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人人都会的数字,如果写到诗里会是什么情景呢?数字入诗很常见,但是几乎句句都是数字入诗的就不多见了。今天无南就带大家一起来读几首数字入诗的经典之作,几乎句句都有数字,其中不乏传世经典。最后两首更是可以称之为神作,皆出自唐诗,唐朝诗人果然强得可怕!
《咏雪》
清·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此诗的特点是通篇未提“雪”字,却通过数字从一到十再到千、万、无数,生动地描绘了雪花纷纷飘落的场景,最后雪花飞入梅花中,用词简单,意境优美,令人称奇。
郑板桥(1693 年 - 1765 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出生于江苏兴化,祖籍苏州,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有说法认为这首诗可能是明代徐渭或清代沈德潜所写。但从现有资料和流传度来看,将其归为郑板桥的作品得到了广泛认可。
郑板桥初扬州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结识了马曰琯、马曰璐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冒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擅作诗,便故意为难,于是郑板桥不慌不忙地吟出了这首《咏雪》。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全诗九个“一”字,描绘了一个渔夫在江边独自垂钓的场景,塑造出一种孤寂、洒脱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王士祯在清初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与浙江朱彝尊齐名,时有“南朱北王”之称,被公认为清初文坛盟主。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从一到十的数字,描绘了一幅自然、朴实的乡村风景画,为我们展现出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
邵雍(1011 年—1077 年),字尧夫,号安乐先生等。他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易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作为一个数学和易学家,能把数字用的如此有趣也不奇怪。邵雍创新的象数推衍方法建构了庞大的象数易学体系,他的《先天图》和《后天图》用图式解说《周易》象数规律,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通过“三”“二”“千”“万”等数字,简洁而形象地描绘了风在不同季节、不同场景下的作用和特点,将风这种无形的自然现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风的力量和变化,堪称咏物诗典范。能够把风写的如此形象传神的仅此一首,读完此诗,其他写风的诗可以放下了。
李峤(645 年~714 年),字巨山,与崔融、苏味道、杜审言合称为“文章四友”。李峤曾多次拜相,一生先后经历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见证了唐代的繁荣与变迁。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为,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文学上,他的诗歌创作对唐代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创作背景与安史之乱有关。李白因永王李璘案,于758年春被流放夜郎。759年春天,李白行至白帝城时,忽然收到赦免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在回舟抵江陵时作了此诗。
李白将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诗中“彩云间”写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文舟行之快做铺垫;“千里”和“一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船行速度之快;“猿声啼不住”从听觉角度烘托出行船的速度,也为画面增添了生动之感;“轻舟已过万重山”则展现出一种空灵飞动、自由洒脱的意境。全诗气势豪迈,语言奔放,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约作于764年,杜甫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后,终于在成都“杜甫草堂”定居下来,生活相对安定。他以周围的自然景色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充满生机和宁静之美的诗歌。诗中描绘了草堂周边的春日美景,两个黄鹂在翠柳间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从窗口可以望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
诗歌中运用数字“两个”“一行”“千秋”“万里”,分别从微观的黄鹂、白鹭,到宏观的时间(千秋雪)和空间(万里船)进行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意境开阔的画面。整首诗展现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以上几首数字入诗佳作,郑板桥诗的自然出奇;王士祯的专一孤寂;邵雍诗的悠闲童趣;李峤写风的形象生动;李白的豪迈洒脱;杜甫的清新明快;诗人们不拘一格,将简单的数字融入诗词,写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和风格,各有千秋。
然而,就诗整体韵味和意境而言,我个人更偏爱杜甫和李白的这两首。“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愧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在以后的文章中,这两个唐朝诗坛顶流的身影还会多次出现。我个人甚是喜爱,只愿各位朋友莫要厌烦才好。
你还有其他喜欢的数字诗吗?欢迎留言分享。
(原创不易,拒绝抄袭,违者必究)
【END】
我是无南,35+读书写作正能量,苏东坡老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