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保”后大涨8212%,75个创新药进入快速放量期

学术   2024-11-15 18:12   湖北  

每年的医保谈判,创新药企们都希望通过合理区间的价格降幅,争取到更大院内市场。但药品“入保”后,能否带来销售的快速增长?

对于这个问题,在全国一些地区医保基金吃紧、“进院”和“双通道”路径不畅以及医保基金对创新支持力度不足的背景下,部分创新药企和资本市场投资人持审慎乃至较为悲观的态度。

01
创新药“入保”第一年

“进院”情况不容乐观

2024年的医保谈判已收官,对于那些想要抓住市场增量机遇的企业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据统计,2019-2023年,共有115个创新药获批,有75个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占比65.2%。其中包含56个化药占进医保药品总数的74.7%上市化药创新药总数的86.2%10个生物药占进医保药品总数的13.3%占上市生物药创新药总数的28.6%9个中药占进医保药品总数的12%占上市中药创新药总数的60%。

来源:公开资料,新康界整理

与去年相比,今年企业申报药品数量均有所增加。可见,国家医保目录的吸引力正在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创新药商业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门槛。但不可否认,“入保”只是敲门砖,“进院”才是创新药实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难一公里”。

一般而言,创新药入院需要经历科室申请、药学部门审核、药事委员会投票等程序,往往长达一年之久。2024年以来,不少省份发文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召开药事委员会的时限和频次,要求新增谈判药品“应配尽配”。

有的省份提出必要时随时开,大力推动创新药入院。例如,广东省允许医疗机构通过一定程序,将临床优势明显、安全性高、不可替代、患者有需求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用药目录

但创新药研发的投入和耗时巨大,价格比普通药品更高。因此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医疗机构还面临着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种数、药占比以及医保总额预算等约束,使用创新药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一些医疗机构对创新药的认识不足,有的医生甚至有药不敢用。

一项根据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公示数据梳理的统计研究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不同批次国谈药在全国各省的进院数量差距较大,其中2023批次药品配备率显著较低。

该研究选取了2017~2023年谈判药品中从上市到医保谈判时间≤5年的药品作为样本开展分析,共计涵盖国谈新药322种。结果显示,2023批次药品的进院数量中值仅为136家,低于2022批次药品的233家,更显著落后于2017~2021批次药品进院数据。这意味着,创新药在“纳保”的第一年,“进院”情况不容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这一比例达到18.9%,为全国最高;除上海外,其他各省份配备率没有超过8%,如江苏、北京、浙江等比较好的省份配备率在6%~7%左右。

据悉,2023年,上海市医保单列支付创新药81.6亿元,较2021年增长164.9%。在上海“28条”措施出台的一年后,近期,上海医保局对484种纳入该市单列支付名单中的国谈药展开调研,结果显示新政效果初显。
具体来看,今年1-7月,上海市医药机构国谈创新药结算金额70.6亿元,同比增长100.1%,上海创新药“进院”使用情况整体较好。医保结算金额普遍实现快速增长,部分创新药在进目录当年实现10倍以上增长。
据IQVIA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上海三级医院2023批次国谈药品的配备率和头部医院国谈药配备平均品种数两项统计遥遥领先,均列全国第一。

02

70万变3万的“天价”药品

“入保”后销售额大涨300%

随着对国谈药的支持性政策逐渐显效,在上海,国谈药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结构分化”。根据上海医保局数据,进一步拆解国谈药在当地医药机构的结算金额时可以发现:创新药比非创新药销售情况好,本市创新药比外省市新药销售情况好,跨国新药比国内创新药销售情况好。
具体来看,今年1~7月,上海市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1类新药(2018年以来共15个)销售额同比增长124.6%;外省市1类新药(共67个,统计前15个)同比增长94.1%;跨国新药(共8个)同比增长181.3%;本市非1类新药(共15个)同比增长73.9%。
据估算,15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上海1类新药,纳保以来医保结算金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6.53%8个跨国新药的这一数据则为242.89%

此前,首次入选的创新药品,绝大多数进入医保之后实现了以量换价。从全国来看,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75个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后,总体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在进入医保的次年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销售量方面,生物药平均销量增幅最低增长646.3%化药平均销量增幅最高增长39137.1%中药销量的平均增幅处于中间水平增长750%,三种类别平均增幅13511%。
销售额方面,化药的销售额提升幅度最大,平均增幅中位值近24155%;生物药的增幅最低,平均增幅162%,悬殊较大;中药平均增幅则约318%,三种类别平均增幅8212%。

来源:公开资料,新康界整理

从近五年来看中药创新药单价平均降幅最大为73.1%化药创新药单价平均降幅最低为57.8%生物药处于中间水平降幅65.1%

来源:公开资料,新康界整理

2018年医保谈判品种来看,价格平均降幅57%,销售额全部实现了正增长,第一年销售额平均增幅高达1024%。再以2019年医保谈判品种来看,新增品种价格平均降幅61%,销售额几乎全部实现了正增长,第一年销售额平均增幅高达2692%。
2019-2023年,进入医保后的创新药单价平均降幅为60.3%,其中,2023年与整体水平相比,创新药谈判成功率高7.4%,平均降幅低4.4%,通过谈判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105个药品,9月的药品销售额是1月的七倍

聚焦具体品种,目前我国一共进行了8轮针对创新药的医保谈判,首次入选的创新药品,平均降幅大约在40%至62%之间,绝大多数创新药医保谈判“以价换量”的预期兑现。

如广受关注的“70万元一针”天价药诺西那生便以低于3.3万元每针的“地板价”进入2021版医保目录在此之前,该药在2020年和2021年的国内销售额分别为5千万元和1.55亿元,而被纳入医保目录之后,2022年全年销售额大增至6.10亿元,增长率近300%‌

部分创新药纳入医保前后
全国等级医院市场销售情况

源:中康开思系统,新康界整理

此外,以国产PD-1抗肿瘤药物信迪利单抗为例,据中康开思系统显示,其于2019年被纳入医保,2020年等级医院销售额实现1099%的增长,达到8.02亿元,并于2023年冲至25.62亿元,同比上涨74.7%,2024年上半年达17.03亿元,全年销售额有望再破新高。

信迪利单抗
全国等级医院销售额

源:中康开思系统

进口特应性皮炎新药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于2020年纳入医保,次年等级医院销售额实现77182%的增长,并于2023年突破18亿元,同比上涨74.6%,2024上半年销售额达10.67亿元,年底有望冲刺20亿元的销售规模。

还有替雷利珠单抗,在2020年首次纳入医保后,根据中康开思系统数据,2021年其医院销售额相比2020年同比增加了1326.4%,达到7.73亿元;2022年持续放量,一举突破21亿元。

再以艾力斯的伏美替尼为例,在2021年医保谈判降价79.4%后实现以价换量,2022年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477.7%,达2.21亿元。

—END—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抗体圈
关注生物药行业动态,对热点进行深入解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