给予了帮助
(1900年义和团事件后,俄国以“保护铁路和族裔”为名乘机侵占了东北大片领土,清俄关系急转直下)
对当地的地理情况非常熟悉的农民们在为日军的情报工作效力,使得日军完全可以掌握俄军马匹的数量、部队的序列等情报
这种程度的情报工作,只要人多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日本由此对铁路沿线的俄军部署有了相当确切的了解
但即便如此,日俄战争中的日军阵亡人数达84000人,而甲午战争是14000人,前者是后者的6倍
山县有朋在日俄战争结束4年后所写的《第二对清政策》中,用了“二十亿钱款和二十万生灵”的说法
代价不可谓不大,然而获得的收益也很大
所有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列强明确承诺将在1911年实施修约,日本终于“脱亚(殖民地)入欧(宗主国)”
极致而不极端,简单而不简约
长按下图关注公众号
往期好文回顾
中东大局已定,中国需谨防境外伊斯兰“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