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一生共创作诗歌近3000首,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196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文章四友是指初唐四位诗人:李峤、崔融、苏味道和杜审言。这里必须提一下,宋代“三苏”为苏味道后裔。无南最喜欢的两个诗人,杜甫和苏轼再此有了交集。
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同年李隆基登基,史称唐玄宗。
714年,母亲早亡,父亲杜闲续弦后将杜甫寄养于洛阳二姑母家,重病。二姑母把杜甫照顾得很好,但是自己的儿子却病死了。
717年,随家人寄居郾城,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剑器浑脱》。
719年,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自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725年,14岁初到洛阳,拜访名流,期间于祁王府上听过李龟年的歌。
731年,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一带晋国故地)。
732年,开始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735年,24岁的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中了举人。
736年,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开始长达多年的游历,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期间登泰山写下《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39年,游齐赵期间和高适相遇,结为知己,同游汶上。
741年,回到洛阳,迎娶司农少卿杨怡18岁的女儿杨氏,此时杜甫30岁,不久父亲杜闲去世,杜甫为父亲守孝三年。
742年,最疼爱杜甫的二姑母去世,作《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
744年(天宝三年),4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一见如故。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秋,李杜如约而行,途中遇到高适,三人结伴而行,好不快哉。44岁的李白,41岁的高适,33岁的小迷弟杜甫,三人“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745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漫游生活,回到长安。没想成,李杜至此一别,却成了永别。
746年,杜甫开始长安求仕生涯,与高适有小聚。追忆往事作《饮中八仙歌》。
747年,唐玄宗李隆基诏天下推举贤才,当朝宰相“口蜜腹剑”李林甫对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贺表“野无遗贤”,杜甫也是受害者。
748年,多次向韦济献诗,寻求提携。在此期间,他还与书法家顾诫奢建立了友谊。
750年,杜甫与郑虔交好,有赠郑虔的诗句:“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惟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长子宗文生于此年。
751年,通过郑虔向玄宗进三大礼赋,分别是《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和《有事于南郊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752年,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秋杜甫和岑参、高适、储光羲、薛据在长安同登慈恩寺塔。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后与杜甫短聚,作诗《送高三十五书记》为高适送别。感于征兵祸害百姓作《兵车行》。
753年,居长安。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年,移家奉先(现在陕西渭南市蒲城县),此时杜甫43岁。
755年底,获封"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八品小官,回奉先县探望妻儿,这才知道小儿子已被饿死,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年底“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
756年,安禄山攻下洛阳后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同年六月潼关失守,7月唐玄宗出逃,逃亡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自行登基,史称唐肃宗。杜甫在投奔肃宗途中被抓成了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官小,没被囚禁,得以逃脱。
757年,春,看着经历战乱,满目疮痍的长安,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在战乱中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肃宗被感动了,任命他为左拾遗,不久上疏救房琯获罪,被贬到华州(今华县)。作《奉赠王中允维》替王维辩冤。李白因永王叛乱事件下狱,作《不见》替李白抱不平。
758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年底到洛阳探亲。
759年,年初,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写下“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看淡官场辞官,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和高适等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杜甫死前留下遗言,一定要把他葬回洛阳首阳山祖茔。但是死时家里穷困至极,连他的尸骨都无力安葬,只能暂放于耒阳县。直到四十三年后,其孙子杜嗣业才将其灵柩运回偃师,安葬在首阳山下杜审言墓旁。
关于杜甫的死因,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是途中遇到暴雨,被饿了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结果吃得太多撑死了。第二种是杜甫多病加身,遇到洪水不得医治,病发而亡。第三种是醉酒落水而死,一夕大醉,宿江上酒家,为水漂溺。无南个人觉得第二种比较可信。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9月8日—756年8月12日在位)。
唐肃宗李亨(711年10月19日—762年5月16日),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唐代第八位皇帝(756年—762年在位)。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
杜甫一生只娶一妻,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杨氏,出身名门望族“弘农杨氏”。741年结婚时杜甫30岁,杨氏只有18岁。史料中关于杜甫妻子的记载不多,但是杜甫诗中多次写到妻子,如《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客夜》: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杜甫下半生凄苦贫困,出身名门的杨氏并没有弃杜甫而去,一直相伴左右,共生育了三个儿子(长子宗文、次子宗武、幼子饿死),两个女儿。杜甫去世后,杨氏思忧虑成疾,不久也随丈夫而去。
郑虔(691年-759年),字趋庭。郑州荥泽县人,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病逝于台州官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与杜甫合称“李杜”。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安徽省马鞍山市)令李阳冰,不久即病死。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还京后病逝。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名将、 诗人。突患疾病,死于成都。
岑参(715年-770年),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另说湖北荆州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做过嘉州都督,故称“岑嘉州” 。唐代边塞诗人中卓越的代表。卒于成都。
【END】
我是无南,35+读书写作正能量,苏东坡老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