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最古老的一抹乡愁

文化   2025-02-01 19:01   北京  



最古老的一抹乡愁

李少君



寺院
 
金黄的油菜花包围的寺院
也在洁白的玉兰花的笼罩之下
墙角的一枝枝桃花艳夺魂魄
即使在明丽的晴日里
也抵挡不了精神的虚空
 
山间溪水与岩石夜夜相扣,溅起清响
清晨起来,轻雾一缕一缕漫入寺院
虚无亦一丝一丝侵袭心灵
窗外,是虚空之上叠加虚无
窗内,是虚无之中涌现虚空


夜宿寺庙
 
梅花鹿蓦然闯进时,有如一位锦衣卫
立刻就放轻了步子,犹疑地走一步看一下
而我深夜的心庭是空空落落的一座寺庙
早已预感她的到来,这不速之客警觉地停立
竖起耳朵,监听每一滴露珠的掉落

花香弥漫,我已神情恍惚,面红耳赤
篝火还在园子里燃烧,火苗里的影子
忽飘忽闪更象是鬼。我按兵不动,平静起伏
只是略带酒意,和黑夜一起发出轻微的鼾声


大雪感怀

雪花纷飘下来时,人间烟火倏忽远去
漫天飞舞的大雪使天地一片纯净
雪不仅消灭了颜色,只剩下白
也消除了声音,只剩下静

雪还消失了时间,只剩下虚无
窗外的世界似乎进入了寂灭状态
茫茫之中,一切无声无息地白白流逝
也曾感叹人生苦短,但真有大把时间在手
又坐视不管,浑浑噩噩任其随意地挥霍
就象那些白雪任意飘洒,到山上
到街头、到屋顶、到阴沟、到垃圾场……


疏淡

冬日疏淡的几笔
速写的华北平原的一个小村落
细雪还沾在杂乱的枯草间
乌鸦还散复聚,聚拢
是集体停落在一棵瘦树之上
散开,是稀稀落落的几栋房子

背景永远是雾蒙蒙的
或许也有炊烟,但最重要的
是要有站在田梗上眺望着的农人


夜晚,一个复杂的机械现象

在异域的酒店里,我们仿佛重度蜜月
前奏是朦胧灯影下的低语呢喃
紧接着微风吹拂般的亲吻与爱抚
然后,轻快的欢乐浪潮一样再一次席卷而来……

夜深人静之时,我在梦中醒来
听见窗外空调骤停复响的运转声
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现象


暮色

炊烟,指示着家的方向
游子千里迢迢从异乡归来
青山隐隐,步履急切
当晚钟惊起飞鸟时
逾近,眼底愈是迷茫……

暮色,恰是最古老的一抹乡愁


水府白鹭

水之府第,最高首长是一只白鹭
每临黄昏,要最后一次巡视自己的领地

青林雾霭间,升起几缕炊烟
竹林小路通向每一座院子
桂花香,会趁主人不注意时
偷渡到别家迷蒙的情境里
吊桥在晚风中轻轻摇动,安抚着小岛
渔船上,人们安居乐业,生火做饭

薄暮里,有一个人在岸边垂柳下坚持垂钓
白鹭往下看了一眼,开始打道回府,收工 


呀诺达之春

春雷惊动了一只蜥蜴
在呀诺达,春风也吹醒冬眠的壁虎

由一点嫩芽开始起义
花苞乍放,叶子一片一片舒展
青苔大面积渲染
春色漫山遍野地扩张
在呀诺达,青蛙正鼓噪绿草的暴动

我那乱撞乱跳的心啊
在呀诺达,安静如一只小鸟
包裹在原始森林的一团浓荫里



黄昏,渡口,一位渡船客站在台阶上
眼神迷惘,看着眼前的野花和流水
他似乎在等候,又仿佛是迷路到了这里
在迟疑的刹那,暮色笼罩下来
远处,青林含烟,青峰吐云

暮色中的他油然而生听天由命之感
确实,他无意中来到此地,不知道怎样渡船,渡谁的船
甚至不知道如何渡过黄昏,犹豫之中黑夜即将降临


老火车之旅

深夜,昏暗的车厢里
老人的呓语声和中年人的酣声
压过了铁轨的轰隆声

我仿佛从未坐过如此漫长的火车

我的脸睡去,我的嘴还醒着
它还在制造着口水
我的屁股睡去,我的手还醒着
它向不可知的地方摸索

最关键的是,我的身体睡去
我的心还醒着
他还想拥抱一个未曾实现的梦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一级作家。






原乡诗刊
遇见诗,遇见美好!我们只关心好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