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雄安新区,青岛打造超级智慧城市标杆

财富   2024-12-18 15:49   山东  

城市更新仍然是明年地方投资发力的突破口。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提升: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据新华社12月7日报道,今年全国计划发行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完毕,其中7000亿元用于“两重”建设。

对于接下来“两重”项目的重点方向,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分析,将围绕新型城镇化领域,如续建基础设施、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展开。

国家层面之所以将“两重”项目密切关联的城市更新放到空前重要的位置,很重要的逻辑是:作为财政发力重点的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也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应用的试验场,更是提升城市综合治理和服务百姓能力的最有效抓手。

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其中指出,

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这意味着,在今后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中,智能化、数字化设施改造建设将成为发力重点,城市更新将迈向与老百姓生活更紧密、更精细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比如城市综合治理、应急管理、车路协同、低空指挥平台等领域。

实际上,在青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已涌现出不少智慧城市样板。

这其中,作为青岛城市更新排头兵的崂山区,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从顶层设计出发,由崂山区电子政务与大数据中心统筹,崂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城市管理局等职能部门与海纳云一起,强化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以数字化持续推动区域治理迭代演进,打造了一个覆盖全域的超级智慧城市标杆。

比如,崂山区对标雄安新区,科学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张村河片区打造人工智能未来场景,全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体系;集约规划片区计算、传输、感知设施,打造“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为车路协同、无人物流等未来场景落地提供集传输、处理、计算等于一体的基础支撑。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崂山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场景开放应用与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一来,崂山区通过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城市建设、治理中的应用,有效反哺全区人工智能、信息软件等高新产业发展,让高新技术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闭环。

二来,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比如,崂山区基于对城市低空数据汇集利用的需要,建设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可满足城市主要区域的覆盖、崂山大面积林区的覆盖,实现对复杂紧急事件的快速灵活处置。在此基础上,崂山区正积极探索低空空域管理新模式,推动低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再如,崂山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已完成全国首个城市感知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在森林防火和城市管理中初见成效;同时,崂山正在部署医保领域政务服务、公文写作大模型试点,推动适配国产化的轻量大模型应用,加快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可以说,在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设行动中,崂山区已闯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在此背景下,随着国家对“两重”项目、新型城镇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无疑将为崂山区智慧城市打造再添助力,体现在投资拉动、项目引进、民生治理改善等方方面面,崂山区还将展现更大作为。

1

2300亿。

这是2024年崂山区全力推进的315个重点项目的总投资额。

对于传统的人工管理办法,这样庞大的体量不仅意味着难以消化的巨大工作量,更难以保障在资源的配置、进度的监督以及管理层的决策上的准确性。

但在今日的崂山,这个问题已是过去式。

崂山区电子政务与大数据中心的牵头下,崂山区发展和改革局与海纳云共同开发的崂山“智慧发改”投资项目管理平台,就以大数据技术,为崂山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插上了“智慧科技”的翅膀,实现了项目管理“一张图”:

首先,平台以发改投资项目管理业务为核心,通过整合技术、业务、数据三要素,建立项目审批流程和项目信息库,实现对投资项目从储备、前期、在建、竣工到运行投入的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

其次,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立体呈现,全可视化调度,使投资项目监管客观有据,投资决策科学高效。

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接入,让崂山的项目管理和决策环节均步入了智慧化管理阶段——

一方面,与崂山区城市云脑的结合,让该平台实现了低空视频监控、中空无人机航拍、高空遥感影像、Pad端项目管理、移动手机填报等模块,从而以科技赋能全流程实时监管,达到项目进度情况的随时掌握,同时避免多口径维护;

另一方面,无论是项目申报审批升级、项目库综合管理、重点项目监管调度还是项目决策分析,基于对投资数据、业务数据、项目进展、资讯政策的综合分析,该平台还能够为项目管理者实现智慧投资辅助决策、智慧风险管理,显著提高项目的管理质量。

正如《“智慧发改”建设规划(2021-2025)》所指出的:“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宏观经济调控治理体系,精心打造集智慧审批、全过程监管、智能分析、智慧决策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如四两拨千斤一般,名为“数字平台”的小小支点,就这样撬动起崂山千百亿级体量的智慧化项目管理重任。

可以看到,聚焦城市发展“重器”,崂山借助智慧化手段,让城市的建设开发和经济发展进入了更科学、高效的运作模式之中。

2

在项目管理之外,民生的治理指向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偏重于当下的及时感知、迅速响应,甚至是一定的预前性,无疑更需要数字技术的介入。

为此,同样由崂山区电子政务与大数据中心统筹,崂山区城市管理局与海纳云共同打造了智慧城管解决方案

在顶端层面,崂山通过专门搭建智慧城管综合业务集成平台,以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和大数据运算技术为基础,一图呈现城市管理和运行各资源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即时状态,构建城市管理分析决策的大脑中枢,实现“一脑控所有”;

在末端层面,崂山又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入库和检测仪布局,包括对建成区范围内约8万个井盖进行了普查测绘、权属认领和建库入库,对辖区内易发生顶托、丢失及移位的2556处雨污水井盖试点选择118处安装了井盖状态监测仪,对易积水路段试点安装了56处雨/污水井盖安装液位监测仪等。

这一方案最重要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以跨部门、跨系统的全局资源汇聚监测和扁平化联动指挥,为城市管理消弭了管理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实际问题之间的信息壁垒和反馈延迟;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城市管理分析决策“大脑中枢”的构建,崂山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治理能力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目前,崂山的智慧城管解决方案现已完成了从环卫管理、垃圾分类、井盖管理、公厕管理到积水监控等城市管理业务的全面打通。

这意味着,通过逐步构建起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数字化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崂山让城市运行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更加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更加精准精细精致,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得到了全面提升。 

3

以上两大样板的落地,只是“数字崂山”建设在应用层面投射出来的价值。

实际上,从顶层的规划、底层数字底座的搭建到优秀样板的持续涌现,可以看到崂山已经从根本上打通了整个数字城市的布局和推进逻辑,正逐步搭建起完善的城市数字化体系:

政策方面,崂山区建立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全量统筹全区政务信息化项目,形成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和共性基础资源“三张清单”,推动数字基础能力共建共享,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数字底座方面,崂山区打造了集合城市云脑、空天地一体化全域智能感知体系、城市云脑指挥中心等数字孪生底座,汇集数据约16亿余条,治理数据8.6亿余条,实现卫星、无人机、视频、掌端等数字空间与城市物理空间全时空、全要素融合。

数智赋能方面,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要求,首创“全域空天地感知体系+一网统管平台+山东通平台”数字化新机制,打造“扬尘防治一张图”等16个创新应用场景,解锁多项跨部门融合应用的崂山“数智百景图”,实现“主动发现、自动指令、快速处置、实时反馈”智能管理闭环,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加之上文中以智慧发改和智慧城管为代表的出色样板的落地,一套架构清晰、底座厚实、上层应用场景丰富的城市数字化体系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成长起来。

更可贵的是,“数字崂山”的建设,还将其本土特有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全面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加快推动“数据供给、平台建设、载体支撑、生态集聚、产业协同”建设,探索打造“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三位一体的数字产业链,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发展。

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锚定打造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目标,发挥政府引领变革的“头雁效应”,释放优质场景,做深行业赋能,构建基于数字政府的城市级智能体,聚焦“大模型+政务服务”“大模型+城市体检”“大模型+办公助手”三大方向,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全域全景落地应用。

比起自说自话、闭门造车,显然这种与企业和产业深度融合、互为反哺的良性关系,将更有利于“数字崂山”的长线发展:

一方面,这种政产企紧密联结所形成的合力,成为了崂山在数字城市建设领域持续引领的动能“泉眼”,能够让“数字崂山”得以长久保持旺盛的活力与竞争力;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城市治理、民生福祉的全面数字化,让崂山既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政府服务,也能够为人才创造更宜居、更具品质的生活环境。

从某种程度来看,就参考价值而言,比起已经落地的样板,或许整个“数字崂山”的布局思路,才是更值得其他城市研究和借鉴的内容。

有顶层政策、有技术底座、有落地样板、有产业联动,未来,随着数字城市建设逻辑的明朗和模式的清晰,我国数字城市的推进之路也将走向加速深远。

青记
产业视角下的城市观察者
 最新文章