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分论坛活动回顾】可持续发展教育

文摘   2024-06-01 08:41   美国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教育学院官方的学生组织,也是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中对中国教育关注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平台。秉持 “启迪、创新、影响”的使命,一年一度的论坛旨在连接中美教育实践者、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及各界领袖精英,促进与中国教育相关的深度讨论,支持教育实践,鼓励教育创新,推动成果展示。




可持续发展教育分论坛

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约1度,人类的集体活动已然改变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并且已经到了危及自身生存的地步。我们必须学会在地球上以可持续的方式共生共处,教育也必须作出改变,可持续发展教育(ESD)便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教育者需要重新思考学习的内容、地点和方式。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应当立刻积极地行动起来,将可持续性问题融入各类学习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法及科技辅助教育,增强学习者的权能,使之能够肩负起对今世后代的责任,并为社会变革作出积极贡献,最终使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建设更加可持续的世界成为可能。


4月21日20:20(北京时间),2024年第15届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可持续发展教育”分论坛邀请了五位来自相关行业的嘉宾,分享了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独到见解,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未来展开了讨论。







PART

01


SPECIAL ACTIVITY 





主题演讲回顾


嘉宾一


 Michael Bevis 

北京市海嘉学校 联合校长


Micheal Bevis博士首先通过一杯咖啡讲述了一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故事,并指出,可持续发展正在占据全球舞台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对于使人们具备参与塑造可持续未来的理解、技能和态度至关重要。


在ChatGPT的帮助下,Micheal Bevis博士制定了“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原则框架”,即课程整合、校园实践与运营、社区参与和伙伴关系、学生领导力和赋权、全球视野与公民意识、评估与反思。


同时,Micheal Bevis博士也指出了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事情,例如: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建设;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到课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采用先进和创新的教学法,培养学生、教育者和家长的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赋权和动员青年采取行动;以及,参与社区和伙伴关系,通过以社区为中心的发展加强地方行动,让地方实体参与项目和伙伴关系,最终促进包容性和全球联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二


  冯琪琪  

因环而励 创始人


冯琪琪将基于游戏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带领团队设计和出品了游戏化教育产品《太平洋气候历险》和严肃游戏《因环星》这两套可用于专业教育场景的桌游。


冯琪琪指出,教育者在计划展开基于游戏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时,首先考虑学习场景并明确教育受众。其次,以一个玩家的心态重新感受教育工具。


冯琪琪强烈建议教育工作者将有趣的严肃游戏多放在娱乐和学校场景中,并且不要在面向公众的活动招募中强调“教育”。游戏化教育产品则不要以桌游/游戏为招募的宣传重点,而是突出活动的其他特点。基于游戏的教育方式是有趣且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不妨尝试一下将游戏或游戏化与自己的教学计划结合起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三


  谢楠楠 

绿色光年 副秘书长


谢楠楠所属的绿色光年目前正在通过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社区的真实社会问题并积极付诸行动解决。这其中会涉及到社会学、环境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知识。


例如“跟着剑桥硕士逛菜场”项目,大家开始思考关于“菜市场”的一系列问题,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们进行小组分工协作。此外,还有关于“垃圾是否真的去到了该去的地方”的讨论。学生和家长通力合作,用在垃圾上安装GPS追踪器的方式,记录下了垃圾的运送路线,并最终看到了旧书包去到了希望小学、纸板去到了造纸厂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们不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了更多的认知,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强大的责任心和抗挫折能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四


  许梦琪  

艺术家 前PSU大学艺术教授 

哈佛学习设计硕士在读


许梦琪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艺术系教授时设计了很多艺术与设计相关的课程,例如基于闲置木材而设计的探索未来的创意餐具的项目以及为期三周的“可穿戴的垃圾”艺术通识课程项目。


作为艺术家,许梦琪也分享了自己的可持续创作,主题是用食物和饮食文化来隐喻社会现象和所关注的东西。例如,用可降解及回收布料制作的主题为土地流失、动物迁徙和物种进化的空间装置,以及回收了约150个在美华人家庭使用过的调料瓶,讲述在美华人的身份认同和融合文化的社区艺术。许梦琪认为,不论是选择可持续作为主题,还是提高艺术创作的适应性,把现有的可回收的材料运用起来,都是对可持续做出的一些努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五


   曾月  

橙知优德教育 创始人&CEO


2022年,曾月带领的橙知团队三次前往辽宁省大连市的长山列岛,进行海洋环境、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地调研,同时也探讨了海洋牧场的新型经济模式。随后前往广西省北海市的涠洲岛,展开对布氏鲸及其生态环境的研究,组织青少年参与涠洲岛零废弃海岛的建设。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得以全面探索“海岛零废弃”概念。通过多方面的调研与采访,最终制作出了“海岛零废弃手册”以及“立刻就能做的101件小事”。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他们开始关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公平等问题,并积极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PART

02


SPECIAL ACTIVITY 





圆桌讨论回顾



Q

17个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SDGs),每一个方向都可以做很多的研究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看起来是一个宏大的主题。请问嘉宾,您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最重要的究竟是教给孩子们以及全年龄段的学习者哪些内容呢?

A

冯琪琪:我们现在正处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行为和实践让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一定是被置于很广阔的背景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其实就是我们希望孩子们怎样去感知和了解这个世界、构建怎样的价值观,孩子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需要的也是了解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A

谢楠楠:作为教师和项目方案设计者,我们也会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段、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共情能力以及行动层面的改变,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会将目标进行拆分。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并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空间,使他们成为问题的主导者,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最终使得他们懂得如何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A

许梦琪: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非常宏大的,这个问题又很巧妙的把关注点落实在了细节处。教给孩子什么,是教师和家长经常会有的疑问,面对可持续发展这么宏大的议题,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就不能是简单的单方面去教孩子。在全人类都在接受挑战的当下,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去看见这些问题,这是一个“博爱”的问题。如果某个目标中的某个关键词让我们感到陌生,那就是时候扩张我们的角度,引导学习者处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培养学习者关心世界的意识,从而产生同理心,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血液投入到解决这些挑战的过程中。

A

曾月:17个SDG是个很宏观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涵盖了我们人生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年纪较小的孩子往往对于具像化的目标更加清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更加宏观更加抽象的目标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每个目标构建可以实践的场域,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积极的互相配合,最终让青少年成长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未来人才。

Q



人们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动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在我们身边、在媒体报道中有很多人(其中不乏优秀者),他们学习,只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如:通过某场考试、在某个比赛中取得名次。而一旦通过了这场考试、取得了名次,便不会再进行学习,直到下一个特定目标到来。简言之,他们学习,仿佛只是为了一个实在的回报,而非喜欢学习本身、体会学习本身的乐趣。而可持续教育是与现在和未来都息息相关的,那么从可持续教育的角度来说,究竟是怎样的动机驱动一个人真正地自主学习?做到“学习随时随地发生着”?

A

冯琪琪: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关乎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动者的角色,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宏观概念来说,我们从未停止过学习。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有源源不断的目标,这些目标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我们不断的接受到新的知识和信息,有了新的价值感受、新的情感,这些就都是学习。

A

谢楠楠:作为一线教师,我会把这个问题解读为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去发掘动机,如何辩证性的让学生提出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孩子的情绪往往是最容易转化成为解决问题的动力的。动机发现的过程至关重要,老师在引导的时候看到学生的情绪,由情绪不断提问,带动学生挖掘内心的动机,这就是一个持续的且影响深远的学习的过程。

A

许梦琪: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对这个世界保持探索欲和思考,我的答案就是,教会孩子如何享受孤独,也包括我们自己如何享受孤独。学会建立自己与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丰富内心世界,才能够保持随时随地的学习。

A

曾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希望孩子们也能理解团队和集体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议题,在这个伟大的使命与进程中,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单的,学会如何与周围的一切同步地协调性地共同进步,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受到更多更重要的人生的意义。








PART

03


HIGHLIGHTS





精彩瞬间回顾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扫码进入CES官方视频即可获取可持续发展教育直播回放











关于哈佛中国教育论坛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教育学院官方的学生组织,也是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中对中国教育关注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平台。


秉持 “启迪、创新、影响” 的使命,一年一度的论坛旨在连接中美教育实践者、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及各界领袖精英,促进与中国教育相关的深度讨论,支持教育实践,鼓励教育创新,推动成果展示。目前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已汇聚了海内外会员2000余人,社交平台关注者超2万人。


论坛往届大咖嘉宾包括: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所长柯伟林 (William Kirby)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Ezra Vogel)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前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 等众多教育高校翘楚、教育行业中的思想行动领袖


    文案:苗诗雯

    排版:石一洋

    设计:李昱坤

    审核:赵含章


   所有权归创作人员

   转载引用请联系


Harvard CES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教育学院官方的学生组织,也是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中对中国教育关注度最长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平台。论坛旨在推动教育思想的国际间交流,连接中美教育实践者及各界领袖精英一同交流、碰撞、思考和展示科研及实践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