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哈佛中国教育论坛|线下开幕式回顾】人文与科技,迎接教育新浪潮
文摘
2024-05-10 10:56
哥斯达黎加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教育学院官方的学生组织,也是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中对中国教育关注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平台。秉持 “启迪、创新、影响”的使命,一年一度的论坛旨在连接中美教育实践者、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及各界领袖精英,促进与中国教育相关的深度讨论,支持教育实践,鼓励教育创新,推动成果展示。
第15届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开幕式于美东时间2024年4月19日成功举行。
本次线下开幕式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各届教育及科技界领军者作为嘉宾。黄屏大使首先发表了开幕式致辞,祝贺本次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随后,嘉宾Howard Gardner与嘉宾Fernando Reimers探讨了有关高等教育与人文共性探索的话题。接下来,Chris Dede、Anant Agarwal和Eileen Rudden三位嘉宾进行了关于教育中颠覆性创新的圆桌讨论。最后,嘉宾梁静发表了有关人工智能赋予个性化学习的演讲。
开幕式结束后,VIP晚宴于哈佛大学Loeb House举行。我们所邀请到的各位主旨演讲嘉宾、哈佛大学教授、VIP观众与主办团队一同前往,在共进晚餐的同时感受教育热情,分享教育见解。
黄屏大使作为本届线下开幕式的演讲嘉宾,对第15届哈佛中国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进行致辞。他表示,哈佛大学是人类高等教育的最高平台之一,不仅在学术方面引领世界,更是中美人文交流的先行者。
黄屏大使强调,中国重视国家高等教育,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今天中国在美留学生近29万,占美留学生总数约1/3,连续15年位居美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高等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中美两国应互相吸取各自教育体系的特色,共同引领教育变革,实现创新。
最后,黄屏大使热烈欢迎美国高校师生访问中国,亲历中美双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特色,携手共创人类教育的美好未来。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霍布斯认知与教育研究教授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哈佛大学福特基金会国际教育实践教授
全球教育创新计划主任
高等教育学府不仅是人类知识的中心,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社会不断发展的教育模式强调了世界各地的大学迫切探索各种类教育模式的需求,以适应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鼓励学生深入当地社区,推崇学⽣和教师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与当地民众一起成长,培养学生与社会更深层次的联系。
在关于人工智能(AI)现代化影响的讨论中,两位嘉宾都表示,虽然机器可以处理繁琐的数据,但人类的判断力和想象力才是解决复杂道德问题和伦理问题的根本。高等教育学府在培育以人为本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使学习者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并为现实世界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遵循现有的模式,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深刻的人文共性。高等教育的创新不仅仅是适应变化,更是通过大胆、富有想象力的集体力量推动变革,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2U首席平台官
edX创始人及首任总裁
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
如今我们正处于教育变革时代的风口浪尖。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在学术环境中表现出⾊的学者很难将其本领完全应⽤到社会和生活中,例如医学院学生、住院实习医师等。而高新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扩展资源,确保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以便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高新技术对于大规模教育至关重要。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沉浸式技术致力于让学习者获得数字化学习的体验。人工智能(AI)规模化与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也促使每位学习者不断收获高质量教育,每个人都可以设置并创造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模式以替代传统的学习方法。例如哈佛创新实验室便为其学⽣提供了各种类教育资源,以便他们创建有利于共同利益或⾃⾝利益的课题和组织。
当前我们的使命很明确,那便是提供可持续和可扩展的教育解决方案,推动教育变革。 我们需要利用技术和科技的力量,持续激发学生们的潜力,让他们在各个领域不断成长。
松鼠AI联合创始人
智能科学与系统博士
UNIR iTED研究院客座教授
Joleen Liang在开篇便提出了一种新型商业教育模式:人工智能(AI)学习平板与数据管家。在这种模式下,AI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人需求生成虚拟导师,有助于指导不同程度和水平的学生并帮助他们寻找自我学习风格。
Joleen Liang以松鼠AI为例,讲述了与当下领先的人工智能专家们合作,借鉴自适应学习的角度,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为使用者量身定制学习体验。 这一创新系统旨在遵循每位学习者的需求,提供精密的人工智能虚拟导师,了解并响应每位学生独特的学习习惯。其学习体系模型分为三层,分别为为学习者设定⽬标、构建学习者模型及与系统深入对话。
Joleen Liang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代人学会如何学习。在人工智能教育的驱动下,辅助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估、掌握和培训,重新定义个性化学习,开创一个科技和教学法相融合以增强学习者能力的新时代。
Q: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未来的教育模式将会如何?
A:未来的教育模式将产生很大的变革,人们将充分使用或依赖人工智能。但我们需要明白,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是因为我们有复杂且细腻的情感。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做到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而不是彻底的依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翻译复杂的数据,但无法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情感和同理心。 我们不能在人工智能的辅佐和引领下一步步退化为“文盲”,相反,应该充分运用其提供的服务,为人类高等教育做出持续贡献。
Q: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如何改善学龄前儿童发展行业的未来?
A:大多数学龄前或小学班级都适用轮换上课制度。学生们被分为小组,其中有些小组的学生便可以由人工智能进行指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使用者提供的模型和数据,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新数据,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
Q:我们如何解决高新技术学习设备昂贵导致许多人无法负担的问题?
A: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探索并开发使用更便宜、更便捷的设备为不同学习者提供技术支持,其中许多位于南半球国家。
回顾本次活动之余,我们也邀请各界有志之士与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一起共同期待,赴明年之约。✨
我们在明年的哈佛教育论坛等您!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教育学院官方的学生组织,也是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中对中国教育关注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平台。
秉持 “启迪、创新、影响” 的使命,一年一度的论坛旨在连接中美教育实践者、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及各界领袖精英,促进与中国教育相关的深度讨论,支持教育实践,鼓励教育创新,推动成果展示。目前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已汇聚了海内外会员2000余人,社交平台关注者超2万人。
论坛往届大咖嘉宾包括: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所长柯伟林 (William Kirby)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Ezra Vogel)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前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 等众多教育高校翘楚、教育行业中的思想行动领袖
文案:石一洋
排版:石一洋
设计:杨诗梦
审核:赵含章 沈容冰 罗瑞潇 戴彬莹
所有权归创作人员
转载引用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