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秋季特别活动|生命教育: 探求内卷中自我赋能的全新可能性

文摘   2024-11-03 09:00   美国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教育学院官方的学生组织,也是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中对中国教育关注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平台。秉持 “启迪、创新、影响” 的使命,一年一度的论坛旨在连接中美教育实践者、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及各界领袖精英,促进与中国教育相关的深度讨论,支持教育实践,鼓励教育创新,推动成果展示。



第十五届哈佛中国教育论坛

秋季特别活动✨

生命教育

探求内卷中自我赋能的全新可能性


在这个被“快进键”支配的时代,  

我们急于长大,却忽略了如何领悟生命;  

我们追求成功,却常常迷失了初衷;  

我们渴望认可,却缺乏真正的自我接纳;  

我们争分夺秒,却频频失去自己的节拍。


年轻人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

本次的生命教育论坛中 我们邀请到了

宋超老师、刘翠莲主任、韩阳秘书长三位嘉宾

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生命的窗口


或许,在他们的分享中

我们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以及关于如何在喧嚣中回归内心的指引



PART.01


嘉宾分享

生命教育与自我成长的多重视角



宋超 北辰青年创始人


宋超老师用“匮乏青年LACK”来描述当代青年的状态,其核心痛点包括L(Lonely 孤独)、A(Anxiety 焦虑)、C(Confusion 迷茫),但同时又存在K(Keen 渴望改变)的矛盾。


面对“匮乏青年”的困境,宋超老师倡导大家成为「人生实验家」。他鼓励大家在探索人生方向时进行对外(丰富人生体验)和对内(自我复盘对话)的双重探索,以找到人生的方向。


公式为:「人生体验 + 自我复盘 = 方向探索」


宋超老师提出的「金字塔理论」指出,绝大多数青年人从「他人」那里获得能量,一部分人能够从「自身」中获取能量,只有极少数人是从「使命」中汲取能量。而随着成长的过程,这种模式逐步从“倒金字塔”转变为“正金字塔”。


图片源自宋超老师分享




韩阳波克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在当代教育中,许多青少年面临“空心病”,表现为“四无”状态:缺乏学习动力(被分数导向驱使)、对真实世界缺乏兴趣、社交能力不足以及对生命价值的麻木。


如何帮助青少年在学习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如何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并与世界建立深刻连接?


通过低门槛、交互性、沉浸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更深刻地连接自身与世界:

  1. 创造一个安全的表达环境:在没有评价和压力的空间中,让孩子们能放下防备,真实表达自己。教育者可以倾听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世界观。

  2. 以孩子为中心: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内在驱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非灌输既定思想。让孩子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在体验和探索中自主思考、判断与共创。

  3. 创造积极体验:通过设定富有挑战的任务,提供清晰的规则和正向而实时的反馈,帮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与生活建立深层次的连接。


    “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光”

图片源自韩阳秘书长分享




刘翠莲 上海同馨济慈健康咨询中心主任


刘翠莲主任指出,许多学业优异的学生,尽管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内心却往往缺乏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她认为,自我价值感不仅仅来自外在的成绩或名誉,而是建立在自我、他人、情境的认同之上。


刘翠莲主任引用王阳明临终前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认为自我价值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内在清明与坦然。同时,她分享了萨提亚的继承人Maria Gomori女士的故事:这位历经了二战、车祸、地震和癌症的百岁女性,以坚韧生命诠释了“向死而生”的深刻意义。


自我价值感,是一种接纳与认可自己独特生命的过程:

  1. 从觉察开始,与生命力建立联结

  2. 接纳、消化与整合独特的生命经历

  3. 自我认可,自我关爱,自我信任

  4. 推已及人,在生命的深处与人联结



PART.02


圆桌论坛 

嘉宾们对生命教育与自我成长的创新见解


LIFE EDUCATION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Q:生命教育的创新方式:

A:宋超老师提出,通过新媒体、社群构建和贴近青年人兴趣的方式,生命教育可以摆脱纯理论的枯燥,用年轻人喜爱的形式激发联结和行动。同时,与专业机构合作也能弥补短板。


Q:如何平衡“成长需要时间”的慢与“AI科技时代更迭”的快?

A:宋超老师认为,个体的矛盾在于评价体系依赖“同辈社会时钟“。核心在于把评价体系从外部参考转向内在建设,找到属于自己的锚点,在内心种一棵稳固的树。


Q:游戏化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

A:韩阳秘书长提到,青少年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来表达自己。游戏化的生命教育恰好提供了这样的途径,让孩子们能够释放真实想法,展现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成年人有机会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Q:关于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关键:

A:刘翠莲主任认为,自我价值感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关系,它让个体可以真实表达、被人接纳、建立深度的情感连接,并提供安全基地和避风港。


Q: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A:宋超老师:平衡是一种奢侈,生活需要阶段性侧重不同部分。他建议女性从“关系型角色”转向关注自身的主体价值,并运用《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和正念等方法进行自我管理。


韩阳秘书长:现今充斥的“背景噪音”(如新媒体、邻里等)干扰了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 她建议定期“清理”噪音,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


刘翠莲主任:优先关注内在需求,学会倾听和满足自我的内在需求后,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持久的安定感。







📚 嘉宾书单速递! 📚 

在论坛分享中,几位嘉宾聊了不少好书,

以下是他们各自推荐的必读之作:

宋超老师:《与神对话》

刘翠莲主任:《青年王阳明》

韩阳秘书长:《瓦尔登湖》


会议总结

生命教育:

  • 关注个体的生命体验,探索人生意义,帮助个体获得智慧、理性及内心的宁静。

  • 需要创新方式,如利用新媒体、游戏化工具等,激发个体的参与和行动。

  • 关注心理健康,提升自我价值感,建立高质量的关系。

  • 引导个体向内探寻,找到自己的锚点,活在当下,实现自我追求的生活方式。


教育不是去灌满一个容器

而是去点燃一个生命


主创团队:李冠霖|张天娇|赵婉婷|

         周云嫣|魏畅|Evelyn


文案:赵婉婷 周云嫣  Evelyn 

排版:张天娇

设计:赵婉婷

审核:赵含章 罗瑞潇 沈容冰 戴彬莹


关于哈佛中国教育论坛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教育学院官方的学生组织,也是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中对中国教育关注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平台。


秉持 “启迪、创新、影响” 的使命,一年一度的论坛旨在连接中美教育实践者、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及各界领袖精英,促进与中国教育相关的深度讨论,支持教育实践,鼓励教育创新,推动成果展示。目前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已汇聚了海内外会员2000余人,社交平台关注者超2万人。


论坛往届大咖嘉宾包括: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所长柯伟林 (William Kirby)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Ezra Vogel)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前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 等众多教育高校翘楚、教育行业中的思想行动领袖


    文案:赵婉婷 周云嫣  Evelyn    

    排版:张天娇

    设计:赵婉婷

    审核:赵含章 罗瑞潇 沈容冰 戴彬莹


    所有权归创作人员

    转载引用请联系



Harvard CES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教育学院官方的学生组织,也是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中对中国教育关注度最长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平台。论坛旨在推动教育思想的国际间交流,连接中美教育实践者及各界领袖精英一同交流、碰撞、思考和展示科研及实践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