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一生大事件年表。(呕心整理,建议收藏)

文摘   2024-11-03 07:43   四川  
这篇文章是一份详尽的笔记汇总。主要收集整理了苏轼生平相关材料和记录,对苏东坡充满好奇与喜爱的朋友,我强烈推荐您收藏此笔记,以便日后随时都可以方便查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苏味道(648年—705年)后裔,苏味道曾两度拜相但是因为政治立场原因被贬眉州刺史后卒于任上,因此苏家在眉山才开始长期定居。有趣的是杜甫是‘文章四友’之一杜审言的孙子,無南最喜欢的两个文人在此终于有了交集。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走遍天南海北,关于被贬的原因,主要还是政治环境不稳定。苏东坡一生经历了五个皇帝,每个皇帝都有不同的政治抱负和主张,因此也决定了苏东坡这波折动荡的一生。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北宋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初名宗实,后改名曙,北宋第五位皇帝(1063年5月-1067年1月25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月-1085年4月1日在位),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为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赵佣,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北宋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 、宋哲宗赵煦之弟,母为钦慈皇后陈氏。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苏轼一生大事件年表
三苏,图片来自眉山三苏祠发布
宋仁宗时期
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出生。
十二月十九日(阳历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此年,其父苏洵28岁,其母程氏27岁,范仲淹48岁,梅尧臣35岁,欧阳修30岁,司马光18岁,曾巩18岁,王安石16岁,程颢5岁,程颐4岁,章惇2岁。范仲淹因反对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欧阳修贬夷陵;
1038年,宝元元年,3岁
其兄景先卒;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
1039年,宝元二年,4岁
其弟苏辙出生。
1043年,庆历三年,8岁
入乡塾,师从天庆观道士张易简,始知欧阳修、范仲淹。这年,范仲淹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
1045年,庆历五年,10岁
父苏洵东游京师,拟参加科考,苏轼从程妇人读书。“庆历新政”彻底失败,范仲淹罢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富弼罢枢密副使任京东西路安抚使、知郓州;韩琦罢枢密副使知扬州;欧阳修罢河北都转运使知滁州;
1047年,庆历七年,12岁
父苏洵科考落地,南游庐山等地;五月,苏轼祖父苏序卒,苏洵返家守丧读书;
1048年,庆历八年,13岁
苏洵开始亲自教授给苏轼与苏辙;
1052年,皇祐四年,17岁
幼姐八娘嫁表兄程之才,郁郁不乐卒;范仲淹卒;
1054年,至和元年,19岁
与16岁的王弗成婚;张方平镇蜀,访苏洵;
1055年,至和二年,20岁
拜谒张方平于成都,张方平以国士相待;
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21岁
张方平向欧阳修推荐苏洵,苏洵带苏轼、苏辙两兄弟出川,走陆路历经2个月,进京都开封参加解试,得第二名;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1057年,嘉祐二年,22岁
到开封,正月,参加省试,苏轼作《刑赏忠厚之至论》策论,深得主考官欧阳修和小试官梅尧臣的赞赏,被评为第二,三月,参加殿试获第六,苏辙也进士及第。
四月初八,中榜的喜讯还未传到家乡,母亲程夫人病故,苏洵与兄弟二人回乡,守孝直到嘉祐五年;
1059年,嘉祐四年,24岁
守制期满,长子苏迈出生,十月,父子三人携眷重返京城,走水路历经四个月,边走边游,三人一路唱和诗歌编成《南行前集》;
1060年,嘉祐五年,25岁
重返京城,苏轼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因要参加下一年的制科考试,二人均未履职;梅尧臣卒;
1061年,嘉祐六年,26岁
由欧阳修等人推荐,苏氏兄弟参加“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制科考试,评为第三等(实为第一,一、二等为虚设),成为有宋“百年第一”(此前只有吴育中过第三次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十二月赴任。
苏洵授霸州文安县主簿,在京编撰礼书;苏辙被评为第四等,除商州军事推官,知制诰王安石封还词头,辙遂辞官不赴,居家侍父;
1063年,嘉祐八年,28岁
三月,宋仁宗去世,侄子英宗即位,改元治平;苏轼在凤翔任,转官大理寺丞。秋,考永兴军;王安石母卒,苏洵不赴吊,作《辨奸论》刺之;
苏轼,图片来自眉山三苏祠发布
宋英宗时期
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30岁
正月,苏轼凤翔任期满,回到京城,转殿中丞判登闻鼓院。召试馆职,除直史馆;五月,王弗病逝于京城,年仅27岁;
1066年,治平三年,31岁
苏洵去世,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王弗同时还乡,迁葬于眉山老家父母坟旁;
1067,治平四年,32岁
在眉山居父丧;宋英宗去世,宋神宗继位,改元熙宁;欧阳修罢参政,知亳州;
神宗时期
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33岁
除父丧,第三次离蜀赴京,此后再未回到眉山;与王闰之(王弗堂妹)成婚;神宗召见王安石,酝酿变法;
1069年,熙宁二年,34岁
二月,王安石参知政事,在宋神宗支持下,大刀阔斧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苏轼到京,除判官告院,苏辙除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
四月,诏议改贡举法;
五月,苏轼上书《议学校贡举状》,认为不当轻改,得神宗召对;
秋,苏轼为国子监考试官,以专断为策题讽刺王安石,神宗数次欲用苏轼,被王安石阻止;
冬,苏轼权开封府推官,作《上神宗皇帝书》,全面驳斥“新法”;
1070年,熙宁三年,35岁
上书《再上皇帝书》,要求罢免王安石,神宗贬黜群官,扶持王安石;苏辙在条例司议事不合,出为河南府判官,王安石授意姻亲御史谢景温诬奏苏轼,查无实据;王安石拜相;二子苏迨出生,即王闰之大儿子;
1071年,熙宁四年,36岁,自请出京到任杭州
六月,得通判杭州差遣,离京赴任,转陈州看望张方平(知陈州)和苏辙(陈州州学教授),住了二个月;九月离陈州,苏辙送至颍州,同谒欧阳修;
十一月到杭,写出著名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自从开始作了长达八年的地方官;司马光反对“新法”,罢归洛阳,潜心修《资治通鉴》;
1072年,熙宁五年,37岁
通判杭州,三子苏过出生;欧阳修卒;
1073年,熙宁六年,38岁
王闰之从杭州歌舞班中买下王朝云作侍女,长大后(1080年)被苏轼收为侍妾;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王安石组织修《诗》《书》《周礼》三经义;
1074年,熙宁七年,39岁,调任密州(山东诸城)
九月,差知密州,离杭,十一月到密州;郑侠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吕惠卿为参知政事;
1075年,熙宁八年,40岁
知密州,冬,梦见亡妻王弗,写下千古传唱的悼亡词顶峰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王安石复相,吕惠卿罢,颁行《三经新义》;
1076年,熙宁九年,41岁
知密州,九月移知河中府,十一月离密赴任;苏轼思念弟弟,写下了无人不知的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下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王安石再次罢相知江宁府,宋神宗亲自主持续行“新法”;
1077年,熙宁十年,42岁,改任徐州
密州任期满,二月至京师述职,但有旨不许入国门,改知徐州;五月至徐州,七月黄河决堤,水汇徐州城下,亲率军民筑堤抗灾;
1078年,元丰元年,43岁
知徐州,筑黄楼;秦观来徐州拜访,认识道潜;执行新党政策,在诗中宣泄对新政的不满,引起新党注意;宋神宗改元元丰,亲自主持政局,苏轼被污为骂皇帝;
1079年,元丰二年,44岁,调任湖州,乌台诗案
二月,移知湖州,上《湖州谢上表》,因其中所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语被李定、舒亶等人攻讦;
七月,被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弹劾苏轼诗语讥讽朝廷,二十八日于湖州任上被捕入京;八月到京被拘于御史台,差点被杀,因王安石等人力保才保住性命。
被拘130天,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结案出狱,诏贬“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此案史称“乌台诗案”,共24人受牵连,苏辙贬监筠州盐酒税,司马光等被罚金;苏轼表兄文同卒;
1080年,元丰三年,45岁,贬黄州(今湖北黄冈),自号东坡居士
二月,苏轼抵达黄州,寓居定慧院,撰作《易传》《论语解》;五月,苏辙送兄长家眷至黄,留伴十日别去赴筠州;宋廷改官制,王安石封荆国公;
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兵副队长,职位低微,薪水不足以维持生计,带家人开垦城东坡地,自号“东坡居士”,从此苏东坡比苏轼更闻名遐迩;纳朝云为妾。
隐居黄州的陈季常来拜访;作《初到黄州》《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诗词;
1081年,元丰四年,46岁
贬居黄州,组织育婴会,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等著名诗词,画《枯木竹石图》等;
枯木竹石图(来源网络)
1082年,元丰五年,47岁
筑“东坡雪堂”,写下传唱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与米芾在雪堂相识;作被誉为“中国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宋廷新官制施行;
1083年,元丰六年,48岁
九月二十七日,王朝云生下一子,苏遁;好友道潜来黄州,陪伴至离黄;作《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遗爱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
1084年,元丰七年,49岁
正月,神宗出御札,苏轼量移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四月离黄,道潜从黄州送其至九江,同游庐山,作《题西林壁》,苏轼父子至筠州(江西高安)访弟,再游庐山、石钟山,作《石钟山记》,七月过金陵(即南京)拜访王安石;
11个月大的幼子苏遁夭折,对苏轼的打击巨大,到泗州(即今安徽泗县)苏轼上表请求常州居住;司马光等修成《资治通鉴》;
1085年,元丰八年,50岁
正月,离泗至南京(今商丘),神宗同意常州居住,返回常州。三月,宋神宗去世,其子宋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
苏轼重新被起用,复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十一月至登州任,上任5天,又除尚书吏部郎中被召回京城,十二月除起居舍人;苏辙被召为右司谏;程颢卒;作著名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哲宗时期
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51岁,被召回京城
三月,除中书舍人,四月差同详定役法;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苏轼反对废除免役法,与司马光政见不合,但苏轼受太皇太后高氏器重,迅速复起,连续晋升,九月除翰林学士。
司马光卒,御史孙升担心苏轼入相上章弹劾,苏轼与程颐不和,程颐门生朱光庭上章指摘苏轼讥讽先皇;王安石卒;苏辙迁中书舍人;
1087年,元祐二年,52岁
在翰林学士任,八月兼侍读。朝臣分裂为朔、蜀、洛三党,互相倾轧,史称“洛蜀党争”,苏轼被迫卷入党争,被视为蜀党之首;程颐罢崇政殿说书,苏轼迁户部侍郎;
1089年,元祐四年,54岁,知杭州
三月,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四月出京,七月到杭州,十一月,浙西七州旱灾主持抗旱赈灾,建 “安乐坊”(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抗疫病,疏浚京杭大运河解决运河受钱塘江潮影响泥沙淤积问题;
这年,苏辙迁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出使契丹;吕公著卒,范纯仁罢相;
1090年,元祐五年,55岁
苏轼主持疏浚西湖,借鉴白堤的修筑方法,挖出湖里淤泥筑成长堤,即今“苏堤”,建亭台廊桥种桃柳,形成今天的“苏堤春晓”景观,湖中修三座小石塔形成现在“三潭印月”景观;
疏通修缮“钱塘六井”,解决杭州市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1091年,元祐六年,56岁
正月,收到调令任吏部尚书;二月,因苏辙为尚书右丞执政,为避嫌而改翰林学士承旨;三月离杭,路上具辞免状,到京后上章乞郡;五月兼侍读;
程颐门人贾易等连续弹劾,两度被罢,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今安徽阜阳),闰八月到任;
1092年,元祐七年,57岁,知扬州
正月自颍州移知郓州,二月收到调令知扬州,三月到任;七月内调为兵部尚书,充南郊卤簿使;八月兼侍读;九月回京,参加郊祀大典,十一月除端明殿学、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达到职业顶峰
苏辙为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执政之一)。期间不断被御史们弹劾;
1093年,元祐八年,58岁,定州(今河北定县)
六月,收到调令知定州;八月,王闰之去世,九月,到达定州(今河北定县),太皇太后高氏病故,宋哲宗亲政,苏轼将赴定州请面辞,不允;十月至定州,出知定州前求面见皇帝,未允;
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59岁,贬惠州(今广东惠阳)
知定州;哲宗行“绍述”之政,恢复神宗“新法”,罢免吕大防、苏辙、范纯仁,召回章惇、曾布等新党人物。二月,苏辙被贬知汝州;四月,改元“绍圣”;
御史们采用“乌台诗案”的故技,弹劾苏轼讥斥神宗,苏轼被取消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称号,罢定州知州,以左朝奉郎(正六品上散官)知英州(今广东英德),成为元祐大臣中第一个被褫官、夺职、降阶远谪僻远小州者;
还未到任英州,迅即再降为“充左承议郎”(正六品下散官)仍知英州;闰四月复又下诏“合叙复日未得与叙复”;六月苏轼赴贬所途经当涂(今属安徽)时,又被贬为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司马、惠州(治所在今广东惠阳东)安置。
苏轼只好把家小安顿在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侍妾朝云、幼子苏过南下。
南迁时路过汝州,看望苏辙,同游汝州郏城县莲花山,二人有迁汝州落脚的打算;
当途经庐陵(今江西吉安)时,又改贬为宁远军(今湖南宁远)节度副使、仍惠州安置,至此连续五贬;十月二日到达惠州;苏辙三月出知汝州,六月降官知袁州,七月贬筠州居住;
1095年,绍圣二年,60岁
贬居惠州;表兄程之才任广东提刑,巡行至惠州,苏轼得以住合江楼,生活稍微改善;
1096年,绍圣三年,61岁
在惠州买地,准备终老于此,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惠州建东西二新桥,出资赞助;七月,王朝云病逝于惠州,作《悼朝云》等诗;
1097年,绍圣四年,62岁,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二月,惠州白鹤峰新居建成,自嘉祐寺迁入,苏迈带着宜兴的家人来惠州团聚;苏辙被贬为化州别驾、雷州(今广东海康)安置;闰二月,苏轼被贬为琼州(今海南琼山)别驾,昌化军(今海南儋县)安置;四月离惠州与三子苏过赴贬所;
五月,在藤州与苏辙相遇,同行至雷州,六月苏轼带着苏过渡海,七月,到达儋州;
1098年,元符元年,63岁
在儋州被逐出官屋,在城南买地筑屋,生活清贫,教学生吴子野;苏辙自雷州移循州;
1099年,元符二年,64岁
在儋州继续修改《易传》、《论语》等,作《书传》十二卷,著《志林》未完稿;
1100年,元符三年,65岁
正月,宋哲宗病逝,异母弟赵佶(宋徽宗)继位,向太后听政;二月,诏苏轼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安置,苏辙移永州;四月苏轼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今属湖南)居住,苏辙岳州居住;
六月离开儋州,二十日夜度过琼州海峡,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与秦观别于海康,秦观卒;十一月,至英州时又得旨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在外州军任便居住;
苏辙授太中大夫提举凤翔府上清宫,外州军任便居住。苏辙即往颍昌府;
宋徽宗时期
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66岁
苏轼一路北返,五月一日至金陵,六月至常州,上表乞致仕;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常州,享年66岁,留下遗嘱要求葬于汝州郏城县(现河南省郏县)。
1102年,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县小峨眉山,苏辙作墓志铭《东坡先生墓志铭》。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关于苏轼的年龄
苏轼的年龄一直是大家都会一个疑惑的地方,有文学史家专门解释过,他的年龄是按农历纪年方法计算的。中国古代的习惯,人一出生就算一岁,而苏轼出生时虽是1037年,但还没到农历新年,过了几天才是新年,所以农历新年前虽然只是出生才几天他就已经是一岁,过了新年他就算两岁,所以1038年自然就是三岁。同理,按这样的算法去世时应该是66岁如果按当代公历来计算,苏轼其实只有64岁。

【END】


我是无南,35+读书写作正能量,苏东坡老乡代言人。

一口气看不完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5位喜欢钓鱼的唐朝诗人,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钓鱼佬”?

一口气读完家喻户晓的28位唐朝诗人!

一口气读完“诗仙”李白的一生(李白一生简表编年)


無南悦读
35+读书写作正能量,诗词爱好者,苏东坡老乡。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