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车流滚滚。坐落在杭金衢高速萧山东收费站边的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主题馆里,正在穿越时空,穿越车流,开始一场关于路的文化溯源。
1600多平方米的展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老文件,一个个老物件,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写满了浙江交通人不畏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故事。这不仅是一个展馆,更是浙江高速交通人的精神家园。
11月15日下午,“开路先锋·文化万里行”浙江全省交通运输工会系统“文化溯源”接力活动的第三站,就在这里举行。
浙江省国资委、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交通运输工会领导,以及省交通运输厅直属单位、部分地市交通局参加了活动。
现场,一张老照片吸引了嘉宾们的目光。画面上,是个大热天,七八个人赤膊在画图纸。这是浙江第一条高速杭甬高速建设前的一个场景,1991年,从未做过高速公路设计的浙江交通人,承担了设计工作。当时正值盛夏,室内温度40°,时间紧,任务重,设计人员赤膊上阵,一笔一画都是人工作图,从前到后,光图纸就有6卡车。
另一张老照片,同样让大家感到好奇,是一头骡子在驮着设备。这是文泰高速建设时,山地不好行走,骡子成了很好的运输方式,而为了赶进度,工人和骡子半年无休,三头骡子永远倒下了。
……
这样感人的细节还有很多。要看完这个展馆,需要一个多小时,内容太丰富了,相当于看完了浙江高速公路的发展史、变化史、奋斗史和成就史。而对于交通人来说,这更是一部精神史。
浙江交通集团工会主席柴云妹在致辞里说,浙江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由线成网,从借鉴学习到自主创新,再到经验输出,交通人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凭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闯劲,实现了一次次突破。
她说,一步步走来,“开路先锋”一直是我们交通人引以为傲的文化基因,是高速公路投建管养一体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创业史。
除了展馆内的实物,一场现场的访谈让这部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巨大的屏幕里,又出现了一张张老照片,熟悉而陌生,把在场的人拉回到记忆深处。
参加现场访谈的是浙高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群力,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如今的董事长,于群力身份的转变,也是浙江高速快速发展的见证。
于群力用一个个细节和故事,回忆了亲历的浙江高速建设,让原本坚硬的路变得柔软生动。
比如1991年底,于群力作为一名交通新兵参与到杭甬高速公路建设,这是浙江第一条高速公路。
“当时小组有两位老先生,都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们都是全程徒步走完杭甬线24.6公里的路程,完成了勘查”他回忆说,“两位老先生开启了我对交通老前辈的专业主义精神的理解和敬佩,他们就是浙江交通人的代表。”
浙江一代代交通人,正是传承了这样的精神基因,完成了一个个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转变,从无到有,从有到富,把一条条高速路打造成了开放之路、幸福之路、富裕之路。
超级难的世纪性工程舟山跨海大桥是怎么建成的;“县县通高速”是怎么实现的……
于群力的讲述,打动了现场的嘉宾们。
“听了让人热血沸腾”,有人听了后这样表示,在讲述的背后,是无数浙江交通人无数个日夜的奋斗。
也有人说,听了有些“热泪盈眶”,因为这些感人故事背后饱含了太多的艰辛和不易。
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样的“文化溯源”接力活动,就是要通过展示浙江的交通成果,挖掘浙江交通人的精神内核,传承文化基因,提升浙江交通文化引领力和感召力。
来源:潮新闻
编辑 | 王诗颖
一审 | 郑怡萱
二审 | 徐丽婷
终审 | 翁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