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俄乌冲突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双方都广泛使用了无人机进行侦察。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无人机中不乏民用产品的身影。例如,日本佳能的普通单反相机被用作俄军“海鹰-10”无人机的侦察设备,而普通的航拍无人机甚至直接变成了乌军的“无人侦察机”。这是否意味着民用无人机也能胜任军用任务呢?
民用无人机生产商大疆曾多次表示,其产品“均为民用用途设计,不符合军用规格的要求。”业内也认为,军用与民用的区别仍然是天壤之别,有些方面的设计目标甚至完全相反。
实际上,虽然从表面上看,民用和军用无人机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却是非常巨大的。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可以先来想象一下“皮卡战争”的场景。在中东战场上,丰田皮卡以及长城、中兴等品牌的皮卡被装上武器后,确实能短暂地充当战车,甚至击败过装甲部队。这看上去挺厉害,但你能说这些皮卡真的能和专门的装甲车媲美吗?显然不能。因为它们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军用需求,比如防弹、防地雷等问题。一旦真正投入战场,它们自然显得脆弱不堪。
同样的道理,民用无人机与军用无人机的区别也远不止于表面。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民用无人机只要装上武器或改装一下系统,就能胜任军用任务。但实际上,军用无人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许多极端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比如大多数军用无人机往往尺寸更大、载荷更重、速度更快、航程更远。还会配备更加“暴力”的装备,比如激光指示器(可引导激光制导武器),甚至是武器和火控系统,甚至是战争中的电子战。
举个例子来说,民用无人机在设计时,通常不会考虑抗干扰能力的问题。毕竟,没有人会拿着无人机跑到雷达站旁边玩对吧?但在战争中,电子战是家常便饭,敌方会利用各种手段干扰、压制无人机的通信信号。如果你用的是普通的民用无人机,一旦被干扰,那基本上就直接瘫痪了。而军用无人机则不然,它们在设计时就加入了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使用专用的通信频段和高标准的飞控系统,甚至还配备了惯性导航系统和星光导航,以确保在极端条件下也能完成任务。因此在军事基地,面对雷达的强大电磁波,民用航拍无人机根本无法起飞。最近就有无人机编队表演集体失控,原因也被归咎于信号干扰。
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工程师杨炯也提到了这一问题,但他表示,民用无人机设计上就没有必要考虑抗干扰的问题,因为“谁没事会拿无人机到雷达站旁边玩?”而且要提高抗干扰性能,就要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成本,消费者并不会为此买单。
另外,军用无人机的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点。民用无人机一般设计用于日常使用,要求的可靠性并不高。但军用无人机不同,它们必须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长期保持可靠性能。你可能不信,军用无人机甚至要在设计上考虑到它们可能会被放在库房里十几年,但一旦战争爆发,就必须立即投入使用,不能有任何闪失。为此,军用无人机要经过各种严苛的环境测试,比如高低温试验、振动试验等,以确保它们能在极端条件下正常工作。而民用无人机则根本不需要应对这些情况,因此在极端环境下,它们的表现自然大打折扣。比如现在的乌克兰的气候环境相对温和,气温不冷不热,民用无人机在冲突中尚可使用,但在更特殊的战场环境下,可能就不会如此了。
此外,军用无人机还须考虑可维护性,包括零件互换性等问题。民用无人机“炸机”后买一架新的,或者用保险换一架新的,都很方便。而军用无人机就要考虑在多架无人机损毁之后,如何用残存零件重新拼装出一架可用的完整新机来。为此,军用品会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而这往往导致军用装备看起来“傻大笨粗”。
另外,军用无人机对性能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更青睐固定翼机型。比如在高原条件下使用时,民用多旋翼无人机30分钟左右的续航还会再打折,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除了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军用无人机对隐蔽性也有很高的要求。它们希望在战场上能尽量避免被敌人发现,有的甚至采用昂贵的隐身设计。而民用无人机则完全不同,反而需要配合各国的监管要求,强调公开透明。
比如
例如大疆从2015年起就不断在各种场合呼吁加强无人机的安全管理,为配合各国有关单位针对机场、军事基地等禁区的管制,大疆推出的AeroScope“云哨”系统,就是为了让监管部门能实时监控到它们的无人机。
为了让用户都合法合规地飞行,民用无人机企业们也在用各种技术手段自我设限,使产品自己就能做到“慎独”。例如,大疆为无人机配上了地理围栏,使其不能过于靠近机场等飞行禁区,这一做法也被其它一些厂家效仿。
为了进一步降低无人机“扰航”的风险,大疆甚至为其无人机配备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接收器,可侦测其附近的飞机或直升机并反馈给操作者。
显然,这种透明性在民用领域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军用领域就显得十分不利了。
总的来说,中国的民用无人机享誉全球,连年占据全球超70%市场份额,除了用于娱乐外,也助测绘、执法、消防救援、农业等诸多行业变得更安全、高效。很多网友希望这样的神器,也能用于保卫我们的国防安全。
然而民用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各有自己的定位和用途。民用无人机的设计目标是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它们便于量产、价格低廉,功能上足够强大,也能在部分军事场景中派上用场。这说明民用无人机具有轻便、易用、性价比高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完全胜任军用任务。军用无人机需要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保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它们有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看起来“又贵又笨”的原因。
最后,也不用为民用无人机不能做军用而感到遗憾。我国的军用无人机产业同样非常强大,从小型手抛无人机到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都有国产化的产品,且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军用无人机只是一环,它们需要和其他作战单位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也是为什么军用无人机需要特别针对国防需求进行设计,而不是随便用一台民用无人机改装一下就能替代的。
因此,保卫国防的任务,还是交给那些专业的军用无人机去完成吧。而民用无人机,则可以继续发挥它们的优势,专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这就叫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各尽其用。
关注AI科普小站,我们会持续为您带来更多的AI干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