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史地】元朝对西域的统治与明朝对西域统治的巩固

文摘   2025-01-18 18:28   甘肃  

1206年,蒙古族各部落的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大会,拥立铁木真为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改国号为元,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元朝。1279年,元军灭南宋,统一了全中国。


蒙古政权建立时,中国的西域地方正是在西辽统治之下。1209年,高昌(吐鲁番)地区的畏兀儿人,为了摆脱西辽的统治,投附蒙古。1211年,巴尔喀什湖南的葛逻禄部,为了同样的原因,也归降蒙古。这样,蒙古统治势力遂进入西域。1211年,西辽灭亡。1218年,蒙古军队不仅完全占有了西辽故士,并攻取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地。蒙古的统治势力也达到了帕米尔地方。


元朝建立后,在西域地方的统治是不断巩固和加强。成吉思汗在位时,就把他所占领的地方分封给诸子。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包括了“东起畏吾儿(吐鲁番一带)之地及海押立(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与伊犁一带),西抵只浑河(阿姆河)两岸。” 也就是说,察合台的封地,包括了从天山附近的吐鲁番(当时蒙古征服的西辽故士),直到阿姆河、锡尔河的广阔地域。察合台的子孙就成为这里的主宰。察合台的封地(即所谓“察合台汗国”)是元朝的宗藩


蒙古统治者对于西域地方的统治是十分重视的。定宗时(1246—1248年),就派监治官赛甫曷丁率兵驻扎在别失八里(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唐代时北庭大都护府治所),境内各地方又分别设置达鲁花赤(长官),管理所在地的军事政治和经济。





宪宗元年,设别失八里行省,辖天山南北、畏吾儿之地;设阿姆河行省,辖阿姆河以南之地。1280年,元朝政府在畏吾儿地方设置北庭都护府,并委派脱脱木儿主管其事。元朝为了加强统治,1283年,分别在别失八里和哈喇火州(喀喇和卓,和州,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60里)设立宣慰司。别失八里宣慰司统辖北疆军政事务,哈喇火州宣慰司统辖南疆军政事务。1286年又在别失八里设元帅府。


元朝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地方的财政控制,1280年在畏吾儿境内设交钞提举司,以后,又设交钞库。为了加强内地和西域地方的交通联系,1273年,在于阗、叶尔羌两城设水驿十三,在沙州北设陆驿二。1281年,从太和岭(山西雁门以北)到别失八里之间,新设三十个驿站。以后在各地陆续增设驿站以便加强各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元朝政府也在西域各地进行屯田,以供应军队粮秣需要。有的是调遣民户,有的是由驻军进行屯垦。1287年,“以别失八里汉军和新附军五百人屯田。”这样的情况是遍及各地的。上述情况说明,元朝政府对西域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和内地一样,是不断的加强和巩固的。
1291年,元世祖忽必烈汗又命察合台的曾孙阿只吉,率所部镇别失八里,让他兼辖天山山南、畏元儿、合喇火州及哈密等处屯戍军事。其后,别失八里、哈喇火州等地都先后并入察合台封地,由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及其后裔所管辖。察合台封地为元朝三大藩之一,它的首府设在阿力麻里(阿里马,意力苹果城,故址在今新疆霍城东北)。
元代文献里关于当时西域的情形有很多记载。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里记述别失八里城时写道:“时回纥王部族劝葡萄酒,供以异花杂果名香,且列侏儒伎乐,皆中州人(泛指中原地方的汉人),士庶日益敬,侍坐者有僧、道、儒。”常德在《西使记》里提到阿力麻里城时写道:
“市井皆流水交贯,有诸果,唯瓜、葡萄、石榴最佳。回纥与汉民杂居”。稍南的赤木儿城,“居民多并、汾人(即山西人)”。其中还谈到龙肯河(即乌伦古河)流域,也居住着许多从事麦、黍农业生产的汉族人民。这一切充分说明元代西域各地回、汉、蒙等各族人民聚居的盛况。


元朝统治时期,吐鲁番地方的农业已较为发达。其地士质肥沃,盛产五谷,并且也出产棉花。此外,西域的甜瓜、西瓜、葡萄,久负盛名。元代西域的手工业也有很大发展。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当时塔里木盆地南部各地居民多从事手工业。和阗有专业的采玉工人。元朝政府曾在别失八里等地冶铸农器,兴办染织业,这些都有助于西域手工业的发展。元代西域的商业也很发达。西域和内地的商业往来十分活跃,从内地运往西域的主要商品是丝织品和茶,而由西域运往内地的商品有香料、药材、玉制品、棉布等。


元代统治时期,东西方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元朝政府开设官道,设驿站,分置守兵以保护行旅,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西亚细亚和欧洲的商人,陆路从中亚经天山南侧,或从西伯利亚南部经天山北侧,纷纷到中国来进行贸易。同时,西方的天文、算学、炮术等也得以传入中国,而中国的罗盘针、印刷术等也在这时传入西方。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往来有了新的进展。


自元末以来,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域地方逐渐传播起来,它排斥其它宗教,逐渐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
伊斯兰教首领往往把自己说成是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的后裔,称和卓(和卓木),他们在伊斯兰教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伊斯兰教上层分子既掌握教权,又控制着西域地方的世俗政权,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地方的支柱。明清两代都是如此。


1368年明朝建立后,统治集团对于西域的统治是非常重视的。明太祖、成祖时,先后在西域建立了哈密卫(新疆哈密县)、赤斤卫(甘肃玉门县)、安定卫(敦煌县南)、罕东卫(敦煌县东南)、曲先卫(甘肃安定县西)、沙州卫(甘肃安西县)等。与此同时,明朝了进一步控制西域各地方封建政权,不断遣官抚谕,册封官员。1415年,明朝政府派吏部员外郎陈诚到西域,土鲁番遣人随之入贡,明朝政府授土鲁番部首领都督、都指挥等官。从此土鲁番遣人入贡,一直继续到明朝末年。于阗地区占有葱岭以北的大片土地,从永乐年间直到万历时多次遣人入贡,因此史书记载:“西域之使,岁岁不绝。” 明代西域维吾尔族和内地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发展。史书记载,明代于阗地区“桑麻禾黍,宛如中士”,火州(即元代哈喇火州地方)“有城郭田畜,而兵器书史,婚姻丧葬与华夏同焉。”





游牧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和准噶尔盆地一带的蒙古族瓦刺部(清朝称卫拉特或厄鲁特),于1408年遣人人贡。明朝封瓦刺部首领玛哈穆特等三人为王,赐以印诰。此后瓦刺部每年入贡一次。后来瓦刺分为四部:
绰罗斯(游牧于伊犁河流域),和硕特(游牧于现在的乌鲁木齐地区),土尔扈特(游牧于塔尔巴哈台),杜尔伯特(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两岸)。
明代哈密等卫的设立,对瓦刺、吐鲁番等首领的册封,说明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方的政治统治是比较巩固的。


来   源: 历史与民族 

编 辑:辛   春
审 核:康晋昕
监 制:王   璞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好文:
玉门:充满军魂的城市
青头山:一个驻守祁连山口的村落,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
塔尔湾:疏勒河流域一个古老村落
河西走廊赤金大峡谷里的神秘史前文明
长城最西端甘肃最西部一处被人忽略的神秘古遗址:玉门小金湾
探秘长城脚下玉门砂锅梁古遗址
玉门花海盆地是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的重要聚居地
玉门以北:蒙古高原有一条活跃千年的古驼道
玉门青头山:民族争斗关防重重的祁连山口
兵团城市:玉门
玉门长城大漠中又一个神奇的“月牙泉”
【特约稿件】王璞:骟马河的千年文明
疏勒河:一条流淌着宗教文化的河流
从废弃的遗迹里寻找玉门五华山的记忆
斯坦因在玉门祁连山中探险
印象玉门
两条河与两座城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河西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玉门历史文物
玉门市博物馆主办,了解玉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平台,感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