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源农药产业化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企业   2024-11-27 16:53   江苏  

(广告也是极好看的,别让广告溜走)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者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物质制成的制剂,具有选择性高、对环境污染小、不易产生抗药性、可利用资源多等特点,曾被广泛用于农林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防治。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农药逐渐成为农林有害生物的主要防治手段,其在减少作物损失、保障粮食安全、抑制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和蔓延、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化学农药的滥用、误用等不当使用行为带来的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生物多样性丧失、害虫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提高农药使用率,发展化学农药替代品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对化学农药实施更为严格的管理,推广应用毒性相对较低的生物农药是全球趋势。据有关机构预测,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在2019-2024年期间将以14.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中国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农药市场,但是生物农药的市场占有率并未进入全球前三。因此,生物农药未来在我国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农业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呼唤生物源农药的发展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农药生产大国”。进入21世纪,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支持下,生物农药的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基于绿色发展的需求,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通过提高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的绿色防控手段及统防统治等措施,实现化学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新时期,重提发展生物农药,对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降低化学农药负面影响、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鼓励生物农药的发展。生物农药研发登记的四大利好政策也相继出台,并将生物农药列入全国农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这将促进农药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加快农药产业绿色发展步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优化农药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生物农药。


发展生物源农药的四大利好政策


发展生物农药呼声越来越高,那么它的四大利好政策又是什么?农业农村部2021年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83号建议的答复》中,就如何支持生物农药企业及生物农药生产发展和推广使用,进行了详细回答。

1. 生物源农药列入全国农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在2021年8月公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推行绿色防控,在园艺作物重点区域,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绿色生产、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向生物源农药集聚,做优做强生物源农药产业,促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由于生物源农药产业是国家鼓励扶持的产业,这就意味着生物源农药生产企业在申请政策支持上会有一定优势,比如政府补贴、融资上支持(见表1)。

2. 加大生物源农药的政策扶持力度和专项资金支持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发展生物源农药。如推进了专业化统防统治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果菜茶等方面先行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对农民使用生物源农药给与补贴等。国家会优先推广生物源农药在果菜茶上的使用,企业在研发生物源农药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些作物。给农民使用生物源农药提供补贴会刺激生物源农药的销售与使用,助力生物源农药企业抢占市场。

3. 鼓励生物源农药企业创新研发

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生物源农药龙头企业,均可按规定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其中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为100%;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对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予以500万元以下免税、500万元以上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允许企业新购入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一次性在税前扣除等。

4. 完善生物源农药登记政策

农业农村部在保障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种类生物源农药的特性,减少试验内容、缩短试验周期,鼓励企业研发、登记高效低风险生物源农药。

生物农药新农药可在一年内完成多地药效试验,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部分生化农药可减免残留试验,生物化学农药减免所有环境归趋试验及21项环境毒理试验,微生物农药减免19项环境毒理试验,植物源农药减免3项环境归趋试验及17项环境毒理试验等。

2020年农业农村部还实施了农药登记审批绿色通道管理措施,将生物源农药纳入农药登记审批绿色通道,对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以及通过生物发酵生产的农用抗生素优先安排技术审查,加快登记步伐, 这都给生物农药的发展与登记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除此以外,农业农村部药检所还在加紧制定生物源农药质量标准、登记药效试验准则,研究完善生物农药标准及登记技术体系建设。


关于支持开展和推动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产品和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


1. 关于支持开展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产品和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效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产品研发与应用。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大力推广包括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在内的绿色高效产品,推广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推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加快绿色技术和投入品推广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鼓励非粮生物质糖化剩余物资源化利用生产高值高效有机肥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通过相关渠道支持实施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生产示范项目,推进有机肥高效稳定生产。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农业农村部围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肥料创制与高效利用等方向,组织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优势企业等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教育部进一步优化生物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定位和布局,在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布局建设了4家生物农药相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肥料”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开展验收和评估工作,推动高校相关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研任务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加强标准支撑。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微生物肥料菌种保藏技术规范》等系列产品和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以来安排《含黄腐酸复合肥料》等6项行业标准计划,发布《肥料级聚磷酸铵》《生物质腐植酸有机肥料》等15项行业标准。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产业科技理念,瞄准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产业发展需要,聚合优势力量,支持农药和肥料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支持有机肥料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利用农业剩余物生产有机肥,推进有机肥料技术创新和高效供给。教育部将持续加强生物农药等前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农业类高校充分发挥已建平台作用,以科技项目、科研平台等为载体,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为生物农药技术创新提供高质量科技成果和高水平人才支撑。

2. 关于推动新型高效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产品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型高效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产品推广应用。

一是加强登记管理。农业农村部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对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实行登记管理,不断优化审批程序,严格技术审查和专家评审,严把登记准入关,鼓励引导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创新,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以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为载体,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三新”集成配套,支持大豆主产区累计推广大豆接种根瘤菌菌剂近4000万亩;将应用生物农药列为主推绿色防控技术之一,大力推广应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发酵生物农药,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4.1%。

三是加快成果转化。教育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已经认定4家农业类高校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3家农业类高校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6家农业类高校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同时,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强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登记管理,因地制宜开展施肥用药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集成配套,加强科学施肥用药技术指导,推动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在更大范围、更多场景推广应用。教育部将继续推进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企业需求与高校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引导有关高校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组织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等不同类型创新人才,通过联合攻关、技术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目前我国生物源农药产业化生产发展与推广应用现状


针对生物源的优势特点,我们就是要持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持续通过推广农艺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免疫诱抗和绿色农药的措施,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物优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保障农作物健康栽培,获得优质高产安全农产品,满足城乡居民需要。

1. 生物源农药产业化生产发展现状

(1)生物源农药登记呈增长趋势。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防控逐渐成为病虫草害防治重要趋势。国内生物农药登记数量近年整体在增长,2019年国内新登记生物农药11个,占所登记新品种47.8%,2020年国内新登记生物农药2个,占所登记新品种33.3%,2021年新登记生物农药品种15个,占所登记新品种55.6%,2023年新登记生物农药12个,占所登记新品种高达70.6%(详见表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有效登记状态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有152个,产品2000余个,占我国有效成分的20.6%,占产品的4.38%。2015-2023年,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和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07%和7.55%。由此可见,当前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了主旋律,在农业农村部等政府部门的重视及支持下,将对环境友好的低毒绿色生物农药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要早做准备。

(2)新登记的生物源农药丰富多样。微生物农药从传统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木霉菌和白僵菌等多样化至解淀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海洋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盾壳霉、杀线虫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等多亚种和多株系;天然提取物农药从传统的藜芦碱和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到互生叶白千层提取物、补骨脂种子提取物、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二氢卟吩铁、白藜芦醇、几丁寡糖素和昆虫信息素等(见表3)。根据农药信息网数据,2022年我国批准登记了435个农药产品,其中包含39个生物农药,其中生物化学农药31个,微生物农药5个,植物源农药3个。

(3)生物源农药生产销售数量明显增长。农业部门顺应绿色发展要求,积极加快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农药的生产销售商品量从2015年7.07万吨,增至2020年的8.35万吨,增长18.1%。近几年,在品种逐步丰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情况下,生物农药的生产使用需求明显增长,2021年生产销售了10.24万吨,2022年销售使用量达到11.35万吨,同比增速为10.84%。

(4)生物源农药企业生产品种较多,但规模较小。调查显示,2018年生物源农药产量约为8.5万吨,其中抗生素类农药占2/3,约5.6万吨;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共占1/3,约2.9万吨。微生物农药产量居前五位的产品分别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占微生物农药产量的78%。生物化学农药产量居前五位的产品分别为赤霉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14-羟基芸苔素甾醇,产量占生物化学类农药的71%。植物源农药居前五位的产品分别为苦参碱、樟脑、鱼藤酮、螺威、雷公藤甲素,占植物源农药产量的86%。各类生物源农药产量主要由前5位产品贡献,以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的生物化学农药产量最高,为11694吨,微生物农药8000余吨,植物源农药7445吨。

(5)生物源农药效益增长迅速

生物农药作为一类天然源农药,对人畜和环境的毒性相对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54家,行业总产值达416.03亿元,总资产为479.67亿元,销售收入为388.34亿元,利润总额47.04亿元;随着国家对生物农药的日益重视,企业在生物农药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6)生物源农药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中国生物农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激烈,但受到技术门槛、法规要求和品牌影响力的限制。随着政策加持,我国也诞生了一大批生物源农药龙头企业,例如武汉科诺、德强生物、北京清源保、北京三浦百草、新朝阳、海利尔化学、蓝丰生化、新瑞丰生化、维科生物工程、麦克罗生物科技、苏利股份、钱江生化、陕西先农等。尽管如此,我国生物农药市场渗透率还不到10%,预计2030年生物农药市场渗透率将突破20%。当下的生物农药行业机会与挑战并存,还需突破技术、认知、产业以及商业模式的壁垒。

2. 我国生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情况

生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连续实施了低毒生物源农药补贴示范推广项目,在部分地区开展生物源农药示范补贴试点,举办生物源农药使用技术培训班等,鼓励农民使用生物源农药,取得了良好效果,极大地推动了生物源农药的应用。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相对广泛,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木霉菌、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昆虫颗粒体病毒等被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松毛虫、草地夜贪蛾等)、鞘翅目害虫(如金龟子、天牛等)、直翅目害虫(如蝗虫等)等害虫和植物病害;蝗虫微孢子虫、苦参碱和印楝素亦是重要的蝗虫防治药剂。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面积、农作物生物防治占防治总面积的比例、生物农药应用的面积逐年增长。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面积由2002年的1973万公顷次上升到2007年的3980万公顷次,农作物生物防治占防治总面积的比例由2002年的约8%上升到2007年的约9%。到2018年,我国农作物生物农药防治覆盖率约10%,我国生物农药的使用商品量从2015年7.07万吨,增至2020年的8.35万吨,增长18.1%;此后2021年使用了10.24万吨,2022年使用了约11.35万吨,也呈不断增长趋势。

作者为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有关此文后半部分:新时期生物源农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2024年《农药市场信息》第22期电子期刊“本期专搞”栏目品读......


生物源农药产业化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广阔点击标题链接阅读全文


内容来源: 农药市场信息

本期编辑:程贝贝

本期审核:顾倩倩

本期监制:顾旭东


点击下面

关注我们

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简析以及制剂品类趋势展望
4家企业的农药生产许可证被注销
其他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胆碱,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燃爆农资市场的药肥一体化,你真的理解了吗?
农药委托加工到底如何认定与规范?一文为您理清

免责声明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农信传媒法律顾问:李德均律师

想你所想


农药市场信息新媒界
为《农药市场信息》传媒和中国农药网即时信息发布平台,“即时、专业、深度、分享”是我们的办刊理念和宗旨。将为你呈现农药植保行业每天发生的最新信息,深度解析大家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新闻,一起分享知识、思想和智慧给你带来的启迪、灵感和快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