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马博文,王亦凡,任园园,张莉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心电诊断科(马博文,王亦凡,张莉),心血管内科(任园园)
作者简介:马博文,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心内电生理相关研究,E-mail:q65991900@163.com
目的 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对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RFCA术的70例房颤患者,记录其术前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根据预后情况(是否复发)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心电图P波参数与房颤患者RFCA术后预后的相关性,并使用ROC曲线分析评价P波参数对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70例房颤患者中,RFCA术后预后不良者30例,预后良好者40例。预后不良组Pd、Pmax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组间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Pmax是影响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d、Pmax及其联合指标评估房颤患者RFCA治疗后预后不良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751、0.760、0.900。结论 心电图P波参数与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相关,Pd、Pmax联合检测能提升对其预后的预测效能。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心电图P波参数;预后;预测价值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类型,伴随病情的发展,脑卒中、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会增加,因此须及时治疗。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是治疗房颤的常见手段,治疗成功率高达80%。但有研究指出,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经RFCA术治疗后易复发,须再次行RFCA,影响患者预后,故早期预测房颤患者RFCA术后复发风险十分必要。有研究显示,房颤的发生与心房重构、心房纤维化有关。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可反映心房除极活动,在评估心房电生理特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述研究提示,临床或可通过心电图P波参数反映房颤患者RFCA术后心脏变化情况,以此预测预后情况。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电图P波参数Pd、Pmax对房颤患者RFCA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RFCA术的70例房颤患者。纳入标准:① 符合房颤相关诊断标准;② 符合RFCA术指征且成功实施治疗(术后恢复窦性心律);③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④ 认知功能、沟通能力与视听觉正常。排除标准:① 瓣膜性房颤;② 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③ 存在心房血栓;④ 有起搏器植入手术史;⑤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 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⑦ 合并恶性肿瘤;⑧ 继发性ST-T改变;⑨ 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感染期。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统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左心房内径、心功能分级。
1.2.2 心电图P波参数测定
于RFCA治疗前,选择ECG-1350型12导联心电图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测定心电图P波参数。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双侧手腕、脚踝及胸前区皮肤;指导患者放松全身后,按要求规范连接心电图,记录8~10个心动周期,走纸速度设为50 mm/s,增益1 mV/mm,测定Pmax值,并计算Pd值,即Pmax与最小P波时限(minimum P-wave duration,Pmin)之间的差值,测定3次后取其平均值。
1.2 3 术后随访及预后情况判定
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6个月,每月随访1次。建议患者一旦发生临床症状,就须到我院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房颤有无复发。在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中,如有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频率极快的f波等心电图表现,则可确诊房颤复发。将房颤复发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未复发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波参数预测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
在接受RFCA治疗的70例房颤患者中,预后不良者30例,占比42.9%;预后良好者40例,占比57.1%。
2.2 RFCA术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预后不良组Pd及Pmax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 P波参数与房颤患者RFCA治疗后预后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纳入2.2节中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心电图指标Pd、Pmax作为自变量,将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Pmax是影响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2.4 P波参数对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预测效能
将Pd及Pmax作为检验变量、房颤患者RFCA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d、Pmax单独及其联合指标评估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不良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751、0.760、0.900,以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高。见表3、图1。
3
讨论
房颤是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RFCA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而言,RFCA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明显增加患者身心负担,不利于改善预后。如何有效预测房颤患者RFCA治疗后的复发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心电图P波是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代表左心房和右心房激动的过程,在房颤治疗后P波会出现相应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Pd及Pmax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电图P波参数Pd及Pmax或可成为预测房颤患者RFCA治疗后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d、Pmax是影响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由此证实了上述猜想。分析原因可能如下:① Pmax反映窦房结电信号下传到心房后左、右心房除极的最长时间,RFCA治疗后心房发生电重构,会导致Pmax延长,继而造成心房传导延缓或房内传导失衡。此时的心肌电生理功能相对紊乱,不仅会加重心房纤维化程度,而且还会促使心肌活动中断。RFCA术后无法形成有效的大静脉与心房“电隔离”,因此治疗效果较差,术后房颤易复发,进而增加了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② Pd是Pmax与Pmin之间的差值,较高的Pd值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剧烈的非均质性电活动,且该电活动可阻断RFCA术中产生的左心房-肺静脉电活动信号,部分左心房心肌组织可因此受损而失去传导能力,继而诱发左心房重构,增加术后复发风险。本研究中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d、Pmax单独及其联合指标评估房颤患者RFCA治疗后预后不良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751、0.760、0.900,以联合检测的预后预测效能最高。上述结果提示,通过在术前联合监测Pd及Pmax等心电图P波参数,未来有望更好地预测房颤患者RFCA治疗后预后的不良风险。
综上所述,心电图P波参数与房颤患者RFCA术的预后情况相关;Pd、Pmax联合检测能提升对预后的预测效能。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实用心电学杂志>,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所有经“好医术”微信公众号、APP及网站发布的文章,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作学术分享、信息传播;
2.“好医术”保留对内容进行技术性加工处理/删除的权利;
3.所发布文章不代表“好医术”的立场/观点,如内容有误,欢迎指正;
4.若涉及版权等争议性问题,我们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联系方式:kevin.zhang@haoyishu.org
如有问题,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好医术助力每位医生成长
2024好医术心学社
征稿启示更新啦!
更有料的学术内容、更精彩的病案分享
将继续从《好医术心学社》不断传递给广大心血管医生
📚📚 2024病例征集开启,欢迎您的投稿+++
-稿件要求
1.临床病案+诊疗经验总结,图文结合更佳
2.关键词:@结构性心脏病@心源性脑卒中@心脏介入治疗
-投稿方式
添加haoyishu-zy03(微信)
点击下方名片 快速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