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医保谈判,创新药企们都希望通过合理区间的价格降幅,争取到更大院内市场。但药品“入保”后,能否带来销售的快速增长?
对于这个问题,在全国一些地区医保基金吃紧、“进院”和“双通道”路径不畅以及医保基金对创新支持力度不足的背景下,部分创新药企和资本市场投资人持审慎乃至较为悲观的态度。
“进院”情况不容乐观
来源:公开资料,新康界整理
与去年相比,今年企业申报药品数量均有所增加。可见,国家医保目录的吸引力正在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创新药商业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门槛。但不可否认,“入保”只是敲门砖,“进院”才是创新药实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难一公里”。
一般而言,创新药入院需要经历科室申请、药学部门审核、药事委员会投票等程序,往往长达一年之久。2024年以来,不少省份发文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召开药事委员会的时限和频次,要求新增谈判药品“应配尽配”。
有的省份提出必要时随时开,大力推动创新药入院。例如,广东省允许医疗机构通过一定程序,将临床优势明显、安全性高、不可替代、患者有需求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用药目录。
但创新药研发的投入和耗时巨大,价格比普通药品更高。因此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医疗机构还面临着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种数、药占比以及医保总额预算等约束,使用创新药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一些医疗机构对创新药的认识不足,有的医生甚至有药不敢用。
一项根据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公示数据梳理的统计研究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不同批次国谈药在全国各省的进院数量差距较大,其中2023批次药品配备率显著较低。
该研究选取了2017~2023年谈判药品中从上市到医保谈判时间≤5年的药品作为样本开展分析,共计涵盖国谈新药322种。结果显示,2023批次药品的进院数量中值仅为136家,低于2022批次药品的233家,更显著落后于2017~2021批次药品进院数据。这意味着,创新药在“纳保”的第一年,“进院”情况不容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这一比例达到18.9%,为全国最高;除上海外,其他各省份配备率没有超过8%,如江苏、北京、浙江等比较好的省份配备率在6%~7%左右。
02
“入保”后销售额大涨300%
来源:公开资料,新康界整理
来源:公开资料,新康界整理
聚焦具体品种,目前我国一共进行了8轮针对创新药的医保谈判,首次入选的创新药品,平均降幅大约在40%至62%之间,绝大多数创新药医保谈判“以价换量”的预期兑现。
如广受关注的“70万元一针”天价药诺西那生便以低于3.3万元每针的“地板价”进入2021版医保目录。在此之前,该药在2020年和2021年的国内销售额分别为5千万元和1.55亿元,而被纳入医保目录之后,2022年全年销售额大增至6.10亿元,增长率近300%。
此外,以国产PD-1抗肿瘤药物信迪利单抗为例,据中康开思系统显示,其于2019年被纳入医保,2020年等级医院销售额实现1099%的增长,达到8.02亿元,并于2023年冲至25.62亿元,同比上涨74.7%,2024年上半年达17.03亿元,全年销售额有望再破新高。
来源:中康开思系统
进口特应性皮炎新药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于2020年纳入医保,次年等级医院销售额实现77182%的增长,并于2023年突破18亿元,同比上涨74.6%,2024上半年销售额达10.67亿元,年底有望冲刺20亿元的销售规模。
还有替雷利珠单抗,在2020年首次纳入医保后,根据中康开思系统数据,2021年其医院销售额相比2020年同比增加了1326.4%,达到7.73亿元;2022年持续放量,一举突破21亿元。
再以艾力斯的伏美替尼为例,在2021年医保谈判降价79.4%后实现以价换量,2022年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477.7%,达2.21亿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