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丨 揭秘支原体:小身材大危害,你能躲过它的“攻击”吗?

文摘   科学   2024-07-30 20:20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FOCUS ON US

前文我们已经介绍过细菌(点击阅读:病原丨 细菌的世界,你了解多少?),今天来聊聊支原体。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支原体,让我们首先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进行一番梳理。在广义的分类中,支原体可以被归类为细菌的一种,然而,为了更清晰地对其进行区分,我们将对其进行特别的分类讨论。


1 支原体概述


01支原体的简介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高度可变、能够透过滤菌器、且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增殖的最简单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大小范围在0.1至0.3微米之间。因其能够形成丝状和分枝的结构,故得名“支原体”。



02支原体的发现


  • Nocard等于1898年首先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灶中发现支原体。

  • Dienes等于1937年首次从前庭腺炎患者脓液中分离出支原体。

  • Chanock等于1962年人工培养支原体获得成功。

  • 1967基于基因分析,划清与L-型细菌的界限,国际细菌命名委员会将其归为一个新的纲:柔膜纲。


03常见致病支原体分类


支原体(Mycoplasma)归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支原体科;其下分为支原体属、脲原体属。


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

  • 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Mp)

  • 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U. urealyticum,Uu)   

  • 人型支原体(M. hominis,Mh)

  • 生殖支原体(M. genitalium,Mg)



2 支原体生物学特性


01支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无细胞壁,呈现多形性。

染色方法: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故常用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

细胞膜:内中外三层结构,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

顶端结构:黏附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



02支原体的培养特性


培养要求: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支原体所需的胆固醇。

适宜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8~8.0(解脲脲原体最适pH6.0~6.5)。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典型的“荷包蛋”状菌落。

03支原体的分裂方式


分裂方式:二分裂繁殖为主,也可以出芽方式繁殖,分枝形成丝状后断裂呈球杆状颗粒。



04支原体的抵抗力


抵抗力较弱,对脂溶剂、消毒剂、紫外线、低渗环境、热、干燥敏感。

由于缺乏细胞壁,但对青霉素类的抗生素不敏感。

对作用于核糖体、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如红霉素、四环素、螺旋霉素等药物。



3 支原体的致病机制


黏附因子:多数支原体对宿主无致病性,有的支原体通过顶端结构(M)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细胞表面神经氨酸受体结合粘附于细胞。


摄取营养: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后,由宿主细胞汲取自身所需的脂质,胆固醇等营养成分,使细胞膜损伤 。


产生外毒素和酶:部分支原体通过释放有毒的代谢产物导致宿主细胞受损,代谢产生的磷脂酶A和C能溶解宿主细胞膜的卵磷脂,使细胞溶解。


免疫病理损伤:可引起宿主细胞膜抗原结构上的改变,产生自身抗体,又可因宿主组织中存在与支原体膜成分相似的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而引发病理免疫反应。


支原体侵入血液或组织内,在细胞外寄生,易于侵犯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及关节部分。


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可感染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而引起不同的疾病。


呼吸道感染


  • 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可引起非典型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疾病,并可导致皮疹、神经和心血管等肺外症状。


泌尿系统感染


  • 生殖支原体:感染生殖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宫颈炎、尿道炎、不育等疾病。

  • 人型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和生殖道,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脑炎、附睾炎、盆腔炎等疾病。

  • 解脲脲原体:感染生殖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尿路结石等疾病。


支原体诊断与治疗


01支原体诊断


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直接涂片检查、支原体培养、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 直接涂片检查:主要是取患者的分泌物或者尿道分泌物来进行检测,如果在分泌物中查出了支原体,就可以判断患者感染了支原体。

  • 支原体培养:取可疑患者的痰、咽拭子、脑脊液、白带等,接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或染色后颜色变化,进行初步判断。之后利用不同支原体对葡萄糖、精氨酸、尿素的分解能力不同,通过糖发酵试验和精氨酸水解试验等生化试验可进一步判断支原体的类型。后续的药物敏感性测试可以指导用药,对某些耐药株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IgM和IgG抗体水平,来判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 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PCR技术直接检测标本中支原体的核酸,快速、特异性高,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法和血清学试验,但要注意排除假阳性。



02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支原体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多数轻症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也能自行康复。然而,早期介入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并缩短病情周期。治疗支原体感染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多西环素等。


  • 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影响支原体的生长与繁殖。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对于孕妇和儿童,可以选择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 喹诺酮类药物则通过作用于DNA旋转酶,干扰DNA复制,进而影响支原体的繁殖。常用的药物有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可能对软骨造成损害,影响儿童发育,因此不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 多西环素能够通过干扰蛋白质合成来影响支原体的生长与繁殖。该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全面,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03支原体感染预防


对于通过飞沫传播的支原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 在疾病高发的夏秋交替时节,外出时请务必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 重视手部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覆盖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 戒烟戒酒,保护肺部健康,避免吸烟带来的损害。

  • 经常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维持空气清新。


对于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支原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 塑造健康的性道德观念,保持稳定的性伴侣关系。

  • 采取有效的性行为防护措施,例如正确使用避孕套。

  •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在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公共浴池洗澡,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

  • 若性伴侣出现感染症状,双方应同时接受治疗,并在治疗期间避免任何性行为,以确保治疗效果。


对于通过母婴传播的支原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 在步入婚姻、准备孕育新生命之前,与伴侣共同进行健康检测,一旦检测出感染,应立即着手治疗。

  • 对于已感染病毒的孕妇,应积极参与治疗,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好了,以上就是对支原体的简要学习,后面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聊聊之前关注度比较高的肺炎支原体。


下课………


可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关键词【ID06】限时免费领取该文章内容ppt网盘下载链接,30天有效期,或可加入知识星球【精准医疗探索】直接下载。


END

参考资料:

[1]【生物科普】支原体概述.

[2] 医学百科---支原体.

[3] 支原体百度百科.


轻点“在看”和“分享”,让健康和财富流向你!

健康守望角
聚焦疾病知识、基因检测及相关技术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