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灵关照指南(二)|大学异地恋如何面对?

文摘   2024-08-22 18:49   江苏  

第二期

大学异地恋如何面对?




一期一会,欢迎回来。上一期中,我们为异地求学大学生做好心理适应提供了一些小建议,帮助大家从忐忑走向从容。今天,我们的话题将转向一个既浪漫又充满挑战的主题——异地恋。当面临异地恋,我们该如何面对呢?你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最近,小婧向我倾诉:男友是自己的初恋,但两个人马上要去到不同的城市上大学,相隔千里,感情如何能不变淡呢?高中时的青涩懵懂,恋爱时的甜蜜想念,每对情侣都希望自己的恋爱对象能够常伴身边,但总有很多原因使得双方不得不面对或长或短的异地恋考验。异地恋是否会以分手告终?异地恋双方能否“修成正果”?这些都是每一对异地恋情侣所遇到的难题。

古有与心上人“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的日思夜盼,向我们传递出对于爱情的坚守。在信息、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如何让异地恋这段关系变得更加深刻与坚固呢?

相隔千里?

用联系接通彼此“交互点”


异地恋中物理距离是最直观的问题,距离递减了对于伴侣的影响力和需要。《小王子》中写到“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快乐。”所以,双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尽量保持一个固定的见面频率。当你们有了明确的期待日期,就会相应地做出更多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承诺,也能更多地感知到对方对于这段关系的用心程度。在真实的相处和陪伴中,对方的神情、说话的语气、温暖的身体、独有的气味,甚至仅仅是共处同一个空间的安静,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到另一半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在不见面的时候,也要保持日常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生活。

空穴来风?

用信任弥满彼此“生活面”


真实互动是亲密关系的媒介,由于距离问题,异地恋情侣只能被迫降低自己对对方的依赖,并且承受更多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经常见面的情侣相比,异地恋人似乎需要面对更多的信任挑战。比如「3个小时不回微信你去做什么了?今天晚上为什么没和我说晚安?你怎么不点赞我的微博和朋友圈?」……即便对方说明了原因、给出了解释,也会引发出一连串的猜想,误解被放大了很多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诚实地告诉另一半你的感受,同时愿意听取他们的担忧,是为双方关系向前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一步。谈恋爱谈恋爱,不交谈怎么恋爱?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一个聊天公式:分享具体事情+情绪,对方虽然可能会延迟回馈,但是两人之间建立起的反馈,就好像一起经历了这些事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失的陪伴感。随着双方沟通模式的稳定——当你知道你可以安全地分享任何你想要分享的东西时,那种以信任为核心的内心平静就会开始出现。

见异思迁?

用忠诚守护各自“边界线”


“真正的爱,一定与责任,与克制有关”,罗翔老师的这句话道出了爱的真谛和内涵。真正的爱并非只有表面的激情和欲望,更多的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理性和克制。在异地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来自其他异性的暧昧,对新鲜感的追求,对刺激感的渴望。这些诱惑让我们动摇,甚至想要去尝试。但理性的人会清楚地认识到,爱情绝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满足,他们会坚定地拒绝诱惑,忠诚于自己的爱情信仰。忠诚给予了伴侣安全感和信心,增强了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和幸福感,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和自律。在面对诱惑时,学会冷静思考、理智判断,明确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要为了短暂的快乐而牺牲长远的幸福,尝试远离那些可能会带来的诱惑的环境与人物,然后集中精力与伴侣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吧!

寸步不离?

用独立规划各自“空间体”


异地恋提供了一个双方培养独立性的良好环境,在分离的日子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成长。通过社交、自我提升等方式,充实自己的生活,依赖伴侣的同时也注重自我的独立。你可以这样想:「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双方一起成长奔赴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下次见面我们都要变得更好更优秀」。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两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还能显著减轻因思念而带来的煎熬,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当与另一半沟通时,彼此能够坦诚地表达对未来的规划,这一过程至关重要,通过深入交流,双方不仅能从对方的言语中获得信心和支持,还能更深刻地理解彼此的内心和期待。这种互动不仅在感情上增强了联系,也建立了更深层次的默契。相信只要双方携手共同经营这段异地感情,最终必能收获圆满的结果。



在漫长相守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着自己的方式努力地让爱情走到最后,努力过、付出过、妥协过,也包容过。如果在这段关系中你发现与对方已经失去了连接,也要有勇气去结束一段自我消耗的感情。尽管分手可能造成痛苦和失望,但通过理解自己的感受和决定,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坦诚而尊重的方式交流,并尽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个挑战,并将其变成个人成长的机会。遇到对的人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END

编辑 | 汪淑云

文案 | 闫尚琨

审核 | 张平 曹文君



扬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扬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