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黄鹤楼”,“诗仙”李白与黄鹤楼结下不解之缘。

文摘   2024-11-12 12:14   四川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年),当时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唐朝时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大量诗文。“诗仙”李白一生多次登黄鹤楼,与黄鹤楼结下了不解之缘。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隐居于庐山。次年冬,永王过庐山请李白参加幕府,不料李璘却有着与其兄李亨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也因而获罪,下浔阳狱,出狱后,又被判处流放夜郎。

759年,朝廷大赦天下,李白结束长流夜郎的生活,行至江夏(今湖北武汉),太守韦良宰招待了他,李白写下《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以赠表示感谢。此诗是一首自传体长诗,诗中明确写到“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因此,可以判断李白一生至少三次登黄鹤楼。


李白初次与黄鹤楼相遇,便留下了一段趣闻。728年,李白第一次游江夏(现属湖北省武汉市)登上黄鹤楼,诗兴大发,正欲挥毫泼墨之时,看到崔颢所题的《黄鹤楼》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气象雄浑,意境深远,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眼前景色以及诗人的思乡之情完美融合。李白读罢,不禁大为叹服,自愧难以超越,遂搁笔而去,并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读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崔颢出生于704年,比李白还小三岁。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李白在我们印象中一直是一个白衣翩翩的少年?也许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首诗留下的少年形象太过深刻了。

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再游江夏,此次是和他最爱的“孟夫子”孟浩然一起来的,游玩之后登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写下这首千古送别佳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坐的小船渐行渐远,而李白却依然久久凝望,直到水天相接,只看到江水滚滚东流。通过对友人远去的动态描写和诗人凝望的静态刻画,在静和动的对比下,将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果然如李白所言,“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最爱的还是孟浩然。杜甫读到这都要哭了,心疼老杜一波!(哈哈,说到老杜,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写了一首歌:老杜的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听一听。)
734年,李白第三次来到江夏,再次在黄鹤楼送别友人,江夏地处长江沿岸,在陆上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乘船出行可以说是最常见的长途出行方式,而江夏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成为重要的交通口岸,因此才会出现这么多的诗词写黄鹤楼的送别。
《江夏送友人》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诗中首句描写了送别的环境与时节,在雪花纷飞的冬日,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友人。“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一句用黄鹤振翅高飞向西飞往帝王州的形象,暗示友人即将离开去往长安。“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表达了诗人想赠送友人珍贵礼物却没有合适东西的无奈。最后“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描绘了诗人和友人相互顾望、泪流满面的场景,体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离别时的悲伤。此诗在离别之外,还描写出了诗人的郁郁不得志,朋友即将前往长安,前途无量,而我只能孤身一人默默流着泪,看着朋友渐渐远去。
李白三登黄鹤楼,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心境。黄鹤楼,见证了李白的豪情壮志与惆怅思绪,也承载了无数的离别故事与历史沧桑。它宛如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傲然屹立在长江之畔,默默注视着千年来的风云变幻。
时至今日,当我们仰望黄鹤楼时,那个白衣翩翩的诗人仿佛犹在眼前,把酒望天,乘风而歌,飘飘欲仙。而黄鹤楼所见证的这一切,也留在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记忆里。
此生,一定要去一次黄鹤楼!
(原创不易,拒绝抄袭,违者必究)
最近更新了一篇李白一生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一口气读完“诗仙”李白的一生(李白一生简表编年)

【END】

我是无南,35+读书写作正能量,苏东坡老乡代言人。

67位宋朝诗人,一口气根本读不完!

一口气读完59位唐朝诗人,读完汗流浃背!

10个才女10首诗,一人一首代表作。

凤求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無南悦读
无极之南,唯有诗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