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曼杰什坦姆:我被抛上你的海岸

文化   2025-01-23 19:02   北京  



我被抛上你的海岸


诗人:奥·曼杰什坦姆


翻译:汪剑钊


“马儿行走得多么缓慢”
 
马儿行走得多么缓慢,
路灯的光多么黯淡!
或许,陌生人知道,
它们将我驮送到何方。
 
而我信赖它们的劳动。
我感到寒冷,我想睡觉;
迎着漫天的星光,
在拐角处向上蹶起。
 
高烧的脑袋不住摇晃,
陌生的手,温柔的冰,
云杉黑黢黢的轮廓,
一切都是我前所未见。
1911
 

“贫乏的光踩着冰凉的步子”
 
贫乏的光踩着冰凉的步子
将明亮洒进潮湿的树林。
悲伤如同一只灰色的小鸟,
我将它缓缓揣进我的心。
 
我如何处理这受伤的小鸟?
大地已经死亡,静默无声。
仿佛有人,从朦胧的钟楼上
摘除那一只只鸣钟。
 
高空也是这般沉默,
依然伫立犹如一名孤儿,
仿佛一座空寂的白塔,
塔中唯有迷雾和静谧。
 
清晨,蕴含无限的柔情,――
一半是现实,一半是幻梦,
一种难以遏制的倦慵――
思绪响起如朦胧的钟声。
1911

 

“阴沉的空气潮湿而喧嚣”
 
阴沉的空气潮湿而喧嚣;
森林里多么美妙,无所惧怕。
我顺从地再度扛起
独自散步那轻松的十字架。
 
又一次面对冷漠的祖国,
责难像野鸭子似地飞过来:
我介入阴郁的生活,
那里,一个比一个更孤独!
 
遭遇枪击。在梦湖之上,
野鸭的翅膀而今十分沉重,
而倒映中的双重性存在
遮蔽了松树的枝干。
 
奇异地褪色的浑浊天空——
世界性的迷蒙之痛——
哦,请允许我不爱你,
也请允许我如此迷蒙。
1911

 
“今日是糟糕的一天”
 
今日是糟糕的一天:
螽斯的合唱已经停息,
灰暗悬崖的荫覆——
比墓地的石碑更郁悒。
 
飞动箭矢的叮当振响
与不祥乌鸦的聒噪……
我作了一个糟糕的梦,
一个个瞬间接踵飞跑。
 
请扩展现象的界域,
请拆毁地下的储藏室,
请高唱狂烈的颂歌——
赞美暴动的秘密之铜!
 
哦,灵魂的摆锤多么精确——
摇摆着,沉稳,坚定,
命运充满激情地敲击
对我们封禁的大门……
1911

 
“呼吸急促的树叶”
 
黑色的风轻拂
呼吸急促的树叶,
而颤动的燕子
在黑暗天空划出弧线。
 
在我垂危的温柔内心,
姗姗而来的薄暮
与行将熄灭的余辉
悄悄地争论着什么。
 
而黄铜月亮升起
在傍晚的森林上空;
为什么音乐如此稀少,
为什么如此安静?
1911

 
“为什么灵魂——如此悦耳”
 
为什么灵魂——如此悦耳,
亲近的名字如此稀少,
瞬间的韵律——仅仅是意外,
如同平地而起的北风?
 
它掀起尘霾积聚的一团云,
仿佛让一页纸哗啦作响,
根本不再返回——或者
返回时,它全然是另一个……
 
哦,宽广的奥尔甫斯风,
你将吹向大海的边界——
而,抚爱尚未形成的世界,
我已忘却了无用的“我”。   
 
我迷失在玩具的丛林,
打开一个天蓝色的岩洞……
莫非我已是虚幻的存在,
死亡确实即将来临?
1911

 
贝壳
 
或许,你并不需要我,
夜;从宇宙的深渊,
像一只掏空珍珠的贝壳,
我被抛上你的海岸。
 
你冷漠地使波浪溅起飞沫,
固执地唱自己的歌儿;
可是,你却喜爱、赞赏
无用贝壳许诺的谎言。
 
你和它并排躺在沙滩上,
穿上自己华丽的衣裙,
你把水浪洪钟般的巨响
与它连在一起,密不可分。
 
松脆的墙壁合拢的贝壳,
恰似一间无人居住的心屋,
你让它充满泡沫的呢喃,
充满细雨、轻风和迷雾……
1911

 
“在贝壳珍珠层的机梭”
 
一根根丝线绷紧
在贝壳珍珠层的机梭,
哦,柔韧的手指,请开始
你们迷人的功课!
 
双手像潮水似地起落——
单调机械的运动,
毫无疑问,你在祈求
某一种太阳的惊恐,——
 
那时,宽大的手掌,
如同贝壳有红光闪烁,
时而被影子吸引而消逝,
时而,躲进玫瑰色的烈火!
1911


奥·曼杰什坦姆(ОсипЭмильевичМандельштам1891-1938),二十世纪俄罗斯最具世界性影响的诗人之一。出生于华沙一个皮毛商人的家庭。他的童年、少年时代主要在彼得堡度过。诗人求学于捷尼什夫中学,受校长弗·吉皮乌斯的影响,开始诗歌创作。1907年,曼杰什坦姆来到巴黎,先在索邦大学旁听,后又考入海德堡大学,在那里钻研高古法语、法语、德语和英语,同时非常迷醉于法国象征派文学。1911年,与古米廖夫、戈罗杰茨基共同发起创建阿克梅派,被誉为“阿克梅派第一小提琴手”。十月革命以后,进入世界文学出版社工作。1938年,在海参崴的劳改营中神秘地死去。

曼杰什坦姆喜欢在平凡中创造奇迹,力图对远古文明,如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等文化的积淀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和探索它们深层的联系,把时间当作空间的第四维度,通过对历史、神话的朦胧回忆,来领悟现实的生活,追求石头般可感可触的冷静、坚硬和持久,在对历史的词语还原中实现自我的精神还原,其创作风格为:严谨的格律、凝重的词句、客观化的物象、造型上的建筑感和诗意的文化色彩。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则声称:曼杰什坦姆是“一个为了文明和属于文明的诗人”,“他的生和他的死一样,都是文明的结果”,至于他所做的一切“将如俄罗斯语言一样长久地存在”。


汪剑钊,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专著《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阿赫玛托娃传》《俄罗斯现代诗歌二十四讲》,诗集《诗歌的乌鸦时代》《比永远多一秒》《汪剑钊诗选》,译著《俄罗斯黄金时代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黄金在天空舞蹈——曼杰什坦姆诗全集》《茨维塔耶娃诗集》《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我把绝望变成了一场游戏》等数十种。


原乡诗刊
遇见诗,遇见美好!我们只关心好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