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不完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文明编年简表)

文摘   2024-11-02 12:21   四川  

你是不是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呢?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实上下五千年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严格意义来讲是不只五千年的。上下五千年这一说法最早是在民国时期被提出来,因为大多数文献记载都是“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717年开始)的开始为起始点,到现在为止大约4700多年笼统的说成了5000年,这种说法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因此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成了一种通俗的说法。

需要强调的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难以确切考证,因此此文的时间只是基于传说、部分古籍记载以及学者的研究推测整理而来。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争议,因为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能够完全证实其具体的历史和时间。考古学上,这一时期对应的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等。这些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皇时期(约1万年前到7000年前-约公元前3000年

- 燧人氏:生活年代可能在约1万年前到7000年前左右。他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但具体的生卒年代缺乏准确记载,这只是一种基于历史发展阶段的大致推测。
- 伏羲氏(伏羲王朝):伏羲氏又称包牺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相传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伏羲氏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还教会人们渔猎的方法等。
- 神农氏(炎帝王朝):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神农氏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他发明了农耕工具,教导人民农耕技术,对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

五帝时期(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070年)

-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阪泉之战打败炎帝王朝最后一代帝王榆罔。

- 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约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他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号高阳氏,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 帝喾:出生于高辛,约公元前2436年-公元前2367年。中国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 尧:帝喾之子,约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258年。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 舜:约公元前2257年-公元前2208年。受尧的“禅让”为有虞氏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 大禹治水:在尧舜时期黄河泛滥,洪水成灾,百姓苦不堪言。尧帝先派鲧治水,鲧耗费九年时间未能成功,被舜帝流放至羽山。舜帝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改堵为疏,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成功治理水患,将洪水引入江河,再引入大海,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 涂山之会:禹在治水成功后,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展示自己的权威,确立了自己在部落联盟中的领导地位,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太康失国: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代君主,他不理政事,沉迷于游乐,导致东夷族的后羿趁机夺取了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 少康中兴:太康失国后,后羿的亲信寒浞又篡夺了后羿的政权,并追杀夏朝的后裔。少康在有虞氏等部落的帮助下,积聚力量,最终成功复国,使夏朝得以中兴。
- 鸣条之战: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昏庸残暴,商汤率领诸侯在鸣条与夏桀展开决战,夏桀战败,夏朝灭亡。
商朝(约前1600年—前1046年)
- 盘庚迁殷: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此举是为了带领民众躲避频繁的自然灾害,避开周边叛乱势力的攻击,挽救政治危机。自盘庚迁殷,商族逐渐定居下来不再迁徙,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
- 武丁中兴:商朝第二十三位君王武丁在位时,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武丁得到众多男女贤臣的帮助,吞并了众多敌国,扩疆数千里,分封了许多新的诸侯国,并通过联姻、筑城等手段,把殷商文化传播到了长江流域,加强了与西北各族的融合。
- 牧野之战:周武王趁商纣王帝辛众叛亲离,军事上远征东夷,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进军至牧野。帝辛仓促间只组建起一只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庞大队伍迎战,最终不敌。帝辛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亡,商朝正式灭亡。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 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着义士们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随后分封诸侯。
- 三监之乱:周武王克殷后四年便去世,他的四弟周公旦称摄政王,代年幼的成王治理天下。成王即位初,周公的三兄管叔、五弟蔡叔、八弟霍叔不满,散布周公将对成王不利的谣言,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兴师东征,叛乱平定。
- 成康之治:成王和后来即位的康王钊的统治时期被后人称为成康之治,是西周安定时代的开始。周初的分封是以姬姓为主体,而同时兼顾到异姓,这些封国由河南向东、向南迁移,形成了周王室新的屏障。
- 昭王南征:周昭王时多次对南方的东夷发动战争,控制了东夷,孤立了荆楚,但在第三次南征时,昭王薨,西周全军覆没。
- 国人暴动:周厉王时,实行专利政策,搜刮民财,还禁止国人议论朝政,导致“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迫出逃。此后,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这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后来,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 周郑互质:周平王时,郑庄公势力强大,周平王欲以虢公取代郑公王朝卿士之地位,郑庄公知晓后前往洛邑主动请辞,周王朝离不开郑国的武力支持,无奈之下,周郑互换人质以维持信任。
- 繻葛之战:周桓王不满郑庄公已久,先后剥夺郑国四个封邑,又罢免郑庄公王朝卿士之职。郑庄公巧用战术,大败周桓王联合的卫、蔡、陈等国的联军,在混战中,郑国大夫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左肩,此战后,郑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揭开了群雄争霸的序幕。
- 齐桓公称霸:齐国通过改革,实力大增,齐桓公借“尊王攘夷”的口号,以周王室的名义多次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 晋楚争霸:晋国和楚国在春秋时期长期争霸,先后爆发了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重要战役,双方互有胜负。
- 吴越争霸:吴国和越国在春秋后期崛起,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成为霸主,两国之间也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三家分晋:春秋末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三个诸侯国,这一事件被视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 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利益,形成了合纵和连横两种策略。合纵是指东方六国联合对抗秦国,连横是指秦国分化东方六国,各个击破。
-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役,赵国战败,四十多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加快。
- 秦灭东周: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西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周朝彻底灭亡。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 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车辆的轮距和道路宽度,统一度量衡单位,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交流。
- 修筑长城:为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秦始皇下令将秦、赵、燕三国的旧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万里长城。
-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下令焚毁除秦国史书以外的其他各国史书,并坑杀了一些儒生和方士。
- 大泽乡起义: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
- 鸿门宴:刘邦先入关中,项羽随后而至。项羽在鸿门设宴,欲杀刘邦,刘邦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成功逃脱。
- 垓下之战:刘邦在韩信、彭越等诸侯的帮助下,与项羽在垓下展开决战。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西楚灭亡。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
- 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西汉。
- 白登之围:西汉初期,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大军围困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刘邦采用陈平之计,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脱险。
-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 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等七个诸侯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后被周亚夫率军平定。
- 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 苏武牧羊: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 巫蛊之祸:汉武帝晚年,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利用巫蛊之事诬陷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抗,最终兵败自杀。
 新莽(公元9年—23年)
- 王莽改制:王莽建立新朝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官制改革等,但由于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玄汉(公元23年—25年)
- 昆阳之战:新朝末年,刘秀在昆阳以少胜多,击败王莽的主力军,为推翻新朝奠定了基础。
东汉(25年—220年)
- 光武中兴:刘秀在王莽政权被推翻后,于公元25年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使东汉王朝逐渐走向繁荣,史称“光武中兴”。
- 明章之治: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东汉的国力进一步增强,史称“明章之治”。
- 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在西域地区活动了三十多年,加强了东汉对西域的管理和控制。
- 党锢之祸: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士大夫与太学生联合起来反对宦官,遭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最终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三国(220年-280年)
- 曹丕称帝: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 刘备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以延续汉朝正统。
- 孙权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对峙,周瑜采用火攻的战术,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夷陵之战:221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对东吴发动了夷陵之战。东吴陆逊采用坚守不出、疲敌制胜的策略,在夷陵一带击败了刘备的军队。
- 诸葛亮北伐: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多次率领军队北伐曹魏,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功。
 西晋(266年—316年)
- 司马炎称帝: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 太康之治: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太康之治”。
- 八王之乱:西晋晋惠帝时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和北方的战乱。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317年—589年)
东晋
- 永嘉之乱:311年,匈奴刘曜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
- 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大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东晋谢安率领八万军队在淝水与前秦军队对峙,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五胡十六国
- 石勒建立后赵: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建立后赵。
- 苻坚统一北方:376年,前秦皇帝苻坚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国等国,统一了北方。
南北朝
- 刘裕代晋:420年,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建立刘宋,南朝开始。
-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等,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朝(581年—619年)
- 杨坚称帝:581年,杨坚逼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 统一全国:589年,隋军南下灭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
- 开通大运河:隋炀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 创立科举制: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机会。
唐朝(618年—907年)
- 李渊称帝: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玄武门之变:626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立己为太子。随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虚心纳谏,轻徭薄赋,重视人才,使得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史称“贞观之治”。
- 武则天称帝: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得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安史之乱:755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叛唐,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使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甘露之变:835年,唐文宗为了铲除宦官势力,与李训、郑注等人策划了甘露之变,但最终失败,宦官势力更加猖獗。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 朱温篡唐: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此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 十国并立:在南方和山西等地,还存在着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宋、辽、金、西夏与大理:
北宋(960年—1127年)
- 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
- 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南下攻宋,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州对峙。最终,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规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此后宋辽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 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由于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南宋(1127年—1279年)
- 靖康之变: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
- 岳飞抗金: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取得了郾城大捷等多次胜利,但后来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辽(契丹)(916年—1125年) 
耶律阿保机称帝: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帝,国号契丹。
西辽(1124年—1218年)
-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1124年,耶律大石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率领部分契丹人西迁,建立西辽。-
西夏(1038年—1227年)
- 李元昊称帝: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号大夏。
金朝(1115年—1234年)
- 完颜阿骨打称帝: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称帝,国号大金。
大理(937年—1253年)
- 段思平建立大理: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
元朝(1271年—1368年)
- 忽必烈称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 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 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 宣政院设立: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澎湖巡检司设立: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列岛等岛屿,加强了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统治。
明朝(1368年—1644年)
- 朱元璋称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 胡惟庸案: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后以“胡党”问题株连了三万多人,史称“胡惟庸案”。
- 蓝玉案: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大将蓝玉,牵连被杀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 靖难之役: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与建文帝朱允炆争夺皇位。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 郑和下西洋: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 土木堡之变: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自率军出征瓦剌,在土木堡被瓦剌军俘虏,明朝军队损失惨重。
- 张居正改革:明神宗时期,张居正进行改革,实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
-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取得了多次胜利,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 南明(1644年—1662年)
- 弘光政权: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政权。
- 永历政权: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建立永历政权。永历政权坚持抗清斗争长达十六年,是南明诸政权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
21. 清朝(1636年—1912年)
后金(1616年—1636年)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
清前期(1636年—1840年)
-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
- 康熙平三藩:1673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藩王发动叛乱,康熙帝历时八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 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命施琅率军进攻台湾,郑克塽投降,清朝统一台湾。
- 雅克萨之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保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 雍正设立军机处:1729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
- 乾隆平定准噶尔:1755年,乾隆帝派兵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统一了新疆地区。
清末(1840年—1912年)
-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坚持了十四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员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动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变法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
- 甲午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清末新政:1901年,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宣布实行“新政”,内容包括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
- 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清朝的统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清朝的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
- 二次革命: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袁世凯被认为是幕后主使。孙中山等人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但很快失败。
- 护国运动:1915年,袁世凯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蔡锷、唐继尧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出兵讨伐袁世凯,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下取消帝制,不久后去世。
-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 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
-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 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开始北伐战争,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胜利。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破裂。
-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军在攻打长沙受挫后,转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长征: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及将台堡地区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解放战争: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解放战争。经过三年多的战斗,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至今)
-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 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 三大改造:1953年至1956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 调整国民经济:1961年,中国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逐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
- 粉碎“四人帮”: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 改革开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

【END】


我是无南,35+读书写作正能量,苏东坡老乡代言人。

6首数字入诗佳作,最后两首堪称神作。

5位喜欢钓鱼的唐朝诗人,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钓鱼佬”?

一口气读完家喻户晓的28位唐朝诗人!

一口气读完“诗仙”李白的一生(李白一生简表编年)

無南悦读
35+读书写作正能量,诗词爱好者,苏东坡老乡。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